基于安全与效率的地铁电话闭塞法优化研究
2021-03-28马成正
马成正
摘 要:针对地铁电话闭塞法作业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各地铁企业电话闭塞作业人员分工、作业程序、作业用语及行车日志等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提出电话闭塞法各项作业的优化改进措施,并通过模拟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作业程序不仅能更好地保证地铁接发列车作业安全,而且能明显提升作业效率,可为地铁企业改进电话闭塞法作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铁;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
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9-0101-03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Telephone Block Method Based 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Metro
MA Chengzheng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7)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oper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metro telephone blocking method, the pap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operation procedures, operational language and train operation record of telephone blocking in metro.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various operations of telephone blocking method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simulation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system.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optimized operation procedure can not only better ensure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metro receiving and departure train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way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elephone blocking operation.
Keywords: metro;telephone block;receiving and departure train
电话闭塞法作业安全性较差、效率较低,因此有关优化方法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王霄、孙冬梅对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闭塞区段进行了研究[1];史小俊、宋烺提出了改用电话闭塞法之前的行车组织优化方法[2];李宇辉在分析电话闭塞法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对电话闭塞法作业程序进行阐述,并分析了电话闭塞法安全控制的缺失和原因[3-4]。然而,上述研究多集中于电话闭塞法行车间隔、启用条件及作业程序等运行组织的影响分析,而关于电话闭塞法作业程序的优化研究较少。当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地铁电话闭塞法作业标准。为优化电话闭塞法作业程序,笔者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5]教材,对深圳、广州、南宁、昆明及东莞等地铁企业的电话闭塞法作业进行了对比分析。
当前地铁运营企业电话闭塞法作业行车间隔多采用“一站一区间”方式。一个闭塞区段内只允许一列列车运行。电话闭塞法区段为故障联锁区车站和两端相邻的车站。采用电话闭塞法行车的区段,信号机显示不作为行车凭证,司机按路票行车,各车站不办理列车通过作业。采用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限速60 km/h。下面进行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作业优化分析。
1 人员作业分工优化
电话闭塞法作业时,多数公司安排行值负责车控室接发列车作业办理,无岔站值班站长为车控室监控人员,有岔站为入轨办理接发列车进路人员,客运值班为路票交接人员。由于电话闭塞法作业为非正常情形下的作业,为保证作业安全,作业办理时需双人双岗确认,而上述作业安排造成有岔站行值作业过程缺少监控人员。因此,无论有岔站还是无岔站,均应安排值班站长任车控室作业监控人员。客值在有岔站任进路准备人员,在无岔站任路票填写与交寄人员。此外,有岔站另行安排站务员任路票填写与交寄人员。
2 作业程序优化
当前,地铁采用的电话闭塞法作业方案主要有两种,如图1所示。其中,方案一与方案二的主要区别在于请求闭塞与准备进路的先后次序不同。方案二请求闭塞后再准备接发列车进路,与方案一相比,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只要区间空闲,接车站在不给出同意闭塞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准备接车进路同样是安全的。发车站准备进路安全与否,与发车站请求闭塞没有关系。因此,在安全性相同的情形下,方案一用时更少、更合理。下面以方案一为例分析电话闭塞法需进一步优化的相关事项。
3 作业步骤及作业用语优化
针对当前各地铁企业电话闭塞法作业时在区间空闲确认、进路准备、闭塞办理、路票填写与交寄、報点等方面存在的职责不清、信息传输欠清晰等不安全项及影响行车效率办理等因素,从作业步骤和作业用语等方面对作业程序进行优化设计。
3.1 确认区间空闲优化
部分地铁规定首列车由行调与两端站共同确认区间空闲,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基于安全考虑,首列车定位由2名行调共同确认并向两端车站发布,而两端站根据行调发布的列车位置共同确认“一站一区间”空闲。用语为“XX站-XX站上/下行区间空闲、XX站上/下行站线空闲”。非首列车根据行车日志确认区间空闲。
3.2 准备进路作业优化
由于改用电话闭塞法后已经由中控模式转为站控模式,因此准备进路无须向行调申请与汇报。为防止作业人员走错方向,布置作业时应加入方向别,用语为“准备上/下行线发/接车进路”。
3.3 办理闭塞作业优化
当前列车标识多采用车次号标识,造成接发列车人员难以记忆,但车次号可明确表明列车的运行方向。由于每个站涉及4个方向,为避免方向办理错误,列车标识可采用“车次号+车底号”的形式。车次号说明列车的运行方向,车底号便于接发列车人员根据列车车辆附带的编号进行识别。因此,请求闭塞用语可优化为“XX站XX次XX车请求闭塞”,接车站同意闭塞用语为“电话记录XXXX号,X时X分,同意XX站XX次XX车闭塞”。
3.4 路票填写及交寄优化
为表示上下行的不同,许多地铁用不同的颜色印制路票,分别表示上行或下行。建议取消颜色表示,直接在路票上填写上下行,更不易于出错。为提高作业效率,变更路票由客值在车控室填写交寄的方法。开启车控室录音功能,行值可通过对讲设备,根据行车日志的记录,由站台人员填写,而路票行车值班员签字可改为发车人员,并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路票优化后样式,如图2所示。
3.5 接发列车作业优化
列车尾部越过头端墙时,站台人员向车控室报告“X行线出清”。发车站报点时间以列车尾部越过头端墙的时间为准,即先向接车站报点“XX站X行线XX车XX时XX分开”,再向后方站报点开通区间“电话记录XXXX号,XX站X行线XX次XX时XX分开,区间开通”,后方站复诵,最后向行调报点。列车到达接车站后,由于采用站站停车方案,因此正常情形下可以不显示停车手信号。优化后的作业程序如表1所示。
4 行车日志设计优化
行车日志是实现作业人员相互联控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目前,各企业使用的行车日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记录烦琐,且重点作业程序与安全监控要点不清晰、不条理,容易填错、看错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将电话闭塞法主要作业联控事项与安全卡控点相结合,按照右侧行车制的要求,与现场列车运行方向一致进行优化设计。
5 结语
通过对各地铁企业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作业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作业安全与效率对电话闭塞法行车作业组织过程进行了优化与改进:①优化电话闭塞法人员分工,明确了值班站长的监控职责;②优化电话闭塞法作业程序,提升了电话闭塞法作业效率;③优化电话闭塞法作业步骤与作业用语,能较好地减少人员作业失误;④设计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对应的行车日志,能更好地实现人员作业的联控。
模拟演练证明,优化后的作业程序具有更高的作业效率和更好的作业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霄,孙冬梅.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闭塞区段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7(2):90-92.
[2]史小俊,宋烺.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行车组织优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7):115-118.
[3]李宇辉.电话闭塞法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2):20-23.
[4]李宇輝,娄树蓉.城市轨道交通降级运营中安全控制的缺失与对策: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9·27”追尾事故的反思[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1):23-26.
[5]操杰,陈锦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