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骡烫火伤

2021-03-27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患处甘草创面

潘 亮

(甘肃省通渭县陇阳镇畜牧兽医站,甘肃通渭 743324)

烫火伤又名烧伤,是由一切高热的气体、液体、固体、火焰和化学物质等作用于马骡体表而引起的损伤。因湿热所致者,叫烫伤;因火烧所致者,叫火伤。一般以火伤较为常见。小面积和轻度烧伤容易治疗;大面积、重度或有伴发症的烧伤,预后不良。

1 病因病理

多因畜舍、山林失火,化学物质(硫酸、硝酸、石灰等)、高温液体(开水、滚油等)、蒸气、热金属、易燃药品、电击和燃烧武器等作用于马骡体表而引起损害所致。轻者,仅使局部皮毛受损;重者,则造成大面积皮肉损伤,皮肤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热毒内侵,伤害脏腑,甚至导致死亡。

2 临床症状

烧伤病情的轻重与热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面积的大小,烧伤的深浅,以及有无全身症状等有密切的关系。烧伤面积的估计,可用烧伤部分占马体体表总面积的百分数来表示。一般认为,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10%以下者,为小面积烧伤;占10 ~30%者,为中面积烧伤;占30%以上者,为大面积烧伤。

根据烧伤深浅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一度烧伤:为皮肤表层损伤。症见皮肤轻度红肿、疼痛。由火烧引起者,尚见被毛烧焦。一般数日内可自行愈合,不留瘢痕。

二度烧伤:为皮肤皮层与真皮层被损伤。伤部皮肤水肿,疼痛明显。有的表皮脱落,露出紫红色或黄白色创面,或有出血点,或皮肤表面稍呈干硬、裂口,以后形成痂皮。经治2 ~5 周可愈,愈后不留或留轻度瘢痕。

三度烧伤:为皮肤全层甚至肌肉或骨骼被损伤。烧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或烧焦炭化,皮肤呈灰白色或焦黑色,变硬、干燥,感觉消失,痂下水肿。坏死组织溃烂、脱落后,易感染化脓。面积小的,经治疗可由创缘逐渐向内生长愈合;面积大的,由于组织损伤严重,不能自然新生皮肤来覆盖整个创面,需行切痂植皮促进愈合。愈后多遗留严重的疤痕挛缩或功能障碍。

诊断时,除判定烧伤度数外,还应计算烧伤面积的大小。一般用烧伤部分占畜体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头面5%,颈4%,前肢8%,背腰部5%,胸腹部11.5%,臀部8.5%,后肢7%,尾及生殖器部分1%(此为一侧的百分比,两侧的则需加倍)。各度烧伤界限不能截然分开,临床常呈交错发生。二度以上烧伤,面积较大,常伴有全身症状,甚至会休克。

3 治疗

轻度烧伤以外治为主,严重烧伤则须内治与外治及中西药物结合治疗。

3.1 现场急救

主要是迅速扑灭火焰,杜绝热源和高温的侵害。扑灭火焰用水浇淋,或用砂土或湿被褥等覆盖。对磷的烧伤,因除去覆盖物后仍有复燃的可能,宜用2%硫酸铜或5%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部。酸碱烧伤时,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伤部[1],然后用低浓度的石灰水或氨水以中和酸,3%硼酸溶液或食醋以中和碱。若石灰烧伤时,应先用扫帚或毛刷将沾附惠畜体表的生石灰清除。经急教处理后,应根据烧伤情况,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3.2 外治

创伤的处理,应在镇痛原则下及时进行。一般多采用暴露疗法。烧伤初期,先用2%黄连水或2%黄柏水或银花甘草汤(银花15 g、甘草3 g,煎汤候温)洗涤创面。如有大水泡,应以三棱针刺破排出液体,然后外擦清凉膏:风化石灰500 g,凉开水4 碗,冰片适量,混合搅拌,静置澄清,去掉水面浮衣,取上清液500 ml,缓慢加入等量麻油,边加边搅,使成白色糊状物,再加入适量冰片即成;或用四季青水剂擦敷:干四季青500 g,加入清水6 倍,煮沸1 ~2 h,过滤,得第1 次滤液,再将药渣加入清水4 倍,按上法制得第2 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每ml 含生药1 g,放冷过滤,加入防腐剂备用。或用生地榆、大黄各等分,研成细末,麻油调敷。如为磷烧伤,初期不宜用油膏外敷。

盆花仙人掌治疗家畜石灰烧伤:药用新鲜仙人掌,剪碎捣成泥状,敷于患部,用药3 次即可痊愈。

金银花2 ~3 份,甘草1 份。煎汤。温洗创面,使之洁净。再涂用地榆、大黄各等份研成的药末(麻油调敷)。

生大黄30 g、生地榆30 g。研为末,植物油调敷于患处。如出水者可撒布药末。

大黄2份,香油4份,蜂蜡1份。先将香油熬开后,放入大黄炸枯取出。再放入蜡,搅匀待冷。涂患处,纱布覆盖。

桐油30 g 搽患处。如水疱破裂、患处化脓可撒布生地榆粉或黄柏粉。

绿豆粉30 g,蛋清调敷患处。

陈米醋100 ml,涂搽患处,可止疼并防止起泡。

地榆、当归、大黄、紫草各30 g,甘草6 g。研为末。放植物油500 ml 中加热,然后加入冰片15 g,边加边搅,冷却成膏。或将未冷却的药膏倒入事先备好的纱布盒内,制成油纱布,外用贴敷。一般4 ~5日换药1 次,如被感染可2 ~3日换药1 次。

生蜂蜜适量,加冰片少许。涂患处,1日数次。烫火伤初期未破者涂之,有消炎止痛作用。

活地龙、白糖各适量。先将地龙洗净,放入白糖,待其化为水后,蘸取涂之。

獾油外涂,对1 ~2 度烧伤有效。

3.3 内治

烧伤较重的患畜,应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

3.3.1 中药治疗

烧伤早期,病位较浅,阴液初伤,正气未衰,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30 g、黄芩45 g、黄柏45 g、栀子60 g、金银花40 g、甘草2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烧伤中期,由于热毒传里,阴液耗伤,可用验方:鲜生地60 g、赤芍15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丹皮12 g、黄芩21 g、栀子24 g、黄连9 g、麦冬21 g、甘草9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若热毒入肺,兼见咳嗽气喘、鼻翼扇动者,可酌加石膏、桑白皮、知母、贝母、竹沥,若热毒攻心,兼见烦躁不安、或恶寒壮热、舌尖红绛起刺者,可加紫雪丹(成药)或安宫牛黄丸(成药);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尿闭或尿血者,加车前子、滑石。烧伤后期,热毒渐退,新肉生长缓慢,神疲食少,口色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数或虚数,气血两亏者,宜用八珍汤加减。

金银花15 g、生地15 g、当归10 g、天花粉15 g、甘草9 g。水煎取汁。马骡可酌情加量。用于患畜发热、口渴欲饮。

生地50 g、麦冬50 g、生首乌60 g、元参60 g、金银花50 g、甘草20 g。水煎取汁。马骡1 次灌服,中小畜酌减。用于烫火伤后,津液耗损,心烦口躁,舌赤无苔,食少。

党参35 g、获苓35 g、当归30 g、杭白芍30 g、川芎30 g、生地50 g。水煎取汁。马属动物1次灌服,用于气血亏损,创面久不愈合。

3.3.2 西药治疗

二、三度烧伤,而烧伤面积在15%以上者,首先应防止发生休克,可用盐酸氯丙嗪或普鲁卡因或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痛,并及早予以补液,如静脉输入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以纠正循环血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如有酸中毒的倾向,可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此外,给予大量饮水,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如条件许可,最好能同时配合输血。心力衰竭时,可肌肉注射樟脑油或樟脑水等强心剂;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可静脉输入25%山梨醇或20%甘露醇。

对大面积烧伤,涂以鸡蛋清,可借以形成薄膜,减少液体大量渗出,对防止感染大有裨益。

蛋清的制作:将新鲜鸡蛋浸在75%酒精中消毒15 min,在鸡蛋两端用消毒镊子或消毒粗钎,穿两个小孔,让蛋清流在消毒碗内,随用随配。其中可加适量的普鲁卡因溶液与抗生素。

用法:将创面清理后,用棉花球蘸鸡蛋清涂抹于创面上,第1 天涂2 ~3 次。一般6 ~15 h 即可形成淡黄色薄膜,如薄膜不完整或有龟裂,则再涂之。或在蛋清内再加少许消毒的蜂蜜,可免薄膜厚而干硬。

薄膜如有感染化脓(多见于3 度烧伤部位),应及时排脓,用盐水棉球洗净,再涂蛋清。

对大面积烧伤可采用暴露疗法,包括用药不包扎,使创面尽快干燥,减少体液渗出。

深部烧伤的创面处理要严格控制感染。对焦痂皮及坏死组织需手术清创,然后植皮。总之,对大面积烧伤及化学药物烧伤,应结合西医疗法,全力抢救。

化学药物烧伤,在未查明药物性质之前,应立即用水冲洗。如已知强酸(如硫酸、硝酸之类)灼伤时,应立即用2%小苏打冲洗;如属强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灼伤时,则用2%醋酸或柠檬酸溶液冲洗,或用食醋冲洗。创面用药可参选中药验方。

猜你喜欢

患处甘草创面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治斑秃
下肢溃疡
下肢溃疡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