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开展区域规划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
2021-03-27王红艺朱伟然李克丽
王红艺, 梁 爽, 李 黎, 牛 岩, 朱伟然, 李克丽
(1.南阳黄牛科技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省饲草饲料站,郑州 450000;3.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召 474650)
天然草地既有生态功能,又有生产功能[1],既能为草食动物提供饲草资源,又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根据南阳市草地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区划,提出发展思路,制定具体对策,为科学利用草地资源奠定基础。
1 南阳市基本概况
1.1 地理概况
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东西长263 km,南北宽168 km,总面积266万hm2。总人口1 010.75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西北部有伏牛山脉,东南部有桐柏山脉,整个地形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部是丘岭地,形成一个南部开口的近马蹄形的盆地,平原、丘陵、山区各占21%,30.6%和48.4%[2]。
1.2 气候概况
南阳市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湿润半湿润气候[3],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春秋时间55~70 d,夏季110~120 d,冬季时间110~135 d。四季气候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
年平均气温14.4~15.7 ℃,7月平均气温26.9~28.0 ℃,1月平均气温0.5~2.4 ℃,年无霜期220~245 d。阳光充足,年日照时间1 897.9~2 120.9 h[4]。
南阳市是全省较大的北方水域,水域面积18万hm2,水资源总量85.2亿m3,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800~1 000 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南阳市是全省较大的生态旅游大市,其一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乡宝天曼生态旅游区;其二是全省最丰富的生物物种基因库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峡老界岭生态旅游区;其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丹江水库生态旅游区;其四是以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桐柏淮源生态旅游区;其五是瀑布成群、石林荟萃的南召九龙沟生态旅游区。
1.3 草地概况
南阳市有天然草地12.77万hm2,占全省24.45%。主要分布在南召县(31 753.32 hm2,占全市24.86%)、方城县(23 608.46 hm2,占全市18.48%)、淅川县(22 518.71 hm2,占全市17.63%)等县区。其中0.63%为Ⅰ等草地,面积799.62 hm2,占全省0.15%;46.25%为Ⅱ等草地,面积为59 060.17 hm2,占全省11.31%;53.13%为Ⅲ等草地,面积67 850.74 hm2,占全省12.99%。
南阳市天然草地82.09%为暖性灌草丛,面积104 838.84 hm2;14.95%为低地草甸,面积19 089.07 hm2;2.96%为热性灌草丛,面积3 782.62 hm2。天然牧草主要有黄背草、白羊草、白茅、狗牙根等。平均盖度80.87%,叶层平均高度53.30 cm。
天然草地平均干草产量2 249.80 kg/hm2,鲜草年产量平均为86.02万t,折合干草产量28.73万t,占全省天然草地总产量的28.06%。
理论载畜量365 960.86个羊单位,占全省理论载畜量的26.82%。天然草地54.40%属于轻度利用,面积69 477.03 hm2;3.83%属于中度利用,面积4 896.79 hm2;1.42%属于强度利用,面积1 814.87 hm2;另有40.34%未利用,面积51 521.84 hm2。利用总面积76 188.69 hm2,利用率59.66%。
南阳市2.43%的天然草地轻度退化,主要是风蚀和水蚀,面积3 097.33 hm2;9.32%的草地中度退化,面积11 903.07 hm2;88.26%的草地未退化,面积112 710.13 hm2[5]。
1.4 畜牧业概况
南阳市是一个传统的畜牧业大市,具有畜禽养殖总量大,优势资源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程度高等特点。
2019年南阳市肉蛋奶总产112万t,畜牧业产值246.83亿元,占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的10.66%。其中肉类总产56万t,禽蛋总产33万t,奶类总产23万t。生猪存栏436.7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1.40万头,生猪出栏511.14万头,猪肉产量38.35万t;肉牛存栏69.39万头,奶牛存栏5.58万头,牛肉产量7.77万t;羊存栏251.02万只,羊出栏328.84万只,羊肉4.02万t;家禽存栏4 960.57万只,家禽出栏4 059.87万只,家禽肉产量5.55万t,蛋鸡存栏2 994.16万只,肉鸡存栏1 624.40万只。
2 天然草地区划设想
2.1 区划原则
南阳市天然草地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区的一致性。保持同一区内的气候、利用方式的和地形地貌的一致性。(2)分区的综合性。尽量包括同一区内草地的类、型和主要优势植物。(3)分区的连续性。尽可能保持气候、地貌和草地类型的连续性,在地形图斑上显示清晰,操作性强。(4)分区的针对性。突出草畜配套和发展草牧业[6]。
2.2 区域划分
为了更好利用草地资源,根据气候特点和地貌特点,遵循区划原则,南阳市天然草地划分为以下10个区:(1)暖温带伏牛山暖性灌草丛肉羊+繁殖母牛草地区;(2)暖温带伏牛山暖性灌草丛肉牛+繁殖母牛草地;(3)暖温带伏牛山暖性低地草甸蛋鸡+繁殖母牛草地区;(4)暖温带伏牛山低地草甸肉羊+繁殖母牛草地区;(5)暖温带伏牛山暖性低地草甸蛋鸡+繁殖母牛草地区;(6)暖温带伏牛山暖性灌草丛奶山羊+繁殖母牛草地区;(7)暖温带南阳盆地低地草甸肉鹅+繁殖母牛草地区;(8)暖温带南阳盆地低地草甸肉鹅+肉鸭+繁殖母牛草地区;(9)暖温带桐柏山暖性灌草丛肉牛+肉羊+繁殖母牛草地区;(10)暖温带桐柏山热性灌草丛肉鹅+繁殖母牛草地区。
2.3 分区利用建议
2.3.1 暖温带伏牛山暖性灌草丛小群体大规模、放牧+舍饲饲养繁殖母牛 该区域主要在南阳市南召县、方城县。草地面积大,居全省天然草地面积前20位的共有7块,天然饲草种类繁多,产量高,且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
利用天然草地放牧是当地广大农民饲养繁殖母牛的主要方式,不但见效快,经济效益好,而且有利于保护草地,是南阳市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划区轮牧。指导广大农民科学放牧,划区轮牧,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2块以上放牧地或将大片草地划分成若干小区,按一定顺序定期轮流放牧和休闲,可提高草地利用率。
(2)季节放牧。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
(3)放牧+舍饲。养殖企业要充分利用海拔300 m以下、坡度35°以下的山丘地优势,立足天然草地优势,将母牛舍建在浅山草坡上围栏养牛,牛可以上山自由采食、活动,充分利用天然草地丰富的饲草资源,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促进了牛体健康。
2.3.2 暖温带伏牛山暖性灌草丛、低地草甸农户合作生态养羊 该区域主要在南阳市内乡县、淅川县。要充分利用当地坡广草丰的特点,以发展草食家畜为中心,大力发展大白山羊,着力培养养羊专业场示范户,提高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3.3 暖温带伏牛山低地草甸小型畜禽养殖 南阳市大部分有水源一带可以养殖鸭、鹅、兔和鸡等小型畜禽作为畜牧业发展的补充,在节约饲养成本的同时又可以提高产蛋率、肉蛋品质,实现了绿色原生态养殖。
2.3.4 暖温带暖性灌草丛农户合作生态养牛和羊 该区域主要在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镇平县、新野县以及社旗县、唐河县部分乡镇,地势平坦,河流众多,草地资源丰富,我们应该发挥饲草的多种功能,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
(1)加强联户养殖模式。可以采用几个养殖户结合起来饲养家畜,提高养殖效率。
(2)加强合作社养殖模式。鼓励养殖大户与附近分散小户结合起来,形成养殖合作社,大户为散户提供技术、信贷和信息,散户为大户分担了养殖风险,并提供了畜产品。
(3)加强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鼓励养殖户与附近大型养殖公司的有机结合,使养殖户成为公司一部分,双方达到共赢目的。一方面,大型养殖公司为小型养殖户提供标准化养殖技术,准确的市场信息,完善的技术服务,提高其养殖水平;另一方面养殖户为公司分担了养殖环节,并提供优质的畜产品。
(4)因地制宜种植优良牧草。可以鼓励农民在暖性灌草丛草地上补播一些适应性强且有饲草价值的优良牧草,如紫花苜蓿、饲料桑及杂交构树等来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2.3.5 暖温带桐柏山特色牛、羊养殖 该区域主要在南阳市桐柏县、以及唐河县部分乡镇。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桐柏山区山势坦缓、坡缓土厚、植被茂密、水草丰盛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肉牛肉羊养殖龙头企业,探索养殖新模式,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实现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
2.3.6 暖温带伏牛山暖性灌草丛发展奶山羊产业 该区域主要在南阳市西峡县以及淅川县部分乡镇。该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气候温润多雨,山地草地资源丰富,奶山羊常年可在草山草坡放牧,节约大量精饲料,同时充分利用闲散年老劳动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 保障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天然草地在自然生态和畜牧业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广大群众自觉保护天然草地的意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天然草地的积极性。
(2)强化监督管理。细化草地区划,加强草畜结合,明确利用措施,提出适宜养殖家畜的种类和载畜量,促进草地的良性循环。
(3)强化技术服务。定期进行技术服务。进一步扩大利用面积,更好发挥天然草地的生产功能。
(4)强化科学利用。要做好天然草地生产性能的动态监测和草地改良工作,加强信息沟通,确保草地有序利用。提高天然草地利用率。
(5)强化草游融合。将草牧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我们应该发挥饲草的多种功能,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把草牧业和旅游紧密相连,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拓展饲草产业价值链,形成饲草种植与旅游观光有机融合,把景区建设成优质饲草产区、高品质生态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