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1-03-27孙光竹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素养思维

孙光竹

(山东省莒县果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山东 莒县 276533)

近年来,《诗书中华》《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展播,掀起了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引发了学校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精神品质养成。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文言文素养较低

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在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课外阅读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较少,同时,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缺少方法与技巧,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并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学生文言文素养整体较低。这些因素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成为学生的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也应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通过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学生文言文素养。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词、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大意,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基本理解本文的具体内容时,帮助学生从碎片的知识体系中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努力将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到的知识与文言文的学习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更好地迁移,也可以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把握文言文的学习。当然,这既提升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总体而言,当下的文言文教学中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应从挑战中把握机遇,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2.思辨能力匮乏

在教学中,思辨能力一直都是教育实践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重点提升学生的灵敏度与活跃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言未能胜于行,学生尚未构建思辨能力,在语文或者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问题分析能力、思维发散能力都较为匮乏,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很难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与核心素养,仅仅在课堂中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很难从思辨意识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与思维逻辑,一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表现不佳。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有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长期的引导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

3.审美意识欠缺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养成的初始阶段,也是塑造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师要主动引领学生,去发现文言之美、文言魅力,促进学生产生美感体验,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无差别的、同质化的,而是具有差异性,具有特色的审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不存在绝对的是非对错,要敢于打破常规,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2]。传统教学实践中,文言文的逐字逐句翻译,并不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只是方便学生掌握本文的主旨和内涵,但不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造。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所以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较为欠缺。

二、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

1.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总体而言,文言文教学本来就区别于传统的白话文教学,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以及教学实践上,其教学难度要高,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言文教学能力与文言文素养,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教学中,其内容较为晦涩,在教学实践中,难免较为枯燥无聊,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热情也较为低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3]。利用情境式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方法,将历史元素融入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历史情节援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敏锐度与感知度,他们更愿意通过知识学习,打开自己认知的大门,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历史元素的融入,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历史中去学习古人的思维和语言建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形象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人物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人物对话,让学生在人物表演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在人物对话中,了解文言文中人物的内心心理状况,通过镜像神经元,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产生共情心理,有利于学习[4]文言文。

2.从词到句建构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思维,不仅要掌握文言文中的基本字词,更要从词中把握整句,从句中把握全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识别、记忆、朗诵等基本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不断的朗诵、记忆,不仅要在朗读中重视文言文中的虚实词以及重点句式,还要带入到朗诵的情感当中,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醉翁亭记”当中,教师在布置课程预习作业时,应提前将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标注出来,让学生在课程预习中,重点把握关键词与重点词,从文章的情境中,微观把握词句的意思。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情感表达以及词句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读出其中的意境与作者的胸襟,在诗词朗诵中体味语言运用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5-6]。

3.巧妙设置问题 发散学生思维

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和领导性作用,但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知识获取的主体,而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是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蜡烛”,点燃自己,奉献自己。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与主导权分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思考,通过问题的设计和问题提出,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维度、多方面发散性地解决问题,实现由点到面的延伸,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架构,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从文章脉络中,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大意。例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设计中,在结束文章的学习后,可以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知识搜索、问题分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7]。

4.在语言鉴赏中,提高学生的品味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中纳入的文言文都是教育部挑选的精品,不仅是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的佳作,同时,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无论是言辞达意,词句构造以及情感表达上,都独具特色,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上体现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仔细的敲琢文言文中词句之美,从微观之美中体味宏观之美,从言辞句意把握作者的情感之美。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言辞构造,初中教学课本中选择的文言文都具有言语的精炼、意蕴的优美,所以教师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文言文中的情感之美、词句之美、意境之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8]。

三、学会在古今参照中传承中国文化

新时代以来,外交部以及教育部重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扬工作,并多次发表讲话,指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尤其是外交部领导人在会议上发表多次讲话,重点指出,要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态势,努力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但文化传承的根本需要国民具备较高的语文素质,文言文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中国文化发展和兴起的源头,值得学生在文化学习中掌握其固有的价值内核与文化内涵,从知识沉淀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气质。另外,学生要从文言文中学习古人的优秀思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拓展个人的思维,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树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贵的灵魂。

猜你喜欢

文言文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