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文和成语角度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
2021-03-27陈宜婷杨俊华通讯作者
陈宜婷 陈 烁 刘 靖 杨俊华(通讯作者)
(1.广东药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人体解剖学系,广东 广州 510006)
一、选题背景、现状及可行性的阐述
1.弘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2.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目前,在医学教育中不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但是这些尝试局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经典医学著作,尝试的对象也主要限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在2020年9月1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在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常用古代医者的高尚事迹来教导学生,引导他们成长为新一代具有仁心仁术的医者。在医学专业课教育方面,则涉及了一些传统的医学理论、药典、方剂、医术的教学。
3.经典古诗文与成语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不少与医学有关的内容
经典古诗文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结晶。成语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知识、经验的凝练和积淀,大多成语仅有短短四个字,便构成一个典故,内容隽永,长久流传。古诗文和成语中均蕴藏着不少与医学知识有关的语句、典故,这为我们尝试将古诗文、成语的部分内容融入医学教育提供了可能。截至目前,尚无研究报告涉及将同学们所熟知的古诗文和成语融入医学教育的探索。
4.将经典古诗文和成语融入医学教育的可行性阐述
在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下,古诗文和成语几乎是每一种语文教材、每次语文考试的必备内容。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对古诗文和成语均有一定的掌握。因此,把经典古诗文融入医学教育中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经典古诗文中含有大量医药相关知识。如辛弃疾的《满庭芳·静夜思》这首诗中含有柏叶、桂枝、苁蓉、水银等24味中药。经典古诗文中也有许多体现医者仁心仁术的诗词。如苏拯的《医人》中的“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乾隆皇帝的《题扁鹊墓(其二)》中的“渤海名医术有神,功同岐伯世无伦”。经典成语同样也蕴含大量医药学知识。例如同学们所熟知的五毒俱全中的五毒是指石胆、丹砂、雄黄、礐石和慈石这五种药材。还有广为流传的刮骨疗伤,是我国记载的最早的外科手术。
5.将经典古诗文和成语融入医学教育的意义
像上述实践举例这样把经典古诗文和成语融入医学教育,可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也可使学生在学习相关医学知识的时候减少陌生感并增强记忆效果。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能让医学生重拾人文情怀,起到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效果。本研究的主题顺应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潮流,为培养兼具厚重人文情怀与医学知识的优秀民族人才的事业开创新的思维路径。
二、以下为笔者对其在教学实践中所做具体尝试的总结与分享
1.把经典古诗文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实例
第一,“曲肱而枕之”,语出《论语》,意为弯着胳膊枕着它睡。解剖学定义关节的屈伸运动,分别指构成关节相关骨的夹角变小和变大,但肩关节是个例外,它的屈/伸是肱骨向前/向后运动。“曲肱而枕之”,这句话非常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肩关节的运动,其含义是把臂部向前位移,充当枕头。“肱”代表肱骨,“曲”则可代表肩关节的向前运动,即现代医学中肩关节的“屈”。可见,这句古语中的词义与现代医学的解释可完美吻合。
第二,“寝不尸”,语出《论语》,意为不应采取仰卧睡姿。很多同学在学习医学知识之前都觉得睡觉保持仰卧睡姿有益身体健康。但现代医学发现,仰卧睡姿对诸多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害,侧卧和俯卧睡姿则有诸多益处[1-4]。
第三,“食不语”语出《论语》,意为进食的时候不应讲话。这句话本意属于礼仪范畴,但是,其中蕴含了解剖学中会厌的知识点。我们在呼吸时,会厌处于一个静止状态,使空气顺利进入气管到达肺部;而我们在吞咽的时候会厌会发生后倾的动作,盖住喉口,使食物顺利进入食管。所以如果饮食活动的同时还在讲话,吞咽的瞬间很可能导致会厌难以及时而严密地封盖喉口,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在餐桌上时,同学们可以联想记忆会厌对喉口的开关作用,谨记“食不语”。
第四,“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语出《三字经》意为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是饮食中常有的几种味觉。可由此引出设问: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口腔为什么可以分辨五味?而后给出答案:能分辨五味的是味蕾,他们主要位于舌体背面的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而且甜味主要被舌尖感知,苦味主要被舌根感知……。这样讲解,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第五,“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语出《画》。意为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这句话的原意与医学知识其实没有共通点,但在我们学习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我们知道上丘—外侧膝状体是视觉功能相关的结构,下丘—内侧膝状体是听觉功能相关的结构。上丘、下丘有高—低的空间相对关系,可与“远看高山”相联系。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有远—近的空间相对关系,可与“近听低水”相联系。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十分形象而准确地记忆这一知识点。
第六,“论中道而执偏心,语忘怀而竞独胜”出自《陈书·傅縡传》,意为谈论中道却执着于偏心,讲说忘怀又执着于争胜。“偏心”是同学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或用到的词语,其实其中蕴含了一个解剖知识,即人的心脏位于胸腔内,但并非居中,而是稍偏左。其中2/3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1/3位于其右侧。
第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语出《道德经》,意为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令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所涉及的几种感觉,恰好都是特殊感觉(仅属脑神经所具有的感觉),这对于同学们理解解剖学知识提供了现成的记忆基础材料,因为这段话同学们在中学都熟读、背诵过。
第八,“金针一拨日当空”语出白居易《眼病二首》,指为白内障患者进行金针拨障手术。该知识有助于讲解晶状体的位置、作用及白内障的症状。
第九,“指如削葱根”语出《孔雀东南飞》。本是描述诗中女主角兰芝的手指之美。事实上,女性手指骨骼发育受雌激素影响呈现较男性更为尖细的形态特征。讲解骨学时可联系该诗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利于理解骨骼发育的性别差异。
2.把常用成语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实例
成语的本意及典故广为人知,下列实例多侧重使用成语的引申义,故下列实例将省略对成语本意的说明。
第一,肝胆相照—该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胆囊的位置,即与肝脏紧密相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比仅说明后者更有助于提升该知识点的教学效果。
第二,愁肠百结—该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内脏神经系统时,举例说明交感神经兴奋时身体机能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即当人体感到忧愁或焦虑时,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道活动的蠕动受到抑制,胃肠道环形括约肌收缩,纵形肌活动受抑制,从而感到肠道难受,更严重会感到疼痛。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内脏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的传导。
第三,闷闷不乐—该成语同样可以用于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内脏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传导通路,即当人体感到郁闷或抑郁时,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肺舒张支气管口径受抑,感到胸口憋闷。
第四,唇齿相依—该成语可用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口唇、口腔前庭和牙齿的位置毗邻关系。口腔前庭是上下唇和颊与上下牙弓和牙龈之间的狭窄间隙,口唇和牙齿是相毗邻的,它们之间有一狭窄间隙即为口腔前庭,唇亡齿寒同理。
第五,头晕目眩—该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前庭动眼反射,头晕目眩是由于头晕导致传导平衡觉得前庭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眼球发生震颤反应。此例子能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形象地记住这一反射。
第六,不胫而走—“胫”指小腿,该成语还可引申记忆胫神经损伤的知识点。胫神经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肉,胫神经损伤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肉收缩无力,无法正常做出行走这个动作。
第七,咽喉要道—咽和喉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同通道。确保了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同时进行又互不干扰。教师讲解是可以先提出咽喉为什么被认为是“要道”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充分思考理解咽和喉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位置的重要性。
第八,屈指可数—该成语可助于记忆指间关节的屈、伸运动,结合日常生活中屈指计数进行理解。
第九,怒发冲冠—该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交感神经兴奋。人在激动或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立毛肌收缩,毛发竖起。
第十,身不由己—该成语可引申记忆运动神经通路损伤所致瘫痪,例如皮质脊髓束损伤,躯干及四肢骨骼肌瘫痪,不接受大脑指令,不能进行随意运动。还可以让同学们拓展记忆核上瘫和核下瘫。
第十一,面如土色—由于惊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骤减,面部血色消失,显得脸色苍白。该成语同样可用于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交感神经兴奋后的效应。
第十二,不忍直视—该成语可让同学们联想记忆生理性盲点这一知识点。视网膜的视神经盘有视网膜中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按眼球前后径所在的眼轴,视野中相应物体在这种“直视”情况下投影于视神经盘处。
第十三,胼手胝足—该成语可以引申记忆胼胝体,胼胝体的结构厚而坚韧,与手掌、足底的厚茧有一定的相似度,因而得名。
第十四,肝脑涂地—肝与脑组织的硬度较其他器官组织小,外伤撞击时易碎成糊状。该成语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古人发现开放性创伤(如城墙坠落时身躯摔裂)时,肝与脑组织易成糊状,碎裂而涂在地上,可见该成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肝与脑组织的硬度。上课时可反问同学们为什么没有说胃肠涂地呢,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考。
第十五,老眼昏花—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感受器—视器内容时,由于年龄的增长,角膜混浊导致远视、晶状体浑浊导致白内障从而视物不清,即昏。玻璃体浑浊导致飞蚊症,即花。使同学们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记忆。
第十六,天庭饱满—在人体解剖学中即为额叶发达,额叶中多为语言中枢、及思维、推理、计算等高级脑功能的结构基础。天庭饱满即这些结构基础发达,有这方面的天赋。
第十七,捧腹大笑—该成语可用于讲解腹部肌肉时,由于长时间大笑,腹直肌在不断进行拉伸运动,故腹直肌感到劳累,从而有酸痛的感觉。可用于同学们记忆腹部肌肉的运动。
第十八,牵肠挂肚—该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或同学记忆肠系膜的知识点,肠系膜将空肠和回肠系连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即牵肠挂肚,还可联想记忆肠系膜对消化和吸收的促进作用。
第十九,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该成语可引申记忆胆汁的生成及流动,胆汁由肝产生后汇入肝左右管再汇入肝总管,在空腹状态下汇入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若在进食后即汇入胆总管经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胆囊内储存的胆汁也汇入胆总管后经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教师可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为什么又要披肝又要沥胆,加深同学对胆囊不产生胆汁仅储存胆汁及进食后肝产生的胆汁和胆囊内的胆汁一起进入十二指肠这些知识点的印象。
第二十,心血来潮—该成语可以用于教师讲解或同学理解心脏搏动联想记忆心室射血后动脉内血液充盈程度与血液压力周期性升高,具有潮汐的时间特征。
第二十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欲哭无泪—这些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面神经损伤时,若损伤的是鼓索即损伤了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舌前2/3的味蕾,感受甜味的味蕾主要在舌前部,即食不甘味。若损伤的是镫骨肌神经即造成听觉过敏和管外分支颧支支配的眼轮匝肌瘫痪、岩大神经的损伤导致泪腺内脏运动神经损伤,故夜不能寐,欲哭无泪。可供同学们联想记忆。
第二十二,如鲠在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但同学在学习中可以发现骨头其实是卡在喉咽部,而不是喉。可供同学们联想记忆。
第二十三,敲骨吸髓—可用于教师讲解/学生理解骨髓位置,骨髓位于骨的内部,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的软组织。
第二十四,涕泪交零—鼻涕、眼泪同时流,眼泪由泪腺产生,经泪点流入泪小管后进入泪囊经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思考记忆眼泪的产生部位及引流路径。
第二十五,抓耳挠腮—该成语可用于理解腮腺与耳廓的位置毗邻关系。
第二十六,震耳欲聋—该成语可用于教师讲解前庭蜗器,当强烈声震时可损坏鼓膜从而降低听力。
第二十七,悬梁刺股—股动脉位置表浅,其分支如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膝降动脉也分布于大腿部位。当发生“锥刺股”的动作时,这些大动脉可能被刺穿致出血过多而亡。该成语可助于理解和记忆股动脉及其分支。
第二十八,同气连枝—该成语可用于联想记忆两肺借主支气管相连,共同从气管出纳空气。
第二十九,血脉偾张—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静脉回流受阻,血液通过直肠静脉丛回流至下腔静脉,吻合支血流量增多,逐渐扩大,造成贲门周围的静脉会怒张。课堂上可以结合上文的吐血而亡,让同学们一起理解记忆肝门静脉的属支及其交通吻合部位。思考当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还可以发生什么情况。
第三十,眉高眼低—该成语有利于同学们记忆眉弓和眼的位置毗邻关系,眉弓在上眼框在下。
第三十一,沁人心脾—沁,指(香气或液体)渗入。血液流入心脾,心和脾都属于脉管系统的重要器官,可以让同学们顺带回顾记忆血液循环的内容。
结语
把古诗文和成语融入医学教育,不仅是以文助医,还是以医助文,文医互彰,让同学们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时事半功倍、趣味盎然,又能让同学对中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和成语温故知新、回味无穷。这种融合,看似增加了学习内容,实则学起来更加省力,也更能启发思维,是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广的医学教育改革方向,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有效、有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