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及价值思考
2021-03-27程晓华
程晓华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育局,吉林 白城 137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创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普及。因此,在当前的青少年教育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暴露出自身问题,大多是与心理问题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课堂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成效。
一、实现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目标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门不同的学科,虽然培养的目标不一致,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明确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素质,培养学生面对事物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具备高品格、高修养、高心理品质的学生。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需要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发展,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观念和能力。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延伸和扩展的作用,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了社会认知的理论知识就会产生心理认知上的落差[1]。所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1.相互补充相互整合
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差异,但是二者之间又有非常重要的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整合。两者的教学内容不一致,思想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但是两者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导,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平等待人。心理健康的教育的方法有:倾听诉说法、自由讨论法、鼓励法、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带有宣泄、暗示的特点。在思想道德教学中可以尝试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不足,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适用思想道德教育的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两者相辅相成,提升教育效果。
2.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在青少年的教育中通常设有思想品德课与政治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以教学成绩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也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此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及时改善。学校需要在教育中需要转变传统的灌溉式教学模式,增强德育的有效性,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德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在课堂中授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讲,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参与进课堂中的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和行为改变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行为模仿来表现,在表演中表达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认识自我、完善道德教育的目标。行为改变则是采取奖惩制度来对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2]。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者主要为教师,教师在培养人才中需要积极承担责任。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开展教学培训,鼓励教师用于参与,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参与培训中教师需要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成绩。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