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隐性育人功能思考与实践途径探析*
2021-03-27田佳妤
田佳妤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一、高校加强隐性育人的重要意义
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的教育功能是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积极作用,根据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划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直观并且明晰的,效果显而易见,其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教育的个体发展、政治、经济等功能均属于教育的显性功能。教育的隐性功能则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是非计划性的功能。隐形功能的显著标志是非计划性、非预期性。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相辅相成,隐性功能一旦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为显性教育功能[1]。
由于高校的隐性教育具有非计划性、随意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教育内容不像显性教育那样明确,往往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但又时时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周围,由于其随意性,故不是师生所注意和重视的,但往往能有效地对学生发挥隐性教育的影响。由于隐性教育的内容隐蔽在一定形式的活动之中,所以隐性教育的方式是间接的,它潜在于各种活动的形式之中,存在于寓教于文、寓教于活动之中。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感觉不到老师的权威训导,通过活动的潜意识引导,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又都是被教育者,在隐性教育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动且平等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教育活动全过程,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的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在传播知识、丰富活动的同时传授美德。隐性教育的随意性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处于一种随意状态,受教育者既可能接受到这些因素,也可能忽略这些因素。隐性教育的开放性,则是学校与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因素的控制,学生除了学习正式的专业课以外,让学生通过学校活动、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接受育人教育。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体现
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体现在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德、育、体、美、劳等方面,学校通过开展正能量的活动,达到师生互动、思想融入、文化传承的校园文化隐性育人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注重隐性育人功能的挖掘与创新,而隐性教育的功效是通过各类载体来实现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推动以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让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思想、展现正能量,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为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2]。
三、高校档案育人功能
高校档案资源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学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成果,档案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应以档案资源为基础,利用档案中珍贵的历史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拓宽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达到以档育人的隐性教育功能[3]。
四、高校加强档案育人功能的途径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深度调研,真正贯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在意识理念、内部建设、资源利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创新利用、口述档案、整合资源、校史进课堂、榜样力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发挥真正的档案隐性育人作用,提升学校文化育人功能[4]。
学校档案馆是学校承担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既承担保存学校档案资源的重任,又是发挥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应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充分研究国内外对档案资源融合育人功能的经验,深刻理解高校档案育人功能内涵,通过对高校档案教育功能的价值分析,剖析高校档案育人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如何利用档案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发挥档案隐性育人功能,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的理念,真正使高校档案管理资源活起来,让“档案库”变成“思想库”。
在整体项目环节应思考:高校档案馆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档案库”真正变为“思想库”,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育人功能;如何夯实档案基础资源建设,提升档案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完备的“思想库”根基;如何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形成“大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思想库”资源共享;如何开展特色档案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库”馆藏资源;如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保障“思想库”服务需要;如何利用荣誉档案效能,激励学生爱校爱国热情;如何开发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档案整理与宣传,让学生关注热爱档案事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创新理论的研究,完善工作环节,助力实践的顺利进行。
在意识理念上:增强师生认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调研力度,不断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淬炼内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被动归档为主动征集,形成“该归则归、不要漏归”的工作格局。创新理念思维,为档案育人功能素材提供有力保障,从思想根源上强化“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意识。
在内部建设上:档案规章制度完备是高校档案育人和档案资源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制度建设上,完善档案工作制度及规范化标准,完善各类档案的归档细则,明确工作流程,细化档案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强化学校档案业务指导,制定档案工作考核机制,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细化各类档案管理细则,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尤其是实物类、声像类档案的归档范围,开展多渠道、多角度的实物声像档案征集力度,通过档案各类管理细则的制定,从制度建设上从管理层面进一步强化档案的重要性,加大档案后期编研力度,深挖档案育人资源,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有力信息资源保障。建立完备的“思想库”根基。
在档案资源利用上:通过对目前馆藏档案的深层次加工、开发和利用,发挥馆藏档案教育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开展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加大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专业、敬业、精业的档案人才队伍,促进档案工作的提升。努力打造一批学生志愿者,助力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保障“思想库”服务需要。
在利用档案实践场地增进拉近学生距离上:发挥档案专业功能,积极拉近与学生距离,设立档案学习场地,让学生志愿者到档案馆内进行实地学习、参观和实际操作,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档案、了解学校历史。
在育人功能创新上:学校档案馆将不断丰富档案育人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将档案隐性育人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坚持发展理念,开展档案育人工作,将档案育人工作范围拓展为入校新生教育中,学校思政课教育中,结合党建系列活动,不断挖掘档案资源,展现档案育人功能。深度挖掘学校建校以来各项工作成果,制作多形式、多类型的宣传栏和图册。在完善档案馆网站上,完善栏目和信息,增添咨询、提醒等模块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展现档案育人功能,使“档案库”真正变为“思想库”。
在探索口述档案助力档案育人基础上: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历史重大事件进行梳理,查找完备的历史资料,寻找当事人进行历史资料的回顾,及时完善历史口述档案,呈现学校发展变革历程;对于每年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每年有计划地进行重大事件口述档案的整理,形成学校独特的档案归档模式[5]。
在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形成“大档案”管理模式上: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力度,以学校新的档案管理软件为基础,完善档案资源目录,设定更便捷的检索形式,努力实现档案原文查阅和检索识别,形成各类档案资源汇编。在服务育人服务学生方面,将档案管理数字化纳入学校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加强服务对接,将学生经常用到的个人证明信息与学校智慧校园对接,通过严密的用户识别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上进行自助服务,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校史文化进课堂上: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对新教工、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培养师生人文素养和爱国爱校情怀。
在教学科研档案利用上:充分结合学校十大育人理念,将教学科研档案进行挖掘,通过合理渠道,分享科研立项要求等规范内容,分享教学精品课程内容,把静态的隐性知识变成动态的显性档案,真正培养学生自主科研创新能力[6]。
在利用荣誉档案上:打造楷模育人功效,建立学校荣誉陈列室,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学校辉煌的办学经历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起到鼓励激励的育人效果。
随着档案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档案资源的隐性育人功能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提升学校育人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实现高校档案“以档育人”的档案隐性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