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生猪养殖现状与持续发展的对策
2021-03-27
(缙云均丰畜禽专业合作社,321400)
潘伟丽
(缙云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猪肉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农产品,事关人们生活健康、“三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提高缙云县生猪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持续发展。笔者对合作社内的养殖户和县内大中型的养猪场进行专题调研,针对本县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1 缙云县生猪养殖现状
生猪产业是本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2020年占畜牧经济总量的3/5。生猪养殖在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振兴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20年生猪饲养量达12.15万头,年末存栏生猪5.90万头,出栏商品猪6.25万头。全县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68家(仔猪场3家),其中2000头以上的4家。目前,全县正在建设中的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有2家,2021年将投入生产。县内多数规模养殖场以自繁自养为主,出栏商品仔猪为辅。
2 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
2.1生猪自给有差距 据统计,近年来全县生猪年存栏量在5万头左右,年出栏量在6.5万头左右。若按照人均每天猪肉摄入量150 g计算,全县生猪年需求量大约在12万头左右,生猪缺口量较大,自给率仅达到54%,距离全省提出的到2021年生猪自给率达到70%还有很大的差距。
2.2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缙云县生猪产业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与规模体量不相匹配,无法满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虽然近年来多家规模猪场已引入自动饮水、喂料等机械化设施,但是规模猪场养殖机械化率只有36%。此外,养殖场区域布局、防疫防控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综合生产能力不显著。
2.3动物疫病复杂多变 目前,生猪疫病虽然得到初步控制,尚无重大疫情流行蔓延,但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仍没研发出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疫苗,只能依靠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措施,养猪风险较大。疫情风险不仅会造成生猪生产能力下降和巨大经济损失,也将影响养殖户补栏增养的积极性。
3 措施建议和对策
3.1合理确定生猪发展目标 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人均耕地面积少,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生猪养殖。但作为“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居民肉类消费的最主要来源,是满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必需品,不能完全依靠外地调入,这就要求生猪养殖必须坚持适度发展,满足基本自给。结合缙云县客观实际,把确保年出栏8.5万头,自给率达70%作为缙云县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以万头猪场为塔尖,千头猪场为塔基的“多点布局、适度整合、规模集中”的产业发展格局。
3.2以“六化”引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方向 生猪养殖目前已不再是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项目,而是作为一种战略物资保障产业定位,在加快现代发展步伐的同时,生态环保、生产效率、技术支撑等要求明显提高。生猪产业进入“高投入、高壁垒、高回报”时代,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倒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生猪养殖必须坚持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加快现有猪场标准化改造提升,推进现代新型猪场建设,稳步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同时,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建设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设施先进的现代猪场。
3.3加强生猪养殖技术交流培训 加快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及时更新生猪养殖技术,加快转变畜牧业经营理念,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猪养殖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优势产能。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强疫情防控,养殖场严格落实封闭式管理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不利于经验技术的学习和交流。因此,必须要积极探索技术更新培训模式,充分结合“互联+”等信息技术,加大线上养殖技术培训力度,制作并发放养殖技术宣传片,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组织成立全县生猪产业协会,依靠协会打造技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县广大养殖户生猪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抵抗疫情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