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山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27刘兰平陈超朱文有陈强钟尧禹朱才箭
刘兰平 ,陈超 ,朱文有 ,陈强 ,钟尧禹 ,朱才箭
(1.南康区畜牧兽医站,江西 赣州 341400;2.南康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增长主体,带来畜禽粪污集中产生,处理的难度成倍增加,养殖粪污已逐渐成为农业面源重大污染源。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1],2017 年,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COD)1 000.53 万 t,氨氮 11.09 万 t,占农业面源总排放量的93.76%和51.3%,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6.67%和11.5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明确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压实属地责任,全面展开环保督查工作,南方山区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南方山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现状
1.1 治理机制日渐完善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建立粪污综合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了粪污治理主体责任,压实属地责任和监督责任,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及“谁主管、谁监管”的粪污综合治理制度体系。二是各级党委、政府以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巡视巡查,查处一系列的畜禽污染案件,关停、转产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生态环境的畜禽养殖企业,形成了震慑。三是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发生在身边的养殖污染情况,群众及时举报,部门及时有效查处。同时加大了舆论监督力度,形成了畜禽粪污治理举报、监督网络。
1.2 治理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各级财政加大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资金投入,先后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建设,如:赣州市南康区先后有6 个大型养猪企业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中大型沼气工程及大型沼气“以奖代补”项目,14 个规模养殖场实施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粪污治理的重视,又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探索了新途径。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2],重点支持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3]。江西省22 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分别获得了中央财政3 000~4 500 万元的项目资金。各畜禽养殖场(户)努力自筹资金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设施建设。
1.3 治理科技支撑增强
随着科技进步,科学治污理念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广泛应用于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的实践中。在节水减排方面,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干清粪、高床栏舍、饮用余水导流、水帘机械降温、营养调控等工艺、技术被普遍采用。在无害化处理方面,厌氧发酵、沼液深度处理[4~5]、膜发酵、生物发酵技术加快落地。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种养结合的“猪- 沼- 果(菜、林、渔、稻)”生态循环模式、生物有机肥生产连片推广,特别是畜禽粪污治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集成技术、集成装备的应用,科学技术在畜禽粪污治理中,更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威力。
2 存在问题
2.1 小规模养殖场投入不足
南方山区的中、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企业,群众关注度高,部门监管力度大,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运行)政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的基础设施均较完备。但是一些小型畜禽养殖场,特别是一些老旧养殖小区,养殖场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失,启动资金准备不足,重视养殖设施建设,畜禽粪污治理设施投入却严重滞后,有的少建甚至不建粪污治理设施;有的因规划不周全,缺土地建设粪污治理设施。小型畜禽养殖场户点多面广,已成为南方山区粪污综合治理难点和重点。
2.2 综合治理配套不足
一是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不足。有些养殖场重生产、轻环保,只建设小容量的沼气池、堆粪场等简单的处理设施,与其养殖规模不配套,无法完全处理其产生的粪污;或者受土地限制,无法建设和安装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二是种养配套不足。南方山区,人多地少,种植户分散经营,而养殖场为了防疫要求,多建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虽然养殖场会配套少量农田果园林地等。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部分畜禽养殖场粪污产生量超出当地土地承载量,而且畜禽粪污异地运输困难,使得粪污无法完全消纳,多余的粪污成了环境污染物,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
2.3 设备的维护不到位
畜禽养殖的粪污综合治理能力不光要建设与养殖规模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还要对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才能持保证持粪污治理能力。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户建设了大量的畜禽粪污治理设施设备,但或多或少存在污水沟、沼气池淤塞,调节池开裂,发酵棚漏水,污水利用设备普遍破损和机械设备老化等现象。
3 建议
3.1 强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
要以乡村振兴发展为契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畜禽养殖、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一同设计、统筹谋划。牢牢把握“生态宜居”这条底线,各地各部门要依法治污,继续加强粪污综合治理监督管理,继续压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继续加大投入,建设、维护、运行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的基础设施(设备)。
3.2 促进粪污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创新
要以粪污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的集成应用。科学总结粪污综合治理实践,探索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即小型畜禽养殖场的“猪- 沼- 果(菜、林、稻)”模式,中型畜禽养殖场的“零排放”模式,大型畜禽养殖场“深度处理、还田利用”模式。
3.3 开展粪污综合治理社会化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专业化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健全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的专业组织(企业),让专业的人来管专业的事。三是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发展有机肥生产。
3.4 建立畜禽养殖生态补偿机制
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畜禽养殖主产区与主销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适时出台畜禽养殖生态补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