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旧教材阅读教学
——如何更好落实新课程标准宗旨的几点反思
2021-03-27汪清芬
汪清芬
(弋阳县第二中学,江西 弋阳 3344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旧课本,旧教学
目前,我校英语教学仍然使用2007版人民教育版教材。选读文章陈旧,与时代脱节,很多老师依然保持传统观念,老师是课堂上唯一的主导者,是权威的教学主体,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老师讲,学生记,虽然高中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认真负责地教授学生每一个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上也一丝不苟。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独立思考。依旧是以前完全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帮助他们记忆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不能建立系统的文章框架体系。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枯燥,不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和大脑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被迫学习,缺乏兴趣,从而也丧失了他们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主动性的学习,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1]。
2.教学评价的独特性
目前,我们的教学评价依然是以“一考定输赢”,这一独特性,也导致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在目前的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仍然采用题海的战术。这就导致了教师不希望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课外阅读上,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本和各种练习上。长时间反复陷入枯燥的题海,学生成了刷题的机器,这只会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感到疲惫厌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忽视英语文化的培养
高中英语不仅是一门高考必考的学科,同时它还是一门蕴涵着英语国家深厚文化背景知识和能够对比深化中国文化的语言工具。既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的,又提供了一个对比有效看世界的一个简单途径。然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语言文字认识和内容的传输,而忽视课本内容里面英语国家文化的人文认识以及它和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全球共同体发展的概念在课本中无法得到呈现。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阅读知识往往只侧重于其表达形式,而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思想格局和文化背景。这样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所学的单词和短语没有兴趣和情境的支撑,很难真正掌握和使用,遗忘率高,学习效果低下[2]。
4.阅读策略和技巧实施不足
在我校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并没有教授学生系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一方面是因为英语教师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把平时的零散的做题方法的技巧进一步的升华,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做题体系。再加上教师本身缺乏真实环境的熏陶,对一些阅读理解表达形式无法精准理解和传统翻译教学的制约,这些都导致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方面存在不足。
二、未来阅读教学的两种策略
1. 课堂设计环节精彩化和问题设置的精简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目前我们使用的高中英语课本还是2007年的老教材,阅读课文内容长,所选材料旧,偏离现在的学生生活。课本内容学生兴趣不浓,我们在做阅读教学时,要注意课堂阅读材料的删选,可适当从课外新闻周刊中选取一些实时性强的文章进行补充教学,尽量使用内容丰富、具有审美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特点的文章。以各种有趣的形式介绍导入新课程,如图片、诗歌、音乐、游戏、电影片段和其他无声和有声材料。课程问题的设置应精准、巧妙、清晰、到位。这些精心设计的阅读课程,兼顾知识、兴趣和思想,既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养成良好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3]。
比如,在导入故事主题时,学生可以先从背景框架向细节层层推进,先回答故事的细节和事实,最后提出推理和归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这样的问题时,尽量引导学生试着推断出一些文本之外但又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深化和扩大他们对刻画人物的理解,在文本主题的表达上,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深化主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层层推进时,要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积极融入课堂,活跃思维,踊跃发言,争当课堂主人。
2.扎实做好英语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换工作
英语的教学,事实上就是语言的教学,是一个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我们常说的“输入”一般意义上有两种:一种是语言文字的阅读或聆听,即输入,另一个就是学生对输入的语言加以吸收,也称摄入。从根本上说,只有被吸收和接受的语言信息才有意义。学生在完成输入过程后,还需对语言进行输出。学生的写作和对话,就是学生在完成语言的输入后对语言的输出过程。我们很多学生经常抱怨“读了很多书似乎什么都没学到”,这便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简单的阅读输入,没有思考和吸收,为了阅读而阅读。即是缺乏了第二步摄入的过程。只有在摄入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得以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在汉语中,“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就是这个现象。我们经常所说的“英语哑巴”,从本质上讲,就是语言输出出了问题。输入的语言无法在实践中使用[4]。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一种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训练。因此,仅仅依靠输入并不能有助于成功的语言习得,还需要大量的输出练习。遇到词块和句型,首先要学习,做笔记,然后造句,边思考边使用。
3.增加语言的时代性,拓展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高中单元的每一篇阅读课文中挑选的文章都是很好的、优秀的文章。它们内容丰富,涉及的主题广泛。但语言同时具有时效性,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风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比赛、自然现象等文章的确能引起了高中生的关注和兴趣。但如果都是些过时的,偏离学生认知之外的文章的话,是会降低学生的兴趣的。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将阅读教学局限于文本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应停留在封闭的课堂或狭窄的书本中,而应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的视角,摆脱传统英语阅读课本的束缚,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所以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度适中、内容丰富且有趣、时效性很强的阅读材料,打印出来供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是很有必要的[4-6]。
4.融入人格教育,落实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全面型人格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做阅读教学时,阅读教学要与人格教学内容相结合,始终将德育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从而利用这一语言更有效推广中国文化。通过外语学习和文化交流,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做比较,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异同,也在比较交流中,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结语
总之,在以后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每一节课,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既要注重知识内容的深入浅出,又要借助文章主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开阔学生视野,摄取丰富广泛的信息,扎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扎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所学的东西变实效有用,从而成为真正具备深厚阅读能力的新时代的爱国独立人才[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