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形束乳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技术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2021-03-2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CBBCT专家组张啸波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CBBCT专家组;李 颖,张啸波,马 林,肖越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

乳腺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是针对乳腺良性结节施行的基于MWA技术的微创手术[1-3],在影像学定位引导下将消融针穿过皮肤到达目标病灶,微波高频能量场作用使肿瘤组织因高温而瞬间发生凝固坏死,以根除或损毁肿瘤。锥形束乳腺CT(cone-beam breast CT, CBBCT)可精确测量病灶三维形态、容积和空间位置。国外研究[4]结果显示,CBBCT引导下真空抽吸活检可有效抽吸病灶组织,且耗时和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其他乳腺X线摄影定位引导方式。临床行CBBCT引导下真空抽吸治疗乳腺结节时,CBBCT仪器构造与抽吸设备的适配性不足等因素常给操作带来困难,难以在合理治疗时间内达到满意效果。MWA设备适配性更好,且消融定位准确、形态可控、治疗时间短,患者配合度更高,且止血效果较好。开展CBBCT引导下MWA治疗乳腺良性病变,可充分发掘CBBCT的影像学引导优势。规范 CBBCT引导下乳腺良性结节MWA相关操作,可为今后CBBCT用于微创治疗恶性病变积累经验。

1 技术特点

CBBCT成像用时短(10 s),无需压迫乳腺,患者舒适度好,可完全覆盖乳腺,且分辨率高(0.155~0.273 mm3),可多视角、多层厚、全三维显示乳腺结构,消除组织重叠,准确定位病灶,充分显示病灶特征。CBBCT辐射量基本等同于诊断型乳腺X线摄影,且可使用对比剂对致密型乳腺进行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5-13]。

CBBCT引导乳腺定位装置由定位支架、固定乳腺专用栅格及背板、针头导引块等构成。CBBCT引导MWA具有以下优点:①定位准确[14-17],CBBCT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均较高,对微钙化敏感,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血供,通过多方位、360°观察可实现对精准定位乳腺目标病灶;以专用栅格及背板固定乳腺,可准确判定进针象限,并可配合使用针头导引块,避免患者移动所致针道定位不准,提高微创治疗准确率;②操作简单,消融时间可控,操作流程易于规范,操作者依赖性低;③术中即可同步评价治疗效果;④患者以俯卧位接受治疗,有助于避免刺入胸肌或胸腔。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2.1 适应证 ①年龄18~65岁女性,罹患乳腺良性结节;②超声或MRI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3类肿块,病理活检为良性;③结节直径<3 cm,数量<3个;≥3个时可分次处理或选用超声引导下消融;④病灶与皮肤或胸壁的距离>0.5 cm(避免近距离灼伤皮肤和肌肉)。

2.2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①恶性肿瘤等重度全身性疾病、严重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②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或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分叶状肿瘤、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硬化性腺病;③患者因脊柱畸形等原因无法长时间俯卧。

相对禁忌证:①肿块与皮肤或胸壁距离≤0.5 cm、位于乳晕区或与较大血管相邻;②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经期妇女,或糖尿病控制不良及血压>180/100 mmHg;③碘对比剂过敏(如平扫时结节清晰可见,可采用消融治疗);④心电图异常,不能耐受手术。

3 术前准备

①了解基础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评估心、肺功能是否符合手术要求;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血清四项、心电图等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证;停用抗凝药物或活血化瘀中药≥7天;②完善空心针穿刺病理活检;③向患者讲解大致操作流程,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消融不完全等问题,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核对影像学检查资料,明确目标病灶位置;⑤备齐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地塞米松、肾上腺素、乌拉地尔、硝苯地平及地佐辛等;⑥准备设备及耗材,CBBCT成像系统、专机配套穿刺支架、一次性栅格及背板、一次性定位导引块、无菌一次性MWA针(甲状腺、乳腺专用)及心电监护仪等;⑦遵循无菌原则,严格区分手术区域中的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⑧参与人员包括介入医师、护士、CT操作技师及影像学诊断医师。

4 操作流程

经CBBCT引导以一次性无菌MWA针经皮穿刺进入乳腺结节,使肿瘤组织在微波高频能量场作用下因高热而瞬间凝固坏死,达到根除或损毁肿瘤组织的目的。

4.1 扫描参数 X线管电压49 kV,管电流50~160 mA,可根据乳腺大小及腺体密度进行调节;设定活检扫描模式。

4.2 体位 嘱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使患侧乳腺自然下垂并位于扫描野正中,患侧手臂紧贴身体,另一侧手臂弯曲置于头部上方,头偏向对侧;尽量避免其他组织结构进入扫描视野。

4.3 选择进针面 以病灶与皮肤距离最短且最便于术者操作的位置作为进针面,进针方向垂直于背板。如结节与皮肤相距过近,可选择对侧进针或将针尖位置稍向前移。

4.4 术中操作过程 ①设备安装调试:安装CBBCT穿刺支架,试运行设备,确保其运行正常;②嘱患者取直立或坐姿,消毒乳腺周围皮肤,建立静脉通道,而后嘱患者俯卧于检查床,再次消毒皮肤表面;连接高压注射器,条件允许时尽量使用心电监护仪;③调整一次性栅格和背板:将栅格安装至支架内,根据术前影像调整栅格和背板至适宜位置,以适当压力固定乳腺,期间嘱患者勿做移动;④确定消融前扫描及穿刺路径:对患侧乳腺进行平扫,如无法识别病灶则加行增强扫描,通过3D重建确定病灶位置,将病灶最远侧设为针尖位置,穿刺路径尽量避开血管,分别于3D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图上确认穿刺点坐标位置和进针深度;⑤麻醉:以1%~2%利多卡因对乳腺目标区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⑥确认位置:在穿刺点对应栅格处放置定位导引块,MWA针按步骤④确定的穿刺路径垂直进针,再次扫描确认消融针尖端位于病灶远端侧壁;⑦消融:连接水冷循环和消融电极,根据病灶大小设定消融时间;期间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穿刺点及皮肤温度,避免皮肤烫伤;如患者疼痛剧烈可补充局麻药物,必要时终止消融;⑧确认消融效果:拔除水冷循环和消融电极,再次扫描确认消融区覆盖结节,调节时间、参数或进针位置,直至消融球完全覆盖结节;⑨拔针,清理皮肤,贴医用敷贴,观察0.5~3.0 h,患者无异常即可离院。

5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5.1 注意事项 ①术前告知患者短期内仍可触及病灶、单次消融可能不完全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②严格把握MWA适应证及禁忌证;③根据病灶大小适当选择消融针;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因操作不当而致感染;⑤遵循“安全第一,完全消融第二”原则[18],勿盲目增加消融时间和功率,避免过多损伤正常组织;⑥操作过程中通过心电监护设备等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血压快速升高、恶心、头晕、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必要时需停止操作并给予对症处理;⑦术后嘱患者保持术区皮肤干燥清洁,3天后更换敷贴。

5.2 术后并发症处理[19]①过敏反应:按照症状表现给予分级对症处理;②发生血压快速升高、恶心、头晕、心悸、胸闷、心率变化等不良反应时,必要时停止操作,采用心电监护设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并酌情对症处理;③出血:极少发生,对消融区出血予加压包扎至少24 h,发生血肿扩大时需切开止血并清除;④感染、发热:严密监测体温,复查血常规,确认感染后采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形成脓肿时予以切开引流;⑤疼痛:多数患者治疗后24 h内感穿刺点或消融部位疼痛,24 h后多可自行缓解,疼痛剧烈时可对症治疗;⑥肿胀:术后48~72 h术区可出现肿胀,无需特殊处理,多数1周后消退;⑦皮肤烫伤:轻度烫伤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必要时局部涂烫伤膏,严重者需烧伤科植皮;⑧脂肪液化: 范围较小时可随访观察,范围较大者需穿刺抽吸。

6 疗效评价及随访

采用增强CBBCT或增强MRI评价消融范围,将对比剂无灌注区判定为消融后坏死区,结节内完全无增强判定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乳腺良性结节可定期随访;对部分消融者可行再次消融;对残留较少的结节可在与患者沟通良好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复查;对未完全消融的纤维腺瘤,如患者不愿接受再次消融和随访观察,可采取手术切除,包括开放性手术和真空抽吸旋切。建议在消融后3个月内完成首次疗效评估,之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CBBCT专家组成员(按照贡献大小排序):李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啸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叶兆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丹柯(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武尧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艳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付岩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郑一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吴赛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爱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马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康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正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齐叶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任晓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臧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陈赤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张英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爱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铁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边祥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于永沛(北京大学医学部)]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浙北医学中心建筑照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医科大学总医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遭遇人才荒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述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