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逻辑思考*

2021-03-27段青青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传统文化

段青青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现代化的发展并不仅仅指单一的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是一个国家全方位的发展。“从文化维度看,党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伟大历史长河中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整个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灵魂与动力。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思考传统文化同中国道路之间的关系,以传统文化现代化助推国家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缘起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基因,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血脉,延续性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就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传统文化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容纳,创造发展的,它同当代社会息息相关,因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不仅仅涉及观念层面,更影响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核心与灵魂,有重要的现实需求。“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3]。”文化生产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有机体的发育与发展,也会经历一个从萌芽、成长、成熟到“灭亡”的过程,但是,这里的“灭亡”并不是文化的消失,而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传统文化以新的与时俱进的形式继续存在,并不断进行下一轮的成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经历一个成熟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树立创新发展意识,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之间交流日益深入,文化世界化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文化世界化并不代表文化同质化,只有勇于打开国门,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真正找准本民族的前进方向,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以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多样性的文化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而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推动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从历时态看,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使部分人在价值理念上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偏离,部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越发模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直接动摇了国人对于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作为中华民族基因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在传承及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国民力量,增强民族认同及民族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制约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樊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文化领域,现代化的发展却仍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桎梏,尤其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进程中表露出了明显的缺陷与不足,综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拦路虎”。

1.封建落后思想的阻碍

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演变、实践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成果,是维系炎黄子孙团结一致的根本纽带,有其深刻的存在现实性与历史价值。然而,作为小农经济产物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凝聚智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了封建传统思想,存在一些落后思想,对新时代发展产生种种限制与阻碍,这些都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道路中的“拦路虎”。这些落后思想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断延续下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了一定位置,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再加上这些落后思想同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存在一定矛盾,同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因而,直接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2.文化体制的束缚

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不仅需要冲破现代化进程中思想、理念上存在的桎梏,还需要进一步打破体制僵化,推动文化体制及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一方面,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优秀文化产品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际文化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文化发展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健全,这些因素不利于我国推动文化发展格局的建设进程,阻碍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三、文化自信视阈下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路径选择

迈向新时代伟大征程,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这一更深层次的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现代化潮流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及创造性转化,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我们还需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1.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审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这种理性的批判并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本身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反思,而是要深入到传统文化更本质的内核,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进行探究,转变视角,从现代化的立场出发,厘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的根本差异,从而探究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化的可行性路径,既要承认传统文化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及实现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批判的时代必然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批判难度,自觉进行扎实有效的文化转化工作,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理性对待多元文化,面向世界

在文化全球化的滚滚长河中,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全球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浪潮中,我们应当主动参与世界竞争。各民族文化虽各有差异,但都是人类发展智慧的结晶,有较强的互补性,“必须在实践层面上形成学习互鉴和相互交融的制度通道[5]”,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带来文化的发展,只有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现代化,才是有生机和潜力的现代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的闭关自守,积极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有益成果及宝贵经验,同时,努力寻求新媒介展现中华文化之美,是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推动传统文化内质文化创新

要在我ê们国家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里去探索文化现代化的渊源。一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贯通于我们国家传承的整个历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寻找现代化的因素,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历史根基,更能从中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联系,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从而使传统文化现代化更为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内质创新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的结构性转化,在整体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整合,理性批判,发展创新,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4.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一方面,文化的发展同历史的演进紧密相关,从时代特点出发认识和分析传统文化,坚决抵制传统文化中的少数落后因素的消极影响,是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发展不仅需要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文化内容的与时俱进,不囿于原有时代。另一方面,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现代发展的“糟粕”,更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之基,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在继承基础上,推动其创新、创造发展是新时代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5.积极发挥人民主体性地位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现代化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以不断更新的现代知识和信息作为发展的依据,更要强调作为人的主体的参与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厚积薄发,发展与现代社会相和谐的传统文化。人民群众通过自觉、能动的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创造出丰硕而又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在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对于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理性的社会思想价值体系有重要价值,是使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必要选择,有利于实现以文化助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迈向历史伟业的大跨步。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建设

健全的文化体制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效保障。首先,制度是社会民族发展的方向与规范,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文化政策的保驾护航,只有建立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维护传统文化现代化活动的合法效益,才能更好地保障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通过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奖励创新,激励人们创新的积极性,能有效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实现文化市场的有序发展也是促进文化产品不断丰富繁荣的必然要求。精神文化产品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的价值观念,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最后,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不单要注重意识形态的方向性,同时,需要关注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经济领域中传统文化的产品发展,能有效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自信。

7.善用新媒体,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掌握好新媒体平台、创新其利用方式,灵活用好新媒体,能够有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网络的进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善于利用“互联网+”,以横向、纵向比较的方式,有针对性进行理论发展,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及时关注群众认识动态,聚焦群众的思想困惑,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弘扬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性,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兴平台为承载体,瞄准新时代发展方向,展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加强群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认同感。

猜你喜欢

现代化传统文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文化之间的摇摆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