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和教育视角下博物馆移动端展览智慧导览探析
——以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为例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展品博物馆智慧

张 滢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博物馆智慧导览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收藏、传播历史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场所,肩负着公众教育、传播弘扬优秀文化的重任。我国《博物馆条例》强调教育是博物馆首要功能,要求博物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公众举办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和服务。此外,《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更注重科技传播作用,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活”化文物资源展示。

大势所趋,博物馆越来越重视科技手段与展览及教育项目等独特资源的融合,创造新的服务和体验,以此促进教育功能高质量发挥和传播吸引力有效提升。信息化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普及为博物馆教育传播插上翅膀,博物馆积极引入移动设备系统,不断刷新拓展教育服务,强化传播效力。河南博物院依托陈列展览构建分层次、广受众的移动智慧导览系统,提升教育感染力和传播效率[1]。

二、博物馆移动智慧导览功能分析

1.移动智慧导览要素

目前国内对博物馆移动端智慧导览没有标准定义,但从本质上看,这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传播手段,是把馆藏文物、陈列展览以及科研成果等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利用图文、音视频等方式,在大众范围进行知识普及文化传播,实现文化资源公众共享的目的。从博物馆公众教育角度看,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从博物馆传播角度看,包含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众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到展览智慧导览系统,包括内容生成者、服务者、导览内容、讲解语音、展品图像、设备设施、使用观众等,其中,内容生成者、展览内容、使用观众是三大核心要素。

导览的内容生成者包括博物馆公共教育人员和智能设备技术人员,是实现公共教育传播的保障。博物馆公共教育人员拥有文博专业素养,主要负责展览内容的选择、整理加工,路线设计,包括陈列展览人员、藏品研究员、讲解员、教育员等。智能设备技术人员拥有技术信息优势,把经过选择加工的陈列信息转化为大众喜爱的、适合智慧设备播放的视听语言,包括图文设计、录音师、视频包装师、虚拟现实工程师、导览路径导航师等。

导览内容是博物馆展览差异化、特色化的标志,是建立博物馆和展览良好辨识度、观众忠诚度、社会美誉度的重要手段,是移动智慧导览教育、传播的核心。因此,在导览内容设计上,要符合科学性、艺术性、普及性,不单包括展览概述、单元简介、展品介绍、展品图示,更应涵盖展品发掘出土信息、历史时代背景、社会价值、收藏展出状况、研究成果、精神内涵。

观众是博物馆教育传播受众,决定着展览信息传播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根据对中国各级博物馆的调查,博物馆观众涵盖了全年龄段公众,其中青少年和其家庭是参观主力军,其次是年轻观众群体,这也是博物馆教育和传播的重点。同时,我国博物馆条例和各级评估办法还规定,博物馆必须做好中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教育服务。再者,当今博物馆观众更加具有主动权,参观目的多元化,获取知识、休闲娱乐、教育子女、社交交流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因此,博物馆移动端智慧导览应具备覆盖广泛、目标清晰、知识丰富、方便利用的特征。同时,也应具备与观众互动、调查、评估、分析观众需求的能力,以提升智慧导览传播能力和效率[2]。

2.移动智慧导览功能

博物馆展览观众通常最为关注的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游客自身所在位置;二是博物馆当中各个展品与展区的所在位置;三是博物馆中每件展品的详细介绍。因此,每个博物馆所面对游客需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导览与导航。博物馆的导览系统已经经历过语音讲解器、立式多媒体导览机、无线射频识别导览器等多种导览方式,正朝着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应用程序导览方式发展。移动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为智慧导览运营成本降低和提高观众体验提供了支撑。

从观众的参观需求和博物馆信息传播需求,博物馆移动智慧导览应系统设计,对观众要具备知识收获与情感收获两个维度的功能,对博物馆管理者应具备调查和分析两个功能。面向观众的六个功能:展览脉络引导、路线个性化推荐、重点展品显示、展品故事延伸、展品互动体验、与同行者或其他使用者的互动、地图定位。具体到硬件设备系统,需要采用位置感知、行进路线推荐、展览概况介绍、语音播放、图像展示、展品搜索、交互娱乐等功能,使用GPS导航或RFID射频定位等,对选定的展品以及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技术进行添加、修正、删除,形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现实的呈现形式。面向博物馆管理者的五个功能:管理用户权限、收集用户信息、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数据、交互反馈。具体到硬件设备系统,要指导用户登录,开放展品信息权限,收集观众人数、参观时长、展品观看人数、展品驻足时间、展厅停留时间、参观路线等,分析热门展品、热点展厅、观众惯常路线、参观峰值等,以改进展览的传播策略,保持观众兴趣,营造良好社会美誉度。

三、河南博物院移动智慧导览系统构建

1.大教育概念下做好内容深加工

河南博物院是中国创建较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青铜器、陶瓷器、石器、玉器、金银器等最具特色。推出的大型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在5000件丰富展品的基础上,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该展览移动端智慧导览注重前期内容的整合开发,由陈列、保管、研究、社会教育等业务研究部门副高级以上研究员组成审核组,根据展览大纲和公众教育特点,选择涵盖各门类、各时期近300件重点文物,兼备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同时确定展览导览路线。在此基础上,根据观众博物馆学习偏好,编写讲解词,由一线讲解员、教育员审核讲解词录音,保证音频导览语言的优美性和时代性。最后,信息部门公众传播专家从智慧化展示传播的角度,筛选文物图片,指导设计人员形成图片展示版式,监督制作视频,并提供适当精度的三维模型供观众触摸互动。可以说,不管任何业务部门的参与,都是基于本领域研究特长,为教育传播提供支撑。

2.广受众目标下采取丰富技术形式

随着河南博物院5G网络全覆盖,“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移动端智慧导览系统,以分众化的导览教育、传播为目标,重点针对学生、青年、中老年、特殊人群的博物馆学习特征、参观方式,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撑下,采用扫码输入、射频传感、图像识别等不同技术,制作三种导览设备。扫码输入编号式导览器针对低龄段青少年学生知识获取需求,手动操作简易,不受网络质量影响,便于自主学习。射频传感导览器针对中老年及视听障碍群体需求,近场自动触发式随行讲解,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三维虚拟现实导览器针对青年群体,交互性更强,图文、音视频信息量更大,界面更时尚美观。导览系统上线以来,构建了定位分析、智能导航、展厅导览、随行讲解、语音文字视频特色介绍、按需搜索等智慧化功能。同时,人脸识别、无线侦测、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展览观众属性、行为模式、消费方式等树立、精准分析,以有效改进服务方式,提供高质量展览智慧导览相关服务。

3.高质量宗旨下完善调查分析功能

不同于传统人工调查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和时间消耗长的弱点,展览移动端智慧导览系统在给观众提供教育服务的同时,其大数据后台更快捷精准地整合观众信息,定位技术还便利地收集对观众参观定量调查数据,以此数据印证观众定性调查中观众动机、感觉、态度、反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移动智慧导览整合包括人口学上的观众基本信息,细化到年龄、性别、职业、来源地、首次还是再次入馆,定量数据如展览停留总时长、每个展厅停留时长、单件展品驻足时间、关注文物排序等,另在导览设备中植入调查问卷,获取观众参观目的、参观偏好、喜欢的教育服务、参观后观感、希望改进项目等。如“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观众展厅参观热度前三排名,人工问卷及跟踪调查与智慧导览分析数据一致,说明展览策展设计达到预期,对文物参观热度前十的排名,人工问卷及跟踪调查与智慧导览有50%的重合率,说明展览对文物陈列的形式、位置还需根据观众真实参观习惯做出调整。

结语

构建博物馆展览移动智慧导览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展览教育职能,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文明传承和城市宣传的职责。但现阶段仍有问题亟待完善:一是智慧导览之间产品差异化和观众群针对性需强化,在展品选择、路线设计、讲解风格定位上体现定位特色;二是同一场馆使用的各种智慧导览设备各自独立,还未实现后台的一体化管理,对观众数据的全面分析作用需提升。三是需要建立展览及展品导览内容、形式更新制度,以保持核心观众群的忠实度。

猜你喜欢

展品博物馆智慧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博物馆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露天博物馆
CCMT2016展品预览(1)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