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1-03-27杨永利王小兵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伤技能专业

杨永利 王小兵 于 宝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从学科属性上分析,中医骨伤专业是一门对临床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从社会就业角度分析,用人单位对中医骨伤专业毕业的学生综合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三年时间,使其高质量地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初步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区域。本校中医骨伤专业以中医类专业群建设为契机,进行相关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简介如下。

专科学生在校三年时间我们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以下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实习前技能强化阶段、实习中教师跟踪反馈阶段、学生就业前考核、指导及就业后调研阶段。

一、理论学习阶段

在学生理论学习阶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改革,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1.维度一:教研室层面

1.1 重修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科特点及社会实际需求,重新修订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课程覆盖面,将运动损伤、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的相关内容充实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让骨伤专业学生有更大的兴趣选择空间。

1.2 进一步打磨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中医骨伤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强调从实际应用出发,调整授课角度,优化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职教云、3D-body等多种教学软件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努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3 完善专业拓展课程。在以往专业拓展课程的基础上,以中医骨伤专业医疗临床现状为基础,增设骨伤创伤急救、骨伤康复的相关课程,使专科层次毕业的骨伤专业学生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增加自身技能含金量。

1.4 调整选修课内容。对骨伤专业学生(往届、应届)进行充分调研,选修课增加实用型技能培训(显微外科技能培训、膝关节镜基础技能培训、疼痛医学技能培训)和社交礼仪与医患沟通的相关内容培训,全面提高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1.5 举办技能大赛。在骨伤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举办骨伤专业的比赛。比如,骨伤解剖大赛,骨伤技能大赛等。通过类似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课程的内容,强化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可以增加同学们的班级凝聚力,培养深厚的同学感情。

2.维度二:专业教师层面

2.1 树立人人有特长的理念。中医骨伤专业强调实践操作,那就要求中医骨伤专业的教师在某一个治疗领域或多个领域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针对骨伤专业骨干教师不同的专业特点,分批次前往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形成良好的专业讨论氛围。

2.2 改变授课形式。现代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格局日趋团队化、合作化。对于任何一个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很少能够由单一的人独立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日常的课堂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学生一起上课,满堂灌的大课堂授课模式,采用小组授课的形式,为了提高学生荣辱与共,彼此帮助,互相促进,可以极大地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3 丰富授课内容。教师结合所讲授课程的内容,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大量的临床案例、照片、视频等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教材内容。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有操作的课程,比如“中医正骨学”上肢骨折章节的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操作比赛,起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3.维度三:学生层面

3.1 统一学生认识。近些年随着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扩招,学生组成结构逐渐复杂。由原来的夏考、春考为主的学生组成,逐步演变为夏考、春考、单招、综评等多种形式的招生模式。学情的复杂带来的是学生思想、特点的复杂多样。所以对于骨伤专业的学生从入学起就要进行相应的全面教育,充分发挥上一级学长的传帮带作用,使得入学的新生尽快融入骨伤专业的集体文化中。

3.2 树立榜样力量。在适当时机组织本校骨伤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以讲座、座谈会等各种形式与在校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丰富在校学生视野,开阔其思路。

二、实习前技能强化阶段

当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即将步入实习岗位,此时由专业教师针对实习医疗机构主要进行的诊疗活动,利用学校实训资源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培训,历时一个月,要求学生人人过关。

在骨伤专业的学生走入实习岗位前,利用教师专业优势及学校实训资源,预先对学生进行实用技能的强化培训工作。例如,利用学校的模拟病房及VR医疗平台进行床旁教学。该培训涉及病史采集部分、体格检查部分、医患沟通部分、诊疗分析部分、实践操作部分、讨论交流等多个模块,是培养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临床思辨诊疗能力的重要步骤。教研室的床旁教学更侧重自主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首先,带教老师设置参数,选择临床常见的病例,与实习生一同站在床旁,要求实习生自行进行病史采集、全身体格检查和专科查体等临床操作,了解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提出初步中西医诊断并提供诊断依据、主要鉴别诊断及其依据等。带教老师根据病例特点,从中医及西医的等多方面、全方位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性提问,旨在发散医学生的思维,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若存在遗留问题,先由学生自行寻找答案,分组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不可忽视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要对学生的见解予以肯定、点评及指正,让学生了解到诊疗该疾病的思路和自己的不足。

三、实习中教师跟踪反馈阶段

传统的骨伤科学生实习局限于跟随带教老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不高。而带教老师也会因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实习指导流于形式。针对这个问题,教研室在前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特定实习医院选出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乐于从事临床教学的高年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扩充到专业校外教师队伍中,在校的专业教师与校外教师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期的人才培养工作。

实习学生实行全天跟诊制度,即除了当天跟着自己的带教老师值班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早7点30分进病房,晚5点离开,被遴选为校外指导老师的临床医生轮流值班,保证每天早上有一个医生在8点给学生读目前在院患者的X线片或者讲解某个疾病,每周的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科室内讲座,每月月底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或技能竞赛。这样下来,每个实习学生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换药、拆线、常规石膏及夹板固定、常规皮牵引、骨牵引等操作,能够独立进行常见关节脱位的整复、清创缝合手术操作。独立阅读常见的骨折及脱位的X线片,对常见骨折独立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校外教师定期与校内教师进行联动反馈,对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集中表现出的知识上、操作上的弱项记录在案,由校内教师进行总结,在下一届学生进行相同内容校内讲授时更加的有针对性。形成了教学上的不断反馈、改进、提高的连续过程。

四、学生就业前考核、指导及就业后调研

1.就业前考核

在学生毕业前除了进行常规的理论考试外,还会增加临床诊病的技能考核。该项考核形式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现场对患者进行诊病,也可以是基本的技能操作考核。毕业生考核过程是面向整个骨伤专业学生公开的,低年级的骨伤专业学生也可以现场观摩,可以起到很好的示教作用。鼓励毕业生针对某一个点与学弟、学妹进行交流。例如,2018级某毕业生针对肩关节脱位结合实习科室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制作PPT,举办小型讲座。通过以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医学生理论知识,沟通能力、PPT制作、自信心等多方面的提升。

2.就业前指导

在骨伤专业学生临近毕业时,对于有意向、有条件创业的同学进行专业指导。包括项目定位、产品营销策划、方药的应用、骨伤操作技能的再次强化等。还可以利用学校具备的一些社会医疗资源辅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在这个过程中要联合辅导员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指导理念上要尊重学生,突出以人为本。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他的人生状态和就业状况都会不错;缺少尊重和信任的学生,他的各方面一般都表现平淡。校内的老师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多一份鼓励和支持,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就业,还有可能是他们的人生。

在工具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利用班级的钉钉群或微信群等联合学校公众号,发布就业最新情报。可以制定一个班级内的半公开就业明细表,使班级同学之间都可以了解到你的同学是否就业,形成一个班级内部的追赶模式,让那些还没有人生规划的同学奋起直追,成就人生第一步。在指导学生就业时,要向学生进一步灌输和强调对自己的正确定位问题,切忌好高骛远,过分理想化,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合适的单位,不挑三拣四,躲躲闪闪,白白错失了应届生的最佳就业时间。

3.就业后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本专业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少部分学生从事市场营销等工作。对于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学生、所在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人才,缺口较大,并且对前来就业的学生再学习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薪资待遇、晋升机会、职业发展前景、生活状况这几个方面。作为专科类院校,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基层卫生事业的建设培养可用之才,也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树立他们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基层、从内心愿意扎根基层奉献自己的医学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骨伤技能专业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