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学奇辨治绝经综合征经验浅析*

2021-03-27陈学奇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陈师证属肾阴

陈 杨 陈学奇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眩晕、头痛、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的综合征称为绝经综合征。中医学上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依据其临床表现,也可将其归属于“脏躁”“不寐”“百合病”“郁证”等范畴[1]。浙江陈木扇女科,源于南宋陈沂(字素庵),其25代嫡孙陈学奇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经验颇丰,擅长治疗妇科疾病,结合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总结其经验如下。

1 病因病机述要

1.1 肾虚为主,五脏失调:肾乃天癸之源、冲任之本、气血之根。《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陈老师认为肾虚、天癸竭为本病发病的基础病机。49岁左右的妇女其肾气不足常常引起天癸乏源,冲任失调,故该病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甚则崩漏。《素问·上古天真论》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之阴阳乃五脏阴阳之本,肾之阴阳失调常常累及他脏。《陈素庵妇科补解》曰:“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滋荣。肾虚则肝病。然妇人之生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以数脱血也。”[2]肝肾同居下焦,母子相生,肾阴不足致肝失所养,失于疏泄,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闷叹息等。“气有余便是火”,故肝郁气滞甚者可导致肝阳上亢,临床可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状。心火需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需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偏亢,故患者常有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烘热汗出等表现。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易致脾肾阳虚,运化失司,营卫、气血生化乏源,卫阳不足不得顾护于外,营阴不足不能濡养于内,故患者常有营卫失和、气血不足的表现。且后天不足,先天失于充养,亦可致肾虚进一步加重。肺主一身之气,主宣降,输布全身气血津液。肾气不足,子病及母,常常导致肺气不足,宣降失常,甚则全身津液输布障碍,故绝经前后女性可有咳嗽、胸闷气促、面浮肢肿等症状。

1.2 气血亏虚,筋络不通:《医学真传》曰:“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中医学提出“女子以气为用,以血为本”的观点,认为女性在经历其特有的经、孕、产、乳等生理活动时,常常导致气血的亏耗。绝经前后的女性五脏失调,脾胃亏虚,后天生化乏源,进一步导致气血的匮乏,故临床常有月经稀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等症状。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血外,气为血之帅,血在脉中流行,实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故气虚往往导致血瘀,瘀阻经络,导致关节酸痛,《血证论》曰:“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所谓痛则不通也。”《四圣心源》曰“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认为营卫为在表之气血,女性绝经前后,气血虚弱,营卫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侵犯,伏而不去,郁久成痹,筋络不通,临床可有四肢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不舒等症状。

1.3 阴阳不调,寒热错杂:绝经前后的女性处于“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的阶段。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血海,癸水源于先天之精,三者皆属阴,而肾阴为诸阴之本。陈师认为本病在临床上以肾阴亏虚为本,阴阳不调、寒热错杂表现为多见。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绝经前后的女性阴血不足,水不涵木,常常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甚则气郁化火,肝阳上亢,临床常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口干口苦、胁肋疼痛等表现。同时因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阳偏亢,绝经前后的女性常常有心肾阴阳水火失常的表现,临床可见心烦失眠,烘热汗出,口舌生疮等一派热象。该病患者除有上焦火热证候外,其下焦虚寒的证候容易被忽略。因肾阴亏虚常常累及肾阳不足,故临床亦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表现。肾之阴阳乃一身之根本。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进一步可导致脾阳不足,运化失常,临床可表现为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症状。总之,绝经前后女性常表现为阴阳不调、寒热错杂证候,即阴不承阳,肝阳上亢,或水不济火、心火亢盛等上焦虚热证候,以及阴损及阳、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肾阳虚等中下焦虚寒证候。

2 治则治法探析

2.1 填肾精,调五脏:陈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本,故治疗上常常以补肾为主,兼以调补肝、心、脾、肺。对于以肾阴虚为主证者,陈老师常用左归饮加减,并于补阴药中佐入仙灵脾、菟丝子等补阳药。对于以肾阳虚为主证者,陈师常用肾气丸加减,并于方中加入龟甲、鳖甲、玉竹等补阴药。而伴有肝肾亏虚的患者,陈师常在方中加入杜仲、续断、山茱萸、菟丝子等平补肝肾之药。而对于肾虚肝郁,表现为情志不畅,两胁胀痛,腰膝酸软者,陈老师常在方中加入女贞子、覆盆子等补益肾阴,柴胡、佛手、郁金等疏肝解郁,如若患者属肾虚肝郁之崩漏,表现为月经淋漓不止,或量多如注,伴见头晕目眩、口唇干燥、两肋胀痛者,陈老师常用家传滋水涵木汤加减治疗[3]。若患者心阴不足,表现为心烦不眠、寐劣梦多,耳鸣等,陈老师常在方中加入丹参清心除烦,天冬、麦冬、百合等滋养心阴。若患者证属脾肾两虚者,陈老师常于方中加入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健脾益气之药,及杜仲、续断、仙灵脾、菟丝子等平补肝肾之药。若患者肺肾两虚,临床伴有胸闷气促、面浮肢肿、咳嗽咳痰者,陈师常在补肾的基础上加以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补肺,浙贝母、化橘红化痰止咳。

2.2 补气血,通筋络:绝经前后女性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生化乏源,临床常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表现。陈师治疗时常以四物汤养血,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益气健脾。对于以关节疼痛、四肢麻木为主症的患者,证属营卫不调、气血不足者,陈师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调和营卫,补益气血,若患者有经后或产后感受风寒病史,邪不外达,郁久成痹,关节酸痛明显,得温则减者,陈师常在前方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以益气温阳,扶正解表;若患者痹痛日久,证属肝肾亏虚者,陈师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多以独活、秦艽、仙灵脾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续断补益肝肾,大血藤、鸡血藤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2.3 和阴阳,调寒热:“阴平阳秘,谓之曰平。”对于上热下寒之阴阳不调、寒热错杂证候的患者,陈师常运用清上温下、寒温并用之法,和调阴阳寒热交通上下,使气机升降有序而寒去热除。治疗时先斟酌患者寒热偏重情况,若上焦热象明显,如证属肝火上炎者,症状常见寐劣梦多、口干口苦、口舌生疮、情绪急躁等,陈师多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清热,泻火除烦,若兼见头昏头胀者,常加入蔓荆子、桑叶清利头目;证属肝肾阴虚者,临床以潮热盗汗、骨蒸劳热等为主症的,陈师多选用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之法,方中常用当归、鳖甲、知母滋阴养血,柴胡、秦艽、地骨皮清热除蒸;证属阴虚火旺者,临床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为主症的,陈师多选用滋阴清热泻火之法,处方中常用生、熟二地入肝肾而滋阴,三黄清心泻火除烦,汗出甚者,方中常加入穞豆衣、糯稻根、淮小麦清热敛阴止汗。如若中下焦寒象明显,陈师强调在温肾健脾的基础上,兼以泻肾之虚火,方中常用仙灵脾、菟丝子、紫石英、鹿角霜等温补肾阳,知母、黄柏滋肾阴以泻虚火。

3 典型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49岁。2020年12月27日初诊:主诉:停经4月余。末次月经:2020年8月15日。患者近日潮热汗出,五心灼热,夜寐不安,溲赤,胃纳尚可,大便调。舌淡红、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绝经综合征,证属心肾不交。拟方:炒黄芪、淮小麦各30g,炒丹参、麸白芍、地骨皮、灵芝、合欢花、红枣各15g,焦栀子、淡豆豉、醋龟甲、制远志、醋鳖甲、百合、麦冬、炒酸枣仁、炙甘草各10g,炒黄柏、蜜桂枝、炒秦艽各6g。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2021年1月10日二诊:患者诉潮热汗出缓解,夜寐渐安,纳可,便调。上方去淡豆豉、地骨皮、秦艽,加醋香附10g,煅珍珠母、石决明各30g。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药后好转,后继原方基础加减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按:该患者处于绝经前后,肾阴不足,癸水乏源,故出现停经。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偏亢,故出现五心灼热、潮热汗出、夜寐不安等阴虚症状。心与小肠相表里,溲赤是心火亢盛的典型表现。陈老师在治疗过程中以填肾精、调五脏为主要治法,注重调补心肾,标本兼治。方中以龟甲、鳖甲等有情之品填补真阴,地骨皮、秦艽滋阴清虚热,丹参、百合、麦冬、酸枣仁滋养心阴,灵芝、远志、合欢花安神定志,焦栀子、淡豆豉解郁除烦,黄芪、甘草、红枣健脾以养后天。

猜你喜欢

陈师证属肾阴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