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景岳温补法论治痹证浅析*

2021-03-27张馨尹边致远方剑乔邵晓梅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景岳景岳全书辛温

张馨尹 边致远 沈 醉,2 方剑乔,2 邵晓梅,2#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针灸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53

明代医家张景岳为温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师古而不泥古,对痹证论治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本文就张景岳温补法论治痹证作一浅析,以飨同道。

1 张景岳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张景岳于《类经·痹证》注云:“痹者,闭也。观《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至真要大论》曰:食痹而吐。是皆闭塞之义可知也。故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经络,血气不行而病为痹,即痛风不仁之属。”即认为闭塞不通、血气运行不利是痹证的主要特点,并且指出行痹者乃因风者善行数变,表现为“走注历节疼痛之类”;痛痹者乃因阴寒之气客于肌肉筋骨而凝结不散、阳气不行,表现为“痛不可当”;着痹者乃因“湿从土化”,故病多在肌肉,表现为肢体重着、疼痛麻木等症。

《景岳全书·风痹》云:“如风之与痹,本皆由感邪所致,但外有表证之见,而见发热头疼等证,或得汗即解者,是皆有形之谓,此以阳邪在阳分,是即伤寒中风之属也,故病在阳者命曰风。若既受寒邪,而初无发热头疼,又无变证,或有汗,或无汗,而筋骨之痛如故,及延绵久不能愈,而外无表证之见者,是皆无形之谓,此以阴邪直走阴分,即诸痹之属也。故病在阴者命曰痹。”张景岳认为,《内经》之意为风寒湿三气乃痹证之因,而三气致病有表里,表证显者为风,病浅在外故有形而不痛;里证显者为痹,病深在内故无形而痛。由此可见此处所言之风痹非狭义的风气偏盛之行痹之意,而是描述了感邪后表里两方面的疾病特征。对于阴邪直走阴分而成痹的原因,张景岳提出“真阴衰弱,精血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的观点,如历节风痛者,他承《诸病源候论》之说,认为是气血本虚,因饮酒而腠理开亦或是劳倦,致使三气之邪遍历关节,与气血相搏,发为疼痛。此外,湿邪为患而成痹者中亦有属热者,但总体而言,“因虚者多,因寒者多”。

2 温补法治痹之遣方用药

张景岳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个人经验,力倡温补之法,《景岳全书·论治篇》云:“凡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亦不必论其有火证无火证,但无热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温,以培命门脾胃之气。”

2.1 辛温以散风寒,燥脾温中以化湿邪:《景岳全书·风寒辨》云:“然风送寒来,寒随风入,透骨侵肌,本为同气。”张景岳认为风寒二气常并见,在其罗列之“八阵”中,多用“散阵”之方剂治之,如风盛者,选用败毒散、乌药顺气散;寒盛者,选用五积散、小续命汤。如病患兼见表证者,本就当以散而治,然痹者多病在阴分,笔者认为张景岳用散法乃取辛温散风寒之意,如其论治气虚伤风日久不愈者所言“风邪犹在,非用辛温,必不散也”,故临证药用羌活、独活、乌药、麻黄等辛温之品;而对湿盛者,他认为“大抵治湿者欲其燥,欲燥者宜从暖”,临证药用苍术以温中燥脾,白术、茯苓等健脾祛湿,或用辛甘大热之附子,故选用五积散、真武汤等方。

2.2 温补气血以治本虚:《景岳全书·治形论》云:“虽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所以欲祛外邪,非从精血不能利而达;欲固中气,非从精血不能蓄而强。”精血亏虚而感邪成痹者,当补益气血以固本,张景岳指出“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对气血亏虚者,张景岳创立了如大补元煎、五福饮、七福饮等诸多培补气血之方剂,重用熟地黄、人参、当归以及血肉有形之品,扶阳之中又重阴中求阳。而于痹证者本虚而又有风寒湿邪留着于内,其用药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再佐以祛风散寒,创立三气饮,方中熟地、当归、枸杞、杜仲、牛膝、芍药、甘草补益肝肾精血,茯苓以健脾化湿,附子、细辛、肉桂以温散风寒,并可浸酒徐徐服之。古方之中张景岳推用大防风汤,亦取其温补气血、通经止痛之意。

3 灸法在治疗痹证中的运用

张景岳亦擅长用灸法,对于灸法的作用,他在《类经图翼·诸证灸法要穴》云:“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闭塞不通、血气运行不利正是痹证的主要病机特点之一,用灸可通行血脉而除痹,正如《类经图翼·针灸诸则》言“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景岳全书·诸气》云“按摩导引、针灸熨洗,可以调经络之气”。在灸法治疗痹证选穴方面,张景岳以痹痛之局部为主,且多选取多气多血之手足阳明经腧穴,如合谷、曲池、足三里等;再如腰痛证多因阳虚不足、少阴肾衰或风寒湿邪或劳役伤肾等引起,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之肾俞、昆仑。张景岳还善用温补之穴,灸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膏肓等以起益气补血、振奋阳气之效。

总体灸量而言,张景岳主张用灸量大,他认为“或自三壮、五壮,以至百壮、千壮者,由渐而增,多多益善也”,体现了其“阳非有余”之学术思想,但也对不同部位施灸量作出要求,“灸头面者,艾炷宜小,亦不宜多,灸手足者稍倍之,灸腹背者又倍之”。

4 小结

张景岳探求病源,明辨八纲,对痹证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外因之风寒湿及内因之气血虚是痹证的主要病因,从温补论治,药灸并用,用温补之方药和灸法达到温阳散寒、祛风除湿、补益气血而除痹止痛的作用,不仅系统总结了前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又发前人所未发,于临证处变中多有创见,为后世作出了绳墨之范。

猜你喜欢

张景岳景岳全书辛温
中医名言拾粹
Protective effects of Zuogui Jiangtang Jieyu Formula on hippocampal neurons in rat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via the TRP/KYN metabolic pathway
浅述“从寒论治”白癜风
《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探析
张景岳 奥妙六味回阳饮
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
减轻雀斑姜洗脸
辛温药在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