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龙头企业打造蚕桑产业“三圈”发展模式
——安徽京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带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1-03-27孟庆杰王苏芳

中国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阜阳市蚕桑丝绸

孟庆杰 王苏芳

(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阜阳 236000)

蚕桑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1]。但几千年的种桑养蚕传统经营方式仍难改变,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蚕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存在大起大落的隐患[2]。纵观阜阳市的蚕桑产业发展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既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蚕茧大战”[3]的硝烟,又掀起过“要想富,栽桑树”[4]的狂潮,桑园面积曾超过4 000 hm2。在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背景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蚕桑产业一方面是规模的低水平延伸,恶性膨胀[5],受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县县办丝厂,村村建茧站,街巷蹿茧贩的局面,直接反映在蚕桑生产上是蚕茧质量下降,毛脚茧盛行。另一方面是同业无序竞争,质量难以把控,丝价低迷,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其结果是工厂倒闭,茧站关门,蚕茧“白条”[6]无法兑现,很快就出现了“要想富砍桑树”的结局。到了20世纪末期,阜阳市的桑园已所剩无几。2004年,阜阳市政府把安徽京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九丝绸公司)高端丝绸面料开发列为阜阳市“66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在做大做强织造主业的同时,为了摆脱原料茧全部依赖外地调入且优质茧难以保证的问题,京九丝绸公司做出了立足本土建优质茧基地的决定,2005年尝试在颍上县耿棚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开展蚕桑基地建设,通过提高蚕茧质量促进高端产品的生产,开启了蚕茧订单生产的新里程。2006年,京九丝绸公司蚕桑基地建设又搭上了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快车。十几年来,阜阳市蚕桑产业在龙头企业——京九丝绸公司的带动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4年国际茧丝市场不振[7]和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多次冲击的考验,基地建设向高质量推进,蚕桑产业也不断向纵深发展。

京九丝绸公司是1997年在原阜阳丝绸总厂基础上经过资产重组改制而成,公司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8.7 hm2,在岗员工1 2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0余人,是一家集栽桑、养蚕、收茧、缫丝、织绸、服装加工等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型茧丝绸企业。自成立以来,京九丝绸公司通过培优主业,实现快速扩张,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丝绸企业[8],先后获得中国丝绸行业竞争力10强[9]、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10]、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1]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撑,深化生产、服务、经营关键领域改革,成功打造了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以下简称“三圈”发展模式),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本文通过对京九丝绸公司创新经营模式的调研,总结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今后茧丝绸产业供给管理和预防经济的下行,避免产业出现恶性循环提供参考。

1 主要做法

1.1 坚持龙头带动 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

在推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京九丝绸公司遵循阜阳市“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构建了“企农联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利益共享”的蚕桑产业联合体,取得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蚕农增收的良好效果。

1.1.1 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依托2 000 hm2优质蚕桑种养基地,2007年由京九丝绸公司牵头组建了阜阳市蚕业协会,通过蚕业协会整合蚕业资源,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蚕专业户,打造“以企业为龙头,蚕农为基础,协会为纽带”的蚕桑产业发展联合体,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的闭环式产业链条,产业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0家、栽桑养蚕户达7 300户左右。

1.1.2 强化农企利益联结 京九丝绸公司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与养蚕户签订协议,大力开展订单式生产,实施“最高收购价+最低保护价”制度,解决了蚕农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例如,2020年受多重不良因素的影响,全国蚕茧价格持续走低,京九丝绸公司对方格蔟蚕茧(京九丝绸与养蚕户签订的协议是全部采用方格蔟上蔟,全化蛹茧)以高出市场价30%以上的价格(春茧48元/kg,秋茧49元/kg)进行收购,在波动的市场行情中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同时,企业在桑苗、蚕种和蚕桑物资等方面对养蚕户实施零利润和补贴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尽量让蚕农“少投入”,促进了企业与蚕农“捆绑式”“帮扶式”发展。

1.1.3 创新为农服务模式 京九丝绸公司坚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建立专门的蚕桑培训学校,每年定期对养蚕户集中开展栽桑养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养蚕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蚕桑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养蚕户提供“五统一”的保姆式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催青、统一供应药品、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蚕茧收购;委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一线指导,帮助解决蚕桑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一体化服务,加强了对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把控,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生产,蚕桑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蚕茧质量明显提高,使阜阳市发展成为了安徽省著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1.2 坚持市场导向 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

1.2.1 注重理念引领 京九丝绸公司始终坚持在品质的基础上创造品牌价值,先后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飞宇2000优选型自动缫丝机20组(8 000绪)、意大利产剑杆织机80台。通过创新现代丝织技术,整合传统手工技艺,相继开发了包括以蚕丝被、真丝床上用品为代表的家饰家纺产品,以真丝睡衣、家居服为代表的服装产品,以真丝丝巾、领带为代表的服饰产品,以丝绸工艺品、丝绸书、织锦画为代表的丝绸文化用品等4大类几百个品种。“华诗雅蒂”丝绸系列产品2012年荣获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中国高档丝绸标志”称号[13],2018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绿色设计产品”[14],2018年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金奖[15],深受市场欢迎,并多次作为对外交往的礼品,赠送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16-17]。

1.2.2 注重品牌推介 京九丝绸公司完善线下销售平台,在合肥、阜阳、蚌埠等地开设了“华诗雅蒂”自营丝绸专卖店和商场专柜22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成立网红销售小组,利用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借助2020年5月阜阳市经济开发区“惠民服饰节”[18],销售产品722万元(企业内部统计);利用科普养蚕、丝绸产品鉴别、社区产品体验服务等推广活动,组织制作“华诗雅蒂”蚕丝被TVC(商业电视广告)广告片,于2019年9月正式登录央视频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介,增强了客户的品牌体验,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1.2.3 注重文化塑造 京九丝绸公司耗资3 000万元打造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丝绸博物馆——华夏丝绸博物馆[19],获评“阜阳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20]和“AAA级国家旅游景区”[21],每年接待全国游客3万多人次,文化与品牌的结合,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竞争力。

1.3 坚持创新驱动 以复合式循环打造产业生态圈

1.3.1 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 京九丝绸公司突出“优质、省力、高产、高效”的导向,加强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现代蚕桑关键技术攻关,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新桑、蚕品种,大力推广桑树速生丰产栽培、省力化养蚕、方格蔟等优良蔟具自动化上蔟等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蚕茧质量。目前,京九丝绸公司蚕桑基地所产蚕茧的各项指标均可满足缫5 A级高品位生丝的要求,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

1.3.2 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京九丝绸公司品牌、科技和市场复合影响力的引领下,一批工商资本和返乡创业人员通过土地流转进入蚕桑生产领域,全市蚕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2 570 hm2(含300 hm2果桑),较2019年增长48.6%;全年发种量5.85万张,较2019年增长53.9%;鲜茧产量2 411 t,较2019年增长52.6%;鲜茧产值1.13亿元,较2019年增长25.6%。

1.3.3 示范带动产业多元化升级 在京九丝绸公司蚕桑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下,阜阳市蚕桑生产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促进了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的不断提升,催生了新的产业链。目前,阜阳市初步形成了以新栽桑园和幼龄桑园套种瓜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以及成林桑园养鸡、鹅等的桑园套种套养产业链,年增加产值1 600万元;以桑枝生产黑木耳、香菇、红托竹荪等的食用菌生产链,生产规模达500万棒;以桑果“绿色食品”生产(全市5个基地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以及桑果酒、桑果汁等系列产品加工形成的桑果食品加工链,年产量达600 t。另外,以桑叶为食材开发了桑叶茶、桑叶面、桑叶糕点等特色食品,多次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深受消费者喜爱,形成了桑叶食品开发链;以桑条为材料,生产柳编工艺品,通过出口,年产值500万元,形成了桑条工艺产品链;出现了以小蚕商品化共育、养蚕大棚搭建、蚕用机具生产经营和桑园无人机打药等产业特色的服务组织,形成了社会化服务链。

2 效益分析

京九丝绸公司通过打造蚕桑产业“三圈”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扶贫效益的“四赢”局面,对于推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

2.1 经济效益——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阜阳市一般每667 m2的桑园产值在5 000元以上,养蚕成本在1 600元左右,经济效益在3 400元左右,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京九丝绸公司在颍上县耿棚镇建设的1 000 hm2蚕桑种养基地,每年给当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在5 000万元以上,蚕桑产业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京九丝绸公司通过“三圈”发展模式,打通了从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向加工、流通、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联结的路径,带动了企业整体规模的提升。2019年,京九丝绸公司实现产值4.0亿元、缴纳税收1 750万元;2020年上半年,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实现产值1.2亿元、缴纳税收550万元。

3)两路信号的初始相位相减,得出其相位差数据,然而此相位差数据有相对较大误差,通过后续多次重复这一采样与计算过程,并将连续五次的相位差数据取一次算术平均值,得到精度相对较高的相位差数据。

2.2 生态效益——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在龙头企业——京九丝绸公司的带动下,阜阳市已建成2 500余hm2桑园,在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蚕桑产业的主要产品茧丝及桑枝桑叶加工过程均环保安全,不存在环境方面的风险,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蚕桑产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2.3 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村社会问题

蚕桑产业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农民情感的“草根”产业,农户通过在家从事蚕桑种养,不仅收入有保障、发展可持续,还能照顾家庭老小,亲情孝道两兼顾。阜阳市通过示范发展蚕桑产业,为返乡农民工择业、农村优秀人才创业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一批能人、大户投身其中,催生了新型蚕桑经营主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时期“农村空化、农业弱化、农民分化”等农村社会问题。

2.4 扶贫效益——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蚕桑产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兼顾各种劳动力等特点,按1个家庭2个劳动力计算,户均桑园面积0.33 hm2左右,户均养蚕年收入可达2万~3万元,尤其是桑树的生长丰产期大都在10年以上,一次性投入、长效性收益,可以说是实现区域稳定脱贫、防范返贫致贫的有力抓手和契合产业。京九丝绸公司依托2 000 hm2桑园基地,带动了5 000多户群众、1.3万人从事栽桑养蚕,其中贫困户350户、1 072人,目前已有325户、977人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3 思考与建议

阜阳市蚕桑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的“三圈”发展模式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国内同行业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总量不大、品牌不强、贡献偏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统筹规划不够、集约化程度不高、政策性扶持不强、人才支撑不足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3.1 高位推动 加快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 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机制 将蚕桑产业作为阜阳市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级层面成立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组,推广颍上县、阜南县大力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做法,制定出台加快全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桑园标准园创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和标准化养蚕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优良蚕用机具、蔟具推广使用,小蚕共育、桑园蚕室统防统治统消(统一消毒)等社会化服务纳入政策性奖补范围。设立全市蚕桑产业发展基金,按照“谁投资、谁发展、谁受益”的原则,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共同发展。

3.1.2 积极打造北纬32°皖北优质茧产业带 坚持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导向,实施蚕桑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在现有蚕桑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再建设2~3个可供稳定生产5 A级以上高品位生丝的优质蚕桑示范基地,巩固阜阳市优质蚕茧产区的领先地位。

3.1.3 大力培育蚕桑人才队伍 依托各级农技部门和阜阳市蚕业协会,加强对蚕桑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逐步形成蚕桑技术人员与企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蚕农“手拉手教、人对人帮、户联户带、专家指导、典型引导、蚕农互动”的新型蚕农培训模式,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式新型职业农民和蚕农骨干力量。

3.2 做强品牌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市场供应链、产业链严重受阻,加之中美贸易摩擦,我国丝绸商品进出口下滑严重,京九丝绸公司也面临着外贸订单取消或减少、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等的冲击和挑战。当务之急,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加快渠道转换,深度融入国内消费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

3.2.1 加强产品创新 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大种养加技术革新,淘汰落后的技术与产能;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产品定制和研发生产能力,满足消费者多样性、深层次的需求。

3.2.2 强化品牌建设 围绕企业现有的丝绸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扶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综合性交易会和专业展会,将“华诗雅蒂”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响,树立阜阳丝绸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3.2.3 拓展营销渠道 借助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的有利机遇,发挥自身营销渠道和平台优势,全方位拓展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设置京九丝绸产品专区,通过工厂直供、产品定制、线上展销等方式,提升企业销售额,加速打通国内大循环。

3.3 升级业态 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把产业升级作为关键支撑,推动蚕桑产业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转变。

3.3.1 推动多元开发 以蚕桑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加快对桑、蚕、茧、蛹、蛾、蚕沙、桑枝、桑叶、桑果等蚕桑资源附加价值的应用研究,全方位、多层级地推进蚕桑资源的开发应用,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3.3.2 强化主体培育 积极培育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村级蚕桑经济联合社,加快土地流转,推动桑园集约化、连片化经营,逐步实现蚕桑种养大户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蚕桑产业现代化水平。

3.3.3 加快产业集聚 积极整合全市蚕桑资源,加快茧丝绸产业升级,以京九丝绸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培育一批集种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促进茧丝绸产业上下游链条衔接配套,拓展产业空间,加速产业集聚,努力提升蚕桑丝绸加工整体水平,建设十亿级蚕桑丝绸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和路径选择。

3.4 持续发力 筑牢保障稳定长效脱贫根基

立足蚕桑产业的特色优势,在推进全面脱贫和防范返贫上持续发挥作用。

3.4.1 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 鼓励京九丝绸公司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加强与县、乡、村三级的对接联系,因地制宜指导蚕桑产业发展,积极实施蚕桑产业扶贫项目,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开展政企联合帮扶,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持续带动困难地区和群众走好走宽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3.4.2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始终以为农服务为导向,积极完善适应蚕桑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利用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3.4.3 切实防范返贫致贫 充分发挥蚕桑技术团队的作用,持续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重点提高基础较为薄弱的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切实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支持保险机构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性保险服务,降低蚕农生产经营风险,切实防范因风险造成的群众返贫致贫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阜阳市蚕桑丝绸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