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模式在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优势与意义

2021-03-27徐胤聪唐赛雪丁元庆张安玲吴建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书院研究生基础

徐胤聪 温 雅 王 瑾 唐赛雪 丁元庆 张安玲 吴建林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355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1],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医药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大历史使命[3]。其中,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科学精神和中医素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然而通过对中医基础专业已毕业研究生的追踪研究,发现当今基础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探求一种适合基础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补充。书院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在教学形式上有许多不同,而书院模式体现出的优势恰好是对当前研究生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1 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团队对本校2005—2019 届中医基础专业56 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追踪调查。被调查研究生毕业后处于高校教师、医生等不同工作岗位,皆认为自己所接受的中医基础专业教育对现从事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但也从不同方面指出了中医基础专业教育存在的诸多不足。经数据分析和访谈整理,发现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知识和视野宽度不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中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向着全面型、素质型、创新型人才发展,而教育的全球化、信息化,也要求拓展学生的视野[4]。然而我国高校长期的专业划分过于求细求全,过度细化的专业方向可能与培养目标相背离,导致学生知识和视野相对狭窄和局限。本次调查中,6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自己所受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知识和视野宽度不足的问题。而趋于直线化的教学思想,使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呈现出形式单一不变、素材陈旧落伍、观念老生常谈的局面。因此,需要一种具备多样形式、丰富内容、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提供补充,提高学生知识和视野的宽度。

1.2 实践能力不足

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虽然多以中医理论为研究内容,但是,中医理论诞生伊始就是来源于临床实践,并不断指导临床,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5]。因此,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同样需要参加临床实践,为更好、更全面地研究理论奠定基础。

然而在当前中医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对实践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讲授与实践内容经常脱节。而中医经典理论的抽象性特点,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的困扰一直是中医基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6]。就算配备了临床实践指导老师的专业,也常存在学生多老师少的情况,无法达到指导效果,让实践变得空泛。本次调查中,79%的研究生指出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也证实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1.3 师生互动不足

师生互动是教育的核心内容[7]。通过有效充分的师生交流,教师方可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虽然各高校教育改革活动中,都已认识到师生交流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教育模式下,教师仍然主要作为教室和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在课堂之外,由于导师平时的生活、工作场所与学生是分开的,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且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学生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渐下降[8]。因此,在经历长期的教育改革洗礼之后,高校教育仍然面临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师生关系应如何处的现实困境[9]。本次调查结果中,89%的研究生表示,当前中医基础专业的导师与学生之间仍然缺乏足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还有36%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在与导师交流之前有迷茫甚至惧怕的情绪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可以营造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活动平台尤为重要。

1.4 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培养不足

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首先需要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是中医药及其文化的继承者,他们的文化认同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医药的发展[10]。此外,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多为教师和医生,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大医精诚,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而目前高校过分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相对忽略学生文化和品德的融合[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研究生认为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培养有所不足,且这种现状对于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而言,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应当在理论探讨、临床实践、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注重人文精神[12]、文化道德的熏陶和渗透。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阻碍、长足发展,必须正视现存的诸多问题,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从而培养一流的中医基础研究人才。

2 当代书院模式简介

传统书院始于唐,兴于宋,历经千年,是我国教育、文化的宝贵财富。书院模式是以私人创建为主,集教学、研究和生活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书院为学生提供独具自身学术特色的文化空间,师生在书院共同学习、生活。书院教育组织形式一般包括教师讲学授徒、学生自学研读、师生共同聚书研修和师生质疑问难四大类。总之,书院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学术研究严肃认真,是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基地,亦是传承文化、实施教化的重要教育场所。

当前教学环境下,虽然无法全面回归传统书院模式,但是有很多大学和学者都在积极尝试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传统,探索当代特色的新型书院教育模式[13]。从2005 年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书院至今,国内先后有几十所大学尝试和探索了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4-15]。这些书院没有固定的模式,教育理念不同,组织架构也不同。一般来说,为师生搭建共同学习、交流的专用场所,组织讲学、研修等书院学术活动,是当代书院模式的共同特征。但无论形式如何多样,书院制改革的核心是一致的,就是回归书院模式的精神核心,即书院的教育不是专才教育,也不是通才教育的延伸,而是一个倡导学生思想自由、行动自主、体现完整人格和完美生活追求的教育场所[16]。这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不谋而合,即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业研究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训练、道德文化素养等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因此,根据当前教育环境和各学校、专业具体条件改良而成的当代书院模式,是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外重要的教育补充,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发展瓶颈的改革方向之一。

3 书院模式在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特色与优势

为弥补当前院校中医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已有部分学者教师在探索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书院模式,如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山东省丽东书院等[17]。以丽东书院为例,丽东书院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丁元庆教授和张安玲教授自发组织,招收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基础专业研究生在这里与各个临床专业学生共同学习,学习形式为平时自学和定期讲会相结合,讲会主讲人由教师、学生、院外专家轮流担任,强调自由讨论和广泛交流。通过多年改革实践证实,这种书院模式是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尝试,其建设模式符合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发展趋势,很好地弥补了当前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不足,中医素质培养初见成效,其运行模式与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3.1 知识与能力全方位覆盖

3.1.1 讲会制度开放视野和思想 自古以来,讲会话难、自由讨论就是书院的特色活动[18],书院强调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崇尚教学相长、自由讨论的学术环境,在学术思想上不存在门户和地域限制,注重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当代书院模式传承发展了书院别具一格的讲会制度,每周都有不同的老师和学生就各自学术观点和思想自由会讲,继而参与者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获得新的观点。其独特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书院的教师们多在临床积累了大量经验,对中医典籍亦有独到成熟的见解,通过老师口传心授,对学生在读书和临床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可使其准确并快速跨越书本和临床所遇难题;另一方面,书院学生组成包括中医理论和临床多个专业方向,打破学科专业局限,搭建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是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的立交桥。总之,书院可以给讲学者和讨论者提供自由表达空间,通过广泛的交流和论辩,为师生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机会,拓宽了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专业教育的根基和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让学生在专业发展上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3.1.2 提升自学、思考能力 书院的学习以讲学与自学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平时以学生接受学校培养课程和自学为主,以书院为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更有力的支持,让每名学生做到专心读书、自考自醒。每周固定时间开展讲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难。这就要求主讲者和参与者都提前读书钻研、分析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问难论辩中,知识互用、能力互接,利用智力叠加效应,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克难题,同舟共济,合力创新,引导、激励、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达到整体优化。因此,书院的教学制度回归到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逻辑上,以促进读书、思考和加强交流为目的,力求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受益终身的习惯,从而促进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育人的全方位覆盖和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书院多样的师生组合和讲会制度是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现代大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弥补现代大学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缺陷,满足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实现从单纯的专业培养向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全人教育的转变。

3.2 多角度提升实践能力

中国古代书院提倡“知行合一”,要求学生在研究经典的同时,注意将学习到的理论加以实践[19],强调“博学”加以“笃行”。医学理论的学习同样需要临床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12]。在各中医院校的书院讲会中,都注重对临床进行专题研究,同时要求跟师临证,完成医案整理和分析,总结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从而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临床水平,培养并拓展中医临床思维。这恰好补充了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方面的不足。通过对临床专题的集中讨论,可系统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升理论分析和临证水平。此外,书院模式创造了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与各临床专业学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双规合一”的培养模式[20]为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通过生生交流以接触和探讨临床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总之,书院模式成为中医基础专业教育向临床实践延伸的重要平台,为中医基础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实践的通道和载体。

3.3 充分高效的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基本关系,是实现知识传播、人格影响以及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依托。在书院模式师学承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机会和效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首先,书院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搭建了平等对话的沟通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互动活动。在独特的文化氛围、学理渊源、学术传承中,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交流和探讨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钻研、开拓创新,用言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并能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应变能力。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其次,书院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更加默契、相融。在学术上,教师知识渊博,传道授业、解疑答惑,并尽力邀请各方专家参加书院活动,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在品行上,在教师摒弃功利、孜孜不倦的传授和教育下,教师们的高尚人格、师德医德令人景仰,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崇敬,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在生活中,教师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和发展,更体恤、关照学生的生活,双方感情也更加深厚。

再次,学院模式下的生生交流也更加密切。不同学科、专业、年级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讨论、社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加了机会,学长在同学中也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朋辈效应得到充分体现[21]。因此,学生在书院中,不仅开阔视野,培养品德,更加锻炼沟通技巧,从而发挥学生社区的熏陶涵养作用,实现学生学术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22]。

总之,在书院模式互爱深厚的师生关系下,书院成为教师指导和朋辈交往的和谐共同体,书院师严弟恭,以爱相济[23],而融洽的关系更加促进学术探讨,从而激发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的潜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3.4 身正为范的文化和道德熏陶

正因为书院中充分且高效的师生互动,故而书院中老师的精神、性情、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在日常生活中和临床实践中,老师高尚的人格、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可为学生树立榜样,这些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行为产生规范和潜化作用,并在一届届书院学生中代代相传。不仅道德思想,中医文化和思维方式也在一次次读书思考、学术研讨、临床实践时,通过体验和认知达到文化基因的继承、认同、择取、内化,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上升为牢固的中医临床素养。

总之,书院的最大价值在于培育一种文化,在书院老师传授知识过程中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下,学生的精神土壤得到充分的浸润、陶冶,从而将学生的学术专业教育与意识形态合一、与道德品性合一、与行为举止合一。

4 小结

一流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也是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书院模式是培养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人才的重要尝试。书院以系列的书院活动为载体,是学术思想传承和创造的重地,在活动中,参与者的理论基础、临床技能、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书院的教师们作为教育者,不仅传授知识,研究学术,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文化思维和道德品性的无形影响。这种以育人为目的的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符合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发展趋势,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对制度化的现代教育模式的有效补充[24]。然而当前实施书院模式教学改革的中医药院校较少,值得更多的教育者进行实践探索与推广。

猜你喜欢

书院研究生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朵云书院黄岩店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白鹿洞书院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