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03-27曹丰蒋莉江璠张钱丽董淑玲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4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仪器思政

曹丰,蒋莉,江璠,张钱丽,董淑玲

(苏州科技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苏州)

一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作为落实“三全育人”格局,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和保障,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任务之一[2-3]。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各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已颇具规模,众多学者和教师也不断地从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等方面丰富着课程思政的内容,绝大部分课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思政育人的氛围[4-6]。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了被广泛关注的新问题。本课程团队在所承担的《仪器分析》课程建设中,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开展课程思政相关工作,并于2020年获批成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本文即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过程中的所形成的思路和举措等方面,对如何深化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核心作用的发挥进行探讨。

二 课程概况与建设思路

《仪器分析》是化学、材料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研究对分析仪器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仪器分析》课程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7-9]。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团队自2018年起开始探索《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梳理分析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仪器分析》制定了如下的思政育人目标:

1. 能够理解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并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 能够全面了解我国仪器分析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正确认识分析技术和设备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观。

3. 能够明确与自身专业知识相对应的社会责任,树立个人、国家、社会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具备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在围绕上述目标的达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课程思政要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育人和思政育人高度统一,让学生获得内心触动同时,更赋予学生躬身力行的动力,如果把基础的课程思政比喻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话,将学生从故事的聆听者逐渐转变成为故事的讲述者,甚至在未来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才是课程思政建设应有之意。而课程作为承担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载体,只有通过不同层次和标准的课程建设,才能有效实现学生身份的逐步转变(图1)。同时。团队也注意到提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改变学生的角色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而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课程资源,教学形式以及考核评价都是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其中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既是保持课程吸引学生的基础,也是推进知识育人和思政育人同步前进的保障。创新的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提供顺畅的途径。合理的考核评价则能够为学生内驱力的长期保持提供持续的激励。因此,我们在推进《仪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就围绕着上述三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图1 思政育人方向不同阶段的课程建设标准

三 课程建设情况

(一) 课程资源建设

在《仪器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期,团队主要从相关科学家的经历,分析仪器和方法发展的历程以及实际应用中分析仪器的作用等方面提炼思政元素,然后通过与相关知识点结合后通过讲课的方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由于《仪器分析》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历史带来了丰富的素材,所形成的教学内容确实提升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有所触动。但是,随着课程的开展,以这种方式所构建的思政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效果不可避免的趋于微弱。经过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原因是这类内容所对应的思政元素核心是科学精神和历史规律,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程中有着相似性和统一性,学生初次接受这些内容时出于新鲜感容易产生触动,但随着大量相似内容的出现,就会产生倦怠和麻木。因此,要使课程思政的内容能够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找到一门课的“个性”所在。

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重新梳理,我们最终确定以“中国分析仪器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一主题作为构建课程思政内容的主线。这一主题不仅能够从我国当前科学仪器发展仍然受制于西方老牌厂商的现状出发,激励学生树立为国成才、立志有为的价值观,还能够从推动国产仪器发展的角度鼓励学生形成认真学习,扎实基础的学习氛围,较好地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相融合。此外,由于以面向未来的发展为线索,也使得这个主题的内涵具有了能不断更新的特点。围绕这一主题,课程团队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建设一批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和微课视频的方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图2)。同时,团队在收集素材时也发现,许多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更胜一筹。因此,在项目开展的中期,团队启动了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建设方案,通过多种途径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一方面,通过交流访学逐步提升课程团队教师自身的工程能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工程技术专家进入教学团队,提升课程内容与工程应用实际的关联性。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目前《仪器分析》课程中思政内容均与分析仪器的应用和发展密切相关,也与课程教学知识点紧密联系,并形成了定期更新的机制,能够较好地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图2 课程团队制作的思政微课

(二) 教学形式创新

信息时代下,学生开展学习的途径和方式都有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优秀的教学内容也需要配合适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0-12]。如果优秀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进入课程的磁石,合理的教学形式就是促进学生深入参与的催化剂。为此,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了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并通过这些方式提升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促进了课程教学成效(图3)。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团队继续发挥了这方面的基础。在初期,团队主要通过将思政元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参与。也就是在以往要求学生分组调研并汇报一类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国内外同类仪器对比较与评述的内容,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来了解和思考对国内分析仪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引导。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保持了学生对参与度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思考,为学生表达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设想提供了机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所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也获得了校级教师教学创新选拔赛的“二等奖”(图4)。

图3 课程在线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

图4 课程思政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但是,翻转课堂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来,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在一轮教学周期内,无法多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学生汇报的时间也被压缩在10~15分钟之内,即使学生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实际汇报时总是难以尽情发挥;二来,思政育人不同于知识育人的一大特点在于思维的多样性,一个问题可以推导出一条定理,却可能会激起无数种不同的想法,而分组形式开展的汇报无法让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都得到充分表达。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依托课程原有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了讨论区的功能,为所有学生参与课程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图5)。同时,通过讨论主题的设置,教师对学生发言的点评以及学生之间互动讨论的开展,也给予了团队教师能够从更多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引导学生机会。通过对在线讨论区的持续关注,可以发现,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仪器分析》这一学科的理解和思考都得到了不断深入,逐步从单纯的聆听者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图6)。

图5 课程在线讨论区学生交流情况

图6 学生对于国产分析仪器发展前景的讨论

(三) 评价方式调整

在围绕课程资源和教学形式开展了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如何长期保持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成为了团队思考的新问题。任何学科中都存在着难点,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此时,单靠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并不能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例如在《仪器分析》课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就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由于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较为全面细致考虑实验中的各个细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实验设计,在相关的作业和考核中,实验设计题型的正确率一直较低。而对于分析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性也是本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之一,因此必然需要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同时参考了学生中流行的网络游戏的运行机制后,团队认为如果能建立一种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应该可以改善这一问题。而且,相较于来自于教师的激励,如果激励来自于学生自己,效果可能会更明显。为此,团队首先从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以往的实验预习主要以预习报告为评分项,虽然也有评分的标准,但是整体偏向定性评价,成绩差别不大,学生花费较多精力认真完成的报告并不能在成绩上与其他学生体现差异,最终导致所有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新的评价方式中,除了预习报告以外,增设了预习自测环节,即通过将实验过程中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自测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完成预习后进行测试,并如同游戏闯关一样,设置了达到一定分值后才能通过的条件。这一方面量化了考核的标准,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促进了普通学生的普遍达标,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自我评价的机制,激励优秀的学生自我提升。在此基础上,团队又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为课程中涉及的每一种仪器都设计了实验设计题,并将这一题型设置为学生互评模式,即学生除了要独立完成该题要求的实验设计之外,还必须要对一定数量的其他同学的答案给予评价才能完成。这一环节在将竞争机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把学生完成自我测试时的自我激励拓展为了互助式学习中的互相激励,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环节和实验设计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实验环节和课程考核中的表现也有直观的提升(图7)。同时,学生也在相互的点评和讨论中,加深了对分析工作中严谨性和精密性要求的理解,在开展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时都能够自觉遵守相应的规范,提高对实验细节的思考和关注,逐渐向着能够把知识和素养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的践行者靠近。

图7 近三学年课程考核成绩,合格率和实验设计题得分率情况

四 结语

在近一年的建设期中,通过上述几方面工作的开展,课程团队初步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构建了以结合工程实际为基础的教学资源,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形式,和以激励学生内在动力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开拓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途径,以及建立长效保持学生参与度的机制,初步实现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教学的目标,同时也为课程的知识育人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同步达成构建了基础,推动学生从“听故事”,向着“讲故事”和“创造故事”的方向深刻内化思政元素,切实保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促进下,《仪器分析》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效也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课程入选江苏省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同时,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建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合格的课程思政必然是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向同行,是人才培养完整拼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块,只有不断探索思政育人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初衷。因此,我们也决心继续深化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同时给予学生理想与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用之人,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仪器思政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