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分析

2021-03-27周玉臣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周玉臣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进,为交通运输以及物流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市政道路的利用率逐渐升高,因此道路运行压力随之增加,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需要采用一种快速且经济的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沥青路面损伤部位进行维修。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技术之一,这种施工技术是对已损伤的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回收后进行再生处理,将旧的沥青料与新的沥青料、部分添加剂进行搅拌后再重新铺装成新的沥青路面,节约原料成本,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对于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多数还是凭经验或参照新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进行,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其工艺的特殊性,并将其规范化,因而导致许多再生工程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限制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潜力。市政道路工程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城市经济稳定发展创造了先决的条件,基于此,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显得极为重要。沥青路面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每一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以此保障整体施工质量符合实际规定标准,从而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1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重要意义

1.1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要点

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的缘故,特别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施工中施工环节比较复杂,因此很容易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路面发生脱落、裂缝或者路面变软等问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沥青道路的正常施工和应用,所以,实际施工过程中就要求相关工作技术人员必须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综合性从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施工管理以及相关路面设施设备配置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全面提升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水平。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的控制,能保证市政道路质量不受影响,且同时又能杜绝一些不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1.2市政道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

虽然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是要进行合理的施工准备,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确保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保证工程建设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其次在施工前需要确定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用料,针对不同地区天气与环境情况,需要应用不同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使用寿命。与此同时,需要确认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与素养,因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与素养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的问题。最后就是要确定施工设备选择,通过施工材料来选择相应的设备,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合理性与有效性。

2沥青路面道路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施工技术问题

在施工材料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如果未能严格遵守施工工艺依然会导致沥青路面工程存在不同问题,部分市政施工单位未能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部分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比如未能科学进行路基施工和压实操作,路面摊铺和搭接未能科学处理导致路基承载力不足,尤其是在新旧道路连接位置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由此出现网状裂缝。

2.2施工材料的影响

在市政沥青路面工程当中,施工材料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如果材料存在问题还会影响后续施工进度,导致施工单位蒙受损失。在施工期间,混凝土的配比和质量控制存在很大难度,要求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并且混凝土搅拌和运输也有很高要求。在沥青混凝土工程当中普遍选用半刚性材料,其具有较强的结构收缩性,如果存在问题将导致收缩裂缝出现。

3耙松试验

在某大街就地热再生过程施工中,对耙松深度、铣刨深度和各工序温度等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分别对参数逐一进行控制,对能在现场检测的指标及时收集,需要试验取芯的要提前做好标记,待路面成型后进行定点取芯,最后到实验室进行各项路用性能的指标检测,收集和整理所有数据及分析。确定最优耙松深度应注意事项:(1)无耙松时,施工速度慢,炉温越高,路面和铣刨层温度低;(2)耙松越深,施工速度快,炉温越低,路面和铣刨层温度高;(3)同时路面温度过高会使表层沥青过度烧灼,引起烟气过大,沥青老化严重。耙松装置需要与热再生机组进行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机组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两个方面:(1)严格控制加热后路面温度,需要有专人进行温度检测,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具体范围150℃~170℃,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节能、减排的同时又不浪费资源、增加消耗。(2)耙松深度需要严格控制,经过装置的工程应用以及各项研究和检测得出,深度控制在2~3cm为宜,各项参数和指标为最佳。然而,维修的路面会有车辙、沉陷等各类病害,程度不一,因此耙松深度应视路面具体情况而定,硬性技术要求为:耙松深度<路面软化深度<铣刨深度。通过参数的检测,整理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将炉温和耙松深度作为重点,得出两者的最佳组合关系,进一步的进行综合考虑,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等因素添加进去,得出一种最经济合理的组合方式。分析参数与综合考虑,确定最优耙松深度为2cm,燃烧炉温度为450℃,该组合适合热再生耙松施工。

4具體项目应用情况

某市政道路工程,某市区行车道,路面原有的沥青结构为上层(AC-13沥青混合材料,厚度为3cm)+下层(AC-20沥青混凝土材料,厚度为4cm),道路使用年限已超过10年,沥青路面出现了严重的破损情况,出现塌陷、纵向裂缝、龟裂等情况。由于本路段车流量及人流量较多,相关部门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引发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的因素主要为路面结构比较薄弱、路面结构的强度比较低、近两年来路面交通量增大等导致路面出现各种病害,决定对该路段进行翻新。决定采用现场沥青热再生技术结合预处理方式,首先对原路面龟裂、坑槽以及路基塌陷部位进行全面修整及填补,彻底处理本路段病害,通过对路段双面实施封锁,调集路面热再生机组、沥青混合料搅拌机、加热机、路面翻松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采用了就地加热,大面积热风循环系统对路面进行了加热处理,对沥青混合材料配合比进行科学设计,选择本路段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点进行路面沥青材料的取样,进行各项检测后计算出了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通过实验进一步明确了沥青混合料的软化点、延展度以及针入度等指标,本项目工程中选择乳液形式的再生剂J-1,添加量为8%,在此基础上又增加部分新材料,通过科学的摊铺技术使沥青路面整体性能得到提升,即保障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工程造价,达到了一夜改造旧路变新路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现场采取热再生技术进行研究,可以切实提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的品质,提高路面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中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1):65-66.

[2]陶涛.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中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J].居舍,2019(29):74.

[3]付威.市政沥青路面工程中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初探[J].地产,2019(17):132.

[4]赵成刚.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中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J].居业,2019(01):106-107.

[5]曹丰.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中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1):161-162.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试论关于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道路桥梁施工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初探市政道路的维修和养护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