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2021-03-27刘程伟张姣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处理技术

刘程伟 张姣

摘 要:软基基础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条件,具有承载能力弱、稳定性不强等特点,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对软基基础展开合理处理的过程中,需借助很多科学的技术,尽可能保障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软基基础 ;处理技术

引 言:引水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项目,这类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一些地区的引水工程所处环境比较特殊,可能会涉及隧道施工作业,如果隧道施工段内为软基基础,将会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的施工挑战,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要提升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就须结合现场的软基基础条件,选择恰当的基础处理技术,实现基础加固,为隧道施工创造相对良好的条件。

一、水利工程软基基础概念

通过分析水利工程软基基础概念,认识软基基础原理,能够为选择适宜的软基基础施工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水利工程软基基础主要就是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将较为松软的土壤结构作为地基基础。相较其他土壤,软土的可塑性较强,压缩性显著,对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高质高效建设在软基基础上,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做好預先准备工作,制定出专项可行的软基基础施工方案,切实保障水利工程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及承载力。随着城市用地规模日渐紧张,水利工程软基基础施工已经成为一项必然研究课题。由于软土地基结构自身承载能力有限,需要进行专项的处理工作。如果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对建筑荷载预估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筑荷载力超过软土地基承载力,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

二、水利工程软基基础特征

相较水利工程其他地基结构而言,软基基础主要具备高压缩性、高空隙比、低透水性、高敏感度等特征,实际施工期间的难度更大。在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实际施工期间,需要结合工程具体施工要求,制定出专项可行的软基基础处理方案,从根本上提升基础结构承载力与稳定性。软土地基高孔隙比主要就是指在不同重塑土中,高孔隙比存在明显差异。在外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软土结构的高孔隙比更加显著。在软土地基结构出现下沉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胶结问题,使后期压实难度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透水性会严重影响到地基排水情况,导致地基出现凝固现象。如在软基基础上部建设水利工程建筑时,没有采用适宜的基础处理工作,会引发建筑下沉时间进一步增加。水利工程软基基础也存在较为显著的高敏感度特征。在建筑受到明显震动作用后,土质结构会发生变化情况。相较于原有土质结构而言,软基基础自身质量以及稀释度将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软基基础设计工作中,需要采用合理措施避免基础滑动情况出现,导致水利工程建筑全寿命周期被缩短。

三、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原则

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工作具备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等特征,软基基础处理水平可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全生命周期。在软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工程具体建设要求,不断优化软基基础处理方案,选择更加适宜的基础处理技术手段。现阶段,国内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依照不同种类水利工程建设特征,设置更加适宜的软基基础沉降值,从根本上保障软基基础处理水平,切实增强基础结构的承载力及稳定性。(2)合理管控原则。对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时间进行严格管控。处理时间控制水平可直接影响地基结构力学性能。因此,在制定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方案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建设要求,不断优化软基基础处理方案,明确实际处理期间的技术参数,保障软基基础处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四、水利工程软基基础施工技术

4.1桩基处理技术

在水利工程软基基础施工期间,水泥搅拌桩是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可以通过深层搅拌的方式,将软土与固化剂结合在一起,确保软土结构能够凝结成同一整体,具备更加显著的整体性、水稳性,因此更加适用于软土地基主要为淤泥、粉土土质的情况。水泥搅拌桩在实际施工期间不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及噪声,施工后不必进行建筑垃圾的外运。水泥搅拌桩结构既可以独立,又可以搭接在一起。水泥搅拌桩自身的渗透性较小,在实际应用期间可以有效改善软土地基各项力学性质,从根本上提升软土地基结构的承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要设置卡管、喷浆堵塞等问题处理对策,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运维方案,施工前做好设备的检修处理,确保水泥搅拌桩能够在软土基础施工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由于软基基础结构土层较厚,仅采用普通处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提升软基基础结构承载力。在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过程中,还应当配合机械成孔方式,在孔中注入混凝土,从根本上提升软基土壤结构的承载力,有效地缓解地基结构下沉问题出现。

4.2换填技术

水利工程具体施工要求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在实际施工前期充分了解地基状况。在软基淤泥层较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换土垫层的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软土基础的紧密性以及软基基础的抗压能力。在使用换填法前,需要对软基基础材料进行细致检查,及时挖除带有腐蚀性的材料,换填如砂石、卵石等土壤结构,从根本上提升晚期基础的密实度。在换填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数量较多的施工废土,导致施工期间的现场管理成本进一步增长。为从根本上提高换填技术的应用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照施工方案开展施工流程,降低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软土基础施工稳定性下降问题。配合地基结构勘探与检查工作,发现换填及换填后地基基础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制定出专项可行的维护方案。

4.3抛石挤淤施工技术

在抛石挤淤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软土基础底部中心到两侧设置一定数量的碎石,切实控制软土基础结构内部含水率,切实保障软土基础施工期间的施工强度。应用在抛石挤淤技术中的碎石尺寸不应超过 0.3。相较其他软土基础处理技术,抛石挤淤施工方法更简便,主要被应用在积水量较大的洼地、排水困难、淤泥较多的软土地质条件。要求在使用抛石挤淤施工技术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细致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与水文条件,如因为经过长期雨季而出现大规模上层滞水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事先的排放处理。

4.4预压技术

水利工程软基基础真空预压施工技术主要就是在地基表面铺设密封膜,借助真空设施,将密封膜与地基表面抽成真空状态。由于密封膜下部砂垫层与土体结构中的垂直排水通道形成负压力,使孔隙水排放速度进一步提升,软土基础固结度有效增长。同时,水利工程软基基础还可使用加载预压技术,借助加压天然软土地基、压实地基的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地基结构承载力,控制软基基础结构变化问题发生概率。在确保加载预压技术能够在水利工程软件基础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处理天然软土地基期间出现渗漏问题,则需要通过缩短排水间距的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切实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水平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效率。为确保软基基础处理效果与其目标相符,还需要结合工程具体建设要求,制定出专项可行的软基基础处理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极为复杂,需要配合使用多种软基基础处理技术,设置更加合理的软基基础处理参数,从根本上提高基础结构承载力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赵雪.软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8(06):102.

[2]唐旭东,方萍.小议水利工程中软基处理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59.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处理技术
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措施
浅议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简析常用园林生态水处理技术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ava千万级别数据处理与优化
Seminar教学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