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述我心中的唐朝琵琶

2021-03-27吴元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琵琶时期音乐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音乐文化更是丰富万千,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音乐人文之美。尤其盛唐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社会艺术都不断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等多重特点,也同时在传统文化上不断丰富化、多彩化。唐朝时期的琵琶更是高峰时刻,今天,就讲述我心中唐朝时期琵琶的高等音乐人才;曲项琵琶记谱法与《将军令》谱曲的魅力。

关键词:琵琶;唐;曲项琵琶

历史的繁星中总会有不一样的声音伴随至今,唐朝时期的曲项琵琶,如果说它和当代传统琵琶来对比的话,无论从它的外观还是它的音色都是不一样的状态,甚至两把琵琶根本无法比较,因为,它们都归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一、盛唐时期琵琶音乐人才

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时的兴起,也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就好比,中国的唐朝时期后来一直都被人们称作是歌舞音乐的黄金时代,那是因为当时的音乐文化发展能够达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高峰时段,形成的因素也多重化。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连在一起,不断传播和演奏,才有了音乐盛典的天堂。

(一)曹刚

曹氏家族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唐代时期著名琵琶演奏家。曹善才的儿子。段安节在唐代所记载《乐府杂录·琵琶》:“曹保、保子善才、其孙曹刚、皆袭所艺。”都说曹刚演奏琵琶的右手是一绝,演奏技艺以右手拨有力而著称于世。都说曹刚演奏琵琶上是无人能及,无人能比的,让人听完还想听,不厌其烦之感。因此,在诗人的眼中,就出现了大量曹刚演奏琵琶时的经典场景诗作。如,薛逢的《听曹刚弹琵琶》七言绝句:“禁曲新翻下玉都,四弦掁触五音殊.不知天上弹多少,金凤衔花尾半无。”等,通过不同诗人运用夸张,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来对曹刚琵琶演奏技艺上作出高度赞扬。白居易作为曹氏家族琵琶的忠实听众,曾写下一首《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而刘禹锡为曹刚的音乐写下一首题为《曹刚》的诗作。

(二)裴兴奴

唐玄宗时期的裴兴奴简直了不得,琵琶演奏家,艺伎。“曲终人散各分飞,物是情非何再遇。”裴兴奴在年少的时候长相特别水灵,常周旋于天子王公间播云弄雨,且自鸣得意。后来与白居易相识,浔阳夜语,弹了一首琵琶曲,意使“江州司马青衫湿”!百般无奈的白居易因为年龄差就没有纳她为妾,而是把她养在家中,一直到她老去,后来的她再次被情场高手白居易所伤害,直到死去。在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中:“曹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弦;兴奴长于拢捻。时人谓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代表作品《怨别离》、《昭君怨》、《琵琶行》。

二、曲项琵琶记谱法与《将军令》琵琶曲谱

唐朝时期的歌舞音乐主要以声乐、舞蹈、器乐、百戏等为主,内容形式上十分丰富。下面谈及我心中的唐朝曲项琵琶与《将军令》琵琶曲谱。

(一)唐朝时期曲项琵琶琶记谱法

图一唐代曲项琵琶记谱法

综上所述(图一),唐代最为盛行的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品,音箱呈梨形状,琴颈弯曲,能演奏二十个音。《敦煌琵琶谱》主要用来记写唐代曲项琵琶所演奏的音乐,每个谱字各表示在乐器上的某一固定的指位(并非音位)。即使在今天,只要定弦法正确,便可将现存于世的唐代琵琶谱与"琵琶二十谱字表"相对应,从而较为准确地弹奏出乐谱中每个谱字的音高。曲项琵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借鉴了中原地区直项琵琶多柱式的特点,使其音域大为扩展。同时,演奏手法愈加精细,表现力也更为丰富。在唐代中,曲项琵琶已经成为了主奏乐器,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延伸,唐代曲项琵琶逐渐消失,唐代燕乐半字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这是因为这种乐谱使用的谱字仅表示在各条弦上的位置而已,而琵琶又有各种不同的定弦法,所以各条弦上的音高常常随调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非每个谱字都有固定不变的音高。

因此,唐以后的多次改朝换代,要想把唐代的乐谱及其读谱法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不过,正由于燕乐半字谱处于独特的历史断层,使得它仍存唐乐之旧型,犹具唐乐之原貌,具有些别珍粤的价值。

(二)《将军令》琵琶谱曲

《将军令》 的曲风非常特别,曲调非常突出个性化,描绘那一幕幕的场景也是惊心动魄。1986年版的《弦索十三套》所记载,作者朱毅参照旋律谱、弦索的风格特点、民间艺人的录音及传统的独奏曲谱,重新编配而成。曲调来自于民间艺人,很显然曲风具有浓厚的戏节日气氛,民间艺人在戏曲音乐和鑼鼓音乐中也常吹奏此曲来增添生活色彩。当时的琵琶曲谱,就已经有丰富的演奏方式了。不止停留在弹和挑两个演奏技法,而是更多的开始复杂化,多样化。还有,后来不同版本的《将军令》是完全用长轮来完成演奏。从古到今,基本功一样的重要,无论是长轮,挑轮,括轮,扫轮等都是轮指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可想在当时琵琶的发展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的迅速。曲项琵琶在这里,无论从演奏技法还是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丰富等,更是猛烈的向“中国化”方向前进,这就是它能够在中国乐坛上令人侧目之奥秘所在。

三、总结

笔者心中的曲项琵琶,无论是演奏家的生平事迹、精彩演奏;曲谱的手抄记载;还是某一时期成功融合的多元化色彩,其实无疑都是对音乐文化形式的综合和发展,音乐伴随生活,音乐承载生活,音乐造就生活。中国音乐文化更是复杂化,多元化,开放化等多重特点,想必是因为人类整体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在艺术层面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

任何一种艺术文化,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品,会随着整个人类前进的脚步不断变化更替,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发挥出不一样的作用。就像流传了数千年的音乐文化,在最初时期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具有专业性的享受。所以说,在人类文明逐步完善的同时,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在精神层次的追求也会越来越丰富。春暖花开,秋到收实,岁月流水冲刷记忆长河;微风似锦,还有汗水的溪流飞淌;人生如茶,静心以对,用心来品味音乐。中国的音乐文化实际上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就像中国历史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一、)书籍:

1.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年,第55-74 页。

2. 韩淑德,张之年:《中国琵琶史稿》,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年,第53-113 页。

3. 罗天全:《中国古代音乐之源与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218-220 页,第271-274 页。

作者简介:吴元昊,1997年3月,女,汉族,祖籍河南开封,硕士在读,现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中国乐器(琵琶)。

猜你喜欢

琵琶时期音乐
我和我的琵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音乐
“琵琶”和“枇杷”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