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探索与实践
2021-03-27叶康张梦飞荣婕茹梁俏丽
叶康 张梦飞 荣婕茹 梁俏丽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时代的晴雨表、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造的突击队。[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重视青年培养工作,注重发挥共青团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团工作开展的基础组织,担负着联系青年、团结青年、帮助青年和教育青年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高校;基层团支部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团支部角色定位不准,工作运行混乱
班级是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主要由班委会负责;团支部是青年思想引领的中心,支部建设主要由支委会统筹。[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班委会兼任支委會、班级和团支部职责划分不清晰、工作界限模糊的情况普遍存在。出于惯性思维,青年学生普遍认为班委会对集体重要事务的处理具有更大话语权,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团支部往往仅负责收缴团费、发展团员等基础团务,对团支部作用的发挥普遍认同感较低,习惯性地将“三会两制一课”活动与班集体活动混为一谈,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无法得到体现,表现出“班”强“团”弱的现象。[6]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基层团支部是党工作、团工作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切实找准身份定位,展现更大作为。
(二)团支部制度建设匮乏,成员意识淡薄
高校团支部支委会一般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等组成,负责智慧团建、主题团日活动、推优入党等基础团务工作。在高校基层团支部中,团员、团干部普遍对团的基本规章制度不了解,对团情团务知识学习不到位,开展工作不规范、不严格,对团干部、团员缺乏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加之部分团员的思想不到位,大局思想、集体主义思想薄弱,对团员身份认同感淡薄,导致基层团支部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基层团支部的制度建设形同虚设。[7,8]基层团支部组织优势的有效发挥,需要提高支部成员认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建设系统化、科学化的团支部工作制度。
二、高校基层团支部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一)青年学生团员意识淡薄,团员骨干业务能力不强
青年入团时间普遍集中在初高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课业压力大,入团培养教育及思想理论学习较少,入团流程不规范,一些地区在学生达到入团年龄后,由教师通知即可入团。[10]入团时也未规范举行入团仪式,青年学生对团组织先进性了解不够,对团员身份认同感不强,缺乏入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入大学后,少部分学生通过竞选成为基层团支部支委,但在基础团务知识、团员团干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多个环节依然毫无头绪、一片空白,对开展团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工作思路和方法,引领支部成员的水平和意愿不强,组织团员创新开展团内活动的能力不够,导致团支部整体建设水平欠佳。
(二)高校团工作顶层设计不足,开展针对性指导不够
团中央、团省委对共青团改革、从严治团、基层团组织建设出台了多项方针性、指导性文件,但高校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直接下发、转发文件的情况十分普遍,不利于政策思想下到基层。高校在团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团员培养、团支部建设、共青团改革等工作的深入研究,对不同主体的不同特点,未能探索实施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培养方案,尤其在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缺乏特色顶层文件设计,在团支部组织架构建设、基础团务工作过程中缺乏系统化、针对性指导,高校年中、年末基层团支部考核评优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发挥总结、教育、指导、监督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基层团委书记(负责人)多由学工教师兼任,部分专职团干部对团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落实团内工作、指导支部建设过程中出现缺位,团支部工作局面混乱。
三、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新模式探究
(一)以团支部为核心,着力推进“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团支部的组织力和班集体的执行力,高校共青团将团支部与班级的工作目标、管理职能、体制机制建设统筹起来,从根本上改革团支部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11]首先,在人员配置上,要以规定的形式贯彻执行团支部书记或团支部副书记兼任班长这一举措,通过团支部、班长这一主要负责人角色上的重叠,使团支部与班级保持一致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方向。其次,在班级事务中,要推动实施班团重要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在涉及评奖评优、人员推荐、排序排名的重要班团事务中,不断提升团支部话语权、将团员学习活动表现纳入评价范畴,重要事务经团支委、班委会协商一致后通过全体成员大会确定上报。最后,在班团集体建设中,应重点突出团支部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核心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辅导员、学生党员要通过对青年学生的日常教育引导和工作任务安排,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团支部的功能和作用,将共青团的主要功能融入青年个人成长学习全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团支部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团中央、团省委在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出台了各类文件帮助和规范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层团组织对文件的学习和把握往往不充足、不到位,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缺乏方式方法,这一问题在团支部日常开展团员注册、团费收缴、团员推优等团务工作的过程中尤其突出。因此,高校需根据学生团支部特点,针对支部制度化建设不足、工作开展不规范问题及时给予干预和指导。针对基层团支部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建设发展需要,高校应依托团委、学工、教务等不同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多手段,全途径及时宣传最新文件政策,在传播过程中进一步细化上级制度文件及实施方案,以贴近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解读文件内容、制订制度规范,鼓励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团支部结合成员特点制订特色化制度文件,建设一批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流程简洁、成效突出的特色学生团支部。
四、结语
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主阵地与落脚点,青年团员在团支部中学习工作、锻炼能力、展示才华,促进基层团支部建设、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当前,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共青团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共青团中央提出的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大背景下, 高校应从青年团员的需求出发,抓牢共青团工作本质,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制度建设与团员培养,科学化、体系化评价、监督、指导团支部建设,通过不同项目,贯穿多个平台,将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实现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N].人民日报,2016-08-03(01).
[2]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J].中国共青团,2016(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