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现代化强市的“最美窗口”
2021-03-26向煜
向煜
二月酣春,花满苏城,辛丑牛年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身上,自带一股“牛气”“牛劲”。回望27年来园区的发展历史和变革,离不开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离不开创新攻坚的拓荒牛精神,离不开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
2021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2月19日,牛年开局,园区便开始加速起跑召开“新春第一会”——园区2021年工作动员会,组织和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创造、奋发有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世界一流自贸试验区,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向世界展示苏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最美窗口”。
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并讲话,他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加自觉、彻底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确保“十四五”开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加快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 引领扩大开放的时代潮流
自贸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制度创新“试验田”。
许昆林强调,园区要加快政策创新突破,深入研究RCEP、CPTTP、中欧投资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抢抓服务贸易开放机遇;继续高举“中新合作”这面旗帜,推动双方合作共建自贸区。要抓好改革系统集成,整体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法治化等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争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要强化辐射带动引领,高质量推进长三角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共建项目,当好开放合作领跑者;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输出“园区经验”、放大园区品牌,当好市域统筹发展的领头羊。
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 厚植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创新决定未来,决定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许昆林指出,园区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加快构筑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全力推动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中科大高等研究院等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生物医药和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继续深化与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綜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合作,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努力贡献园区“长板”,争取更多原创性研发成果在园区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的最先突破、最优转化。要加强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示范引领,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先导区,为苏州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多作贡献。要提升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纳米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超前布局一批未来前沿产业。要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在新兴产业领域有重大突破的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顶尖人才团队项目,在创业孵化器、人才公寓等方面加大探索,搭建更多专业性“双创”孵化平台。
加快建设“苏州城市新中心” 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市委市政府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提出在园区发展城市新中心。
对此,许昆林强调,园区的智慧管理要达到新水平,全面推进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建设,用“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用“一网统管”促进城市高效治理。功能布局要实现新优化,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地下空间、地铁上盖等空间的开发利用力度,持续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实施金鸡湖大道、星湖街等主干道提升项目,打造苏州最靓“颜值”。文化引领要跃上新高度,加快阿里文娱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提升文化艺术中心、斜塘老街、李公堤、月光码头等“网红打卡地”,持续擦亮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等金字招牌。公共服务要迈上新台阶,让园区成为海内外科学家、企业家和普通劳动者工作、休闲、生活的最佳选择。
大力弘扬“园区经验”激发勇立潮头的干事热情
进入新发展阶段,园区要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先例可循,很多时候需要逆风而上、破浪前行。
许昆林指出,园区要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更好地激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始终将“争第一”写在发展旗帜上。要以深化“1+7”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逐步探索出一条开发区体制、行政区职能、自贸区使命“三区融合”的发展新路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抓落实摆在突出位置,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
此外,许昆林强调,当前疫情防控责任重如泰山,园区作为全市开放高地,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全面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管控能力,严格闭环管理,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