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研判

2021-03-26张立

机器人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强国产业链

2020年12月21-23日,“2020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山东淄博召开。中国电子信息产業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在参加主论坛发言时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正发生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制造业在应急保障、产业链协同、生产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不足,将促进以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传统制造模式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国际贸易博弈升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突发事件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正发生深刻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全球层面看,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部分发达国家纷纷鼓励制造业回流,这将推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分工格局重塑;同时,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制造业在应急保障、产业链协同、生产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不足,这将加速以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促进传统制造模式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有效挖掘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同时,随着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开拓国际市场,引进优质资源,加快推动制造业动力变革。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要围绕“十四五”时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锻长板、补短板”,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要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方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此全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赛迪研究院对“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特征进行了研判,我们概括为以下十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研发投入强度稳步上升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增长,从2016年的0.94%增长到了2019年的1.32%。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和投入强度保持较快增速,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1.51%增长到了2019年的2.07%。然而,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将更加重视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向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预计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接近2%,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将突破3%。

第二个特征:产业基础再造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基础能力薄弱。2014年以来,工信部工业强基行动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在重点细分领域实现了应用突破,打通了从技术攻关到产品应用的供应链条。具体来看,截止目前,工业强基行动已开展了10个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了16个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培育了199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了62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四基”和信息产业基础仍需继续提升夯实,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工业基础创新,加强工业基础研究及协同创新能力,整合打造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根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要深化制造业标准化工作,面向细分行业与场景纵深,优化产业基础标准体系,提升国家质量基础水平,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根基。

第三个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统筹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才能引领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智能制造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十四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在智能制造方面,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发展重点,智能制造工艺标准化、边缘侧智能化将有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突破口。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自下而上、自然生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制造模式创新、生产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重要保障。

第四个特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生产融合、产品融合、深度融合三种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业务,以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节能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十四五”期间,发展服务型制造将作为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深度融合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物联网、现代物流等技术突破和颠覆创新,能够更好打破行业界限,实现对传统制造业的优化改造升级。同时,基于深度融合模式下的用户驱动生产(C2M)、共享制造、“工业电商+工业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将进一步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制造业进入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

第五个特征:“三新”经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近年来,以“数据”“融合”“共享”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将新科技融入传统制造业当中,推动了可穿戴智能设备、无人飞行器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数据显示,到2019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16.3%。“十四五”时期,随着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平台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需求快速成长,以“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正显现出强劲生命力,预计到2025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

第六个特征:绿色化发展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总体看来,发展绿色化不仅要改造传统产业,更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7.5%,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将继续深化,制造业能耗、水耗将显著降低,绿色制造推进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绿色制造体系将进一步从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等多维度进行完善,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走上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

第七个特征: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区间是制造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信号。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指标,反应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正区间内企稳,代表了工业整体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超过25%,增长率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PMI采购经理指数在中美战略博弈期间在49-51区间小幅波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仅2月波动明显,但在短期内快速恢复至临界点上方。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虽受中美战略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并具备一定的韧性。“十四五”期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推进下,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将稳步增长,增速将由“十三五”末期的逐渐下滑向逐渐企稳转变,并在5.1%-5.5%之间浮动,属合理区间。

第八个特征: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劳动生产率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是衡量生产力先进性以及能源利用产出效率的相关指标,体现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率。“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有序推进,综合效率明显提升,其中全民劳动生产率累计增幅超过3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幅度超过15%,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累计提升约15%和4%。“十四五”期间,全国将持续开展大规模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生产与资源配置效率将不断提升。预计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将由快速下降向逐渐平缓转变,全民劳动生产率将再创新高,增速也将提升,进一步缩小与中等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第九个特征: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技术改造领域是制造业投资的主战场。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技术改造是制造业新动能打造和旧动能升级的代表领域,该领域的投资是衡量我国制造业投資活力以及发展动力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下降至3.6%左右,与“十二五”时期超过18%的年均增长率形成了明显落差,而高技术产业和工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十三五”期间分别保持年均15%和12%左右增长率。“十四五”时期,随着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创新领域投资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技术改造领域投资增速将保持较高水平,成为制造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第十个特征:区域协同和集群化发展是构建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协同和集群化发展既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的必然选择。工信部已连续两年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以及农机装备等多个领域遴选了6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西安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等一系列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模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面对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制造业的集群协同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站在新征程的发展起点上,赛迪研究院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努力,奋力谱写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篇章,为提高我国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十四五强国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秦晋争霸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