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港市大圩镇片区节水灌溉工程概述

2021-03-26

广西水利水电 2021年1期
关键词:渠系利用系数项目区

杜 念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广西水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3)

1 基本概况

大圩镇灌片位于贵港市城区东郊的港北区大圩镇境内,范围涉及大圩镇的东塘村、东篁村、乐堂村共3个行政村,涉及人口1.54万人,该灌片主要由达开水库西干渠引水灌溉,现已形成蓄水、引水相结合的灌溉网络,共同承担项目区农田的灌溉任务,设计灌溉面积1.18 万亩,项目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0.56万亩。

2 项目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工程自然老化及人畜活动破坏,工程的破损程度日益加剧,水量浪费严重,工程隐患多,渠道渗漏、坍塌等时有发生,部分渠道甚至已无法通水。项目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渠道完好率低、渠道过流能力不足。渠系工程多以土渠为主,基本无防渗衬砌,完好率低,淤积、坍塌、渗漏大、杂草丛生,加上年久失修,造成灌片渠道断面不成形,渗漏损失较大,经常造成渠首放水流量足够而渠尾却无水灌溉的现象。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测算成果,目前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9,工程难以发挥正常效益[1]。

(2)渠系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老化破损严重。渠系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串灌、漫灌现象较普遍,水量浪费严重。由于渠系附属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破损,现状渠系附属建筑物完好率也偏低。

(3)塘坝工程年久失修。项目区内的部分塘坝存在破损、老化、失修等工程性问题,致使塘坝的供水能力难以满足灌片内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3 工程建设

为了改善灌溉供水条件,对现有小型水源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并对项目区渠道进行防渗配套改造,改善项目区农业灌溉供水条件,打破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扩大项目区的实际灌溉面积,促进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确保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实地勘察,本次建设主要是对渠道进行防渗加固和相应渠段的附属建筑物进行维修更新配套,重建和更新改造部分小型水源工程。工程分布在大圩镇的东塘村、东篁村和乐堂村共3个行政村,位于贵港市城区东郊。

一般来说,土渠不进行防渗衬砌,土渠的水利用系数相对较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因此本项目主要是针对老化失修、漏水严重渠段进行防渗衬砌,渠道防渗加固的原则是除对渠道局部进行调顺外均在现有渠道布置的基础上进行防渗加固。

渠道防渗常见的措施主要有土料压实防渗、土料护面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膜料防渗、沥青质料防渗等。不同的灌溉渠道工程防渗措施在防渗性能、取材的方便性、造价的高低、抗冲刷性能、维护方面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弱势,根据渠道防渗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渠道防渗衬砌措施,主要是根据防渗效果、寿命、材料、造价、地质、施工工艺、渠道的规模等实际情况确定[2]。本项目渠道防渗主要对三面现浇砼、边墙浆砌石+底部现浇砼和边墙M7.5水泥砂浆砌筑C15混凝土实心砖+底部现浇砼3种形式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渠道防渗形式比较结果表

由表1 可知,3 种防渗形式各有优缺点,其中,三面现浇砼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与土渠相比,它能减少渗漏损失70%左右,防渗抗冲效果好,强度高,使用范围广。边墙浆砌石+底部现浇砼形式的使用寿命较长,对边坡稳定有利,但造价高。边墙浆砌C15砼实心砖+底部现浇砼形式的防渗效果较差,使用寿命短。根据近年来港北区实施小农水项目情况及当地实际施工经验,且工地离市区较近,经过综合分析选定渠道防渗形式采用全断面现浇混凝土的防渗形式[3]。

4 工程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港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促进水利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全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港北区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参考和吸取了一些兄弟县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性、定编,并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深入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群众,同时结合各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作出不同的改革方式,深入稳步地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另外遵循“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管理维护困难问题。

为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实施后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护,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以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项目区内的一些重要的设施,由受益村委、农民用水者协会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受益村委、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灌溉渠道的调度运行,日常管理维护、工程的检查观测、农田灌溉,乡镇水利站对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创建由国营灌片管理单位与村委、农民用水者协会共同管理的新型灌片管理模式,确保项目工程实施后的运行管理的要求。

在水费的征管机制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受益村委、农民用水者协会安排管理人员兼顾协会的水费征收工作,及时收缴水费。

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

5 工程效益

通过渠道防渗配套改造及小型水源改造工程,灌片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7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1,灌溉面积提高到1.18万亩[1]。

(1)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主要通过粮食作物增产、减少灌溉用水量、减少灌溉劳动力、减少提水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开支增收、提高复种指数,优化产业结构。

(2)构建良好用水运行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项目实施后,有效降低用水成本,渠系输水畅通,水量损失减少,水费支出成本降低,由于各渠道闸口计量用水设施及田间配套工程提到完善,有用水合作组织的统一管理,按用水章程办事,上下游统一协调,建立良好的灌水秩序,减少了水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3)水源保障,促进区域发展。项目实施后,水源工程得到了维修加固,输水渠得到清淤和防渗,渠道供水到基地旁边,为项目区内的基地、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还可以促进灌片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供水能力提高,可以更好地发展加工企业,促进港北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4)全方位加大投入,激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意识。项目建设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工程建成后由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可大大提高群众参与建设水利工程和爱护水利工程的意识。实行计量用水计量收费,可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有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后,保证了灌片急需的水量,保证农作物可以按时播种,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当地水产业得到保障,为灌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将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的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渠系利用系数项目区
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试验研究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元阳梯田典型灌区渠系结构特征
梅钢提高三号烧结利用系数的实践
基于无人机DEM的灌区渠系提取方法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