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洪行动卫勤支援保障做法

2021-03-26黄立桂吕耀欣张之睿贺家云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洪卫勤医疗队

黄立桂,吕耀欣,张之睿,贺家云*,伍 奇

(1.解放军第908医院,南昌 330000;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九江 332000;3.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杭州 310000)

2020年6-7月,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长江、淮河流域以及鄱阳湖水域又遭遇连续特大暴雨袭击,长江及鄱阳湖水位创历史以来最高水位22.73米,超警戒水位3.62米,人民生命及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东部战区抽调3个集团军2万余官兵赶赴灾区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中心奉战区联指命令,抽组7支抗洪医疗队222人遂行卫勤支援保障任务,充分发扬“后勤不后、后勤在前”精神,历时40余天,先后保障官兵和民众2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药品32万余支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40余人次,圆满完成各类卫勤保障任务。

1 主要做法

1.1 人员抽组精练各类要素齐全根据任务需要,迅速抽组7支医疗队,每支医疗队由30~50人组成。每队队员分成指挥组、宣传组、医疗组和勤务保障组,这就要求人员编配合理、专业搭配得当,甚至还要一专多能。以50人的医疗队为例,按指挥组4人、宣传组2人、医疗组35人、勤务保障组9人的比例组成。按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特诊科、药剂科各1名、护士2名的组合,可组成4个医疗小组同时遂行4个同方向的前出保障。

1.2 按需携带物资形成保障能力根据以往的经验,抗洪期间主要的急症重症是热射病和毒蛇咬伤,普遍性疾病主要是皮肤疾病、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等[1]。据此,由卫勤指挥席指定配置区域内一所中心医院做好热射病随时前出抢救的准备,并备好当地常见四类抗蛇毒血清。在此基础上医疗队根据需要制定轮式装备台数、常用药品和耗材、野外驻训装备。轮式装备主要由指挥车、救护车、运输车、发电车和炊事车组成,药品主要包含各类抗生素、皮肤病用药、消毒用品、止咳、胃肠道等常用药品。血吸虫病防治药品由当地血防站提供。

1.3 密切对接部队保障模式灵活各抗洪医疗队按要求早于任务部队4小时到达配置地域,待抗洪部队到达后,及时对接。根据抗洪部队需要以及集结和分散情况分别采取伴随保障和机动支援保障的形式。每天晚上由指挥组负责和任务部队卫生处人员对接,根据任务部队预定的第二天行动计划来确定医疗队的保障方案。

1.4 保障内容扎实宣教形式多样任务部队有堤坝抢险任务时,医疗队采用分组前出的形式,到抗洪一线堤坝巡诊,处置患病和受伤的官兵;任务部队在营区休整时,医疗队组织人员到营区开展简易门诊,及时处置官兵累积的一些慢性病、皮肤病;印发《抗洪卫生防病常识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利用巡诊和门诊的间隙对任务部队进行血吸虫防治方面的宣传教育[2]。

1.5 加强军地协同多维实施保障要求各医疗队到达配置地域后通过当地武装部立即与当地血防站和人民医院建立联系。请血防站配合对任务部队进行血吸虫防治的相关工作。同时在当地人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对一些需要临时做检查或检验以及一些暂时不必后送至基地医院的官兵做到随到随诊。

1.6 药品补充及时渠道灵活可靠医疗队机动出发时只携带一定基数的药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需要及时补充。补充渠道采取基地医院前送补充、药品供应站采购配送和协调地方省级医药公司配送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各类药品的供应顺畅[3]。

1.7 注重思想教育加强人员管理按抗洪前指的要求,各医疗队到达配置地域后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并设立相应的党小组。在开展抗洪卫勤保障任务的同时,开展各项党日学习和党务活动;通过党小组,对每一名党员及身边群众队员在思想和生活方面的情况进行掌握,及时发现一些苗头,避免问题事故的发生[4]。

1.8 立足自我保障锻炼野战能力本次抗洪卫勤保障任务抽组时即明确各医疗队立足自身保障,随行携带野战炊具,不得滋扰地方政府和百姓。既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自身保障,也是一次难得的野战伙食保障的锻炼机会。

2 保障特点

2.1 指挥关系特点

2.1.1 新的指挥体系形成 按照中央军委“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体思路,东部战区在第一时间成立抗洪前线指挥部,设立卫勤指挥席,由中心派人负责卫勤指挥席工作,参与完成全过程卫勤支援保障指挥。抗洪期间,抽组的5支医疗队只在卫勤指挥席的指挥下完成各项保障任务,暂不接受基地医院的任何工作性任务和工作指导。

2.1.2 保障任务清晰明确 接到抽组医疗队参加抗洪卫勤支援保障命令后,第一时间按地理位置立即抽组7支医疗队,分别对接保障三个集团军官兵。通过前线指挥部卫勤指挥席向医疗队明确人员抽组要求、配置区域、最晚到达时间和任务部队联系人,支援保障任务清晰明确,医疗队与任务部队的对接紧密。

2.2 任务部队特点

2.2.1 临时受命物资补给不充分 任务部队在灾情发生时基本都处于在外驻训状态。收到抗洪救灾命令时一般都来不及回到或是匆匆回到主营区补充相关物资,便即奔赴抗洪一线。特别是一些原属标准配备的医疗物资经过野外驻训已基本消耗殆尽,急需得到补充。

2.2.2 人多面广抗洪战线拉得长 根据此次抗洪任务的特点,主要是堤坝的检修维护以及小体量管涌的抢堵。因此,任务部队一般是将1~2个营配属在一个区域,这就造成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可能延绵部署在四五个县的区域,增加卫勤保障的难度。

2.2.3 由训转战积累疾病比较多 因任务部队是由训转战,驻训期间官兵们累积一些慢性病未得到及时诊治,加之刚到抗洪一线时任务较重,增加疾病的发生率,造成抗洪初期官兵发病率高的特点。

2.3 卫勤保障方式特点

2.3.1 机动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 根据任务部队兵力分布,采取伴随保障和机动保障相结合的模式。对抗洪救灾任务重、兵力相对集中的部队,医疗队采取将一支10人左右的小组配属加强给任务部队,与部队同步生活与执行任务;针对有些部队兵力战线长、点多人少的部署,医疗队采取与部队指挥所保持相同驻地、密切联系,有需要随时组织医疗队机动保障。

2.3.2 医疗保障与防疫指导相结合 按抗洪前指的要求,坚持“抗疫”和“抗洪”两手抓,“防疫”与“救治”两不误。在做好抗洪卫勤保障的同时,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血吸虫病防治相关工作。

2.3.3 基地保障与前出保障相结合 按照抽组医疗队前出支援保障抗洪任务部队的前出保障和中心医院腾空部分床位用于收治较重伤情任务官兵的基地保障相结合的模式,很好地解决不同等级伤情的伤病员分类救治的问题。

3 体 会

3.1 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是制度保证此次长江、淮河流域抗洪救灾任务是军队深化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一次战区、军种配合作战的实践检验。这次任务的全面胜利得益于一个健全的指挥体系。抗洪部队任务明确、组织严密、调度有序;卫勤保障在前指卫勤席的指挥下与任务部队对接紧密、步调一致、保障有力,得到广大官兵的好评。

3.2 契合需求的保障模式是关键手段根据任务部队的需要和兵力部署采取不同的保障模式是此次抗洪卫勤支援保障的一个亮点。“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任务部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保障就要努力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模式,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而是积极与部队需求对接。

3.3 扎实务实的党日活动是重要抓手医疗队外出遂行各类保障任务,安全是重中之重,而安全问题的源头是人的思想问题。因此,在任务之初前指要求各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各项党日活动和政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人员思想上抓住问题的根源才能杜绝一切风险的发生。

猜你喜欢

抗洪卫勤医疗队
抗洪精神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