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患者心理社会现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1-03-26唐惠艳李小寒
唐惠艳,李小寒
(1.中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指任何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现象,是威胁中老年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据报道[1],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UI的患病率在25%~45%之间,我国2007年一项大规模流行病调查数据[2]显示,女性UI发生率达30.9%。UI虽为非致命疾病,但其具有长期性和不易治愈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等产生严重困扰。UI患者因经常发生漏尿,可引起会阴部疼痛、会阴部及骶尾部皮炎等生理问题[3]。患者由于不自主漏尿及长期漏尿引起的身体异味,易产生焦虑、抑郁和羞耻感等负性情绪[4]。UI的疾病症状及所引发的心理负担,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常造成患者社会交往受限。本文通过综述女性UI患者的心理社会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以期为制定个性化和高质量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女性UI患者的心理社会现状
1.1 抑郁和焦虑 UI导致的生理不适以及对日常活动的影响,使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Kwak等[5]研究结果证实,老年尿失禁患者的压力和抑郁发生率在老年人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分别是无尿失禁症状老年人的2.0倍和1.5倍。Lim等[4]对韩国的1116名中老年UI女性的纵向研究表明,UI的发生与抑郁密切相关,抑郁评分随着UI症状的恶化而变得更差。
1.2 病耻感和社会隔离 由于漏尿和身体异味,UI患者易产生羞耻和自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减少社会交往活动甚至出现社会隔离,UI被俗称为“社交癌”。UI患者因担心受到歧视和嘲笑,常常选择掩饰自己的病情以及表现消极的就医行为。吴琼芳等[6]研究表明,UI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负向预测其就医意愿。芬兰的一项关于老年女性盆底疾病的横断面研究[7]表明,具有较高病耻感水平的患者,其心理和社会问题突出,生活质量较差。
1.3 应对方式 女性UI患者大多采用回避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由于尴尬、羞于启齿,大多女性不愿意为UI寻求医疗帮助,女性就诊率较男性低[8]。患者面对疾病时选择何种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其康复效果和疾病预后。Xu等[9]研究表明,偏向于选择回避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的患者,疾病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Livneh[10]研究提示应对方式影响个体对疾病的适应,回避型应对方式与较差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具有相关性。
1.4 自我效能 患者应对方式的选择受其自我效能的影响,较高的自我效能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关。盆底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直接影响UI患者的康复效果,自我效能感已作为测评UI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有效指标[11]。Nicosia等[12]研究显示,通过对中老年女性UI患者进行瑜伽训练干预,观察并评估其自我效能水平,结果表明较高自我效能感患者倾向于选择积极应对策略,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5 家庭和社会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往往被认为是人们用来应对疾病相关压力的策略之一,社会支持已被证明有助于UI患者对疾病的适应[13]。Zhang等[14]研究显示,UI与孤独感具有相关性,提示医务人员应特别关注老年UI患者的孤独情绪,并给予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2 女性UI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影响因素
2.1 人口社会学因素 年龄、婚姻状况是女性UI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抑郁在高龄、离婚和丧偶的女性UI患者中检出率更高[15]。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女性UI患者应对方式的选择,一项关于老年女性UI患者的调查[16]显示,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女性UI患者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2.2 UI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UI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UI症状严重程度正向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混合性尿失禁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影响最大[17]。Wei等[18]研究显示,女性UI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其心理困扰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患者对疾病适应水平存在差异。
2.3 疾病认知 疾病认知影响个体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和应对行为,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多项研究[8,19]显示,我国大多数女性UI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较低,甚至存在歪曲或者错误认知,而认知缺乏也是导致女性UI患者就诊率低下、消极应对的主要原因。
2.4 感知的健康状况 一项韩国的纵向研究[20]显示,中老年女性UI状态的变化与抑郁有关,UI转变为“更好”或“恢复”状态的女性表现出抑郁症状降低的趋势。Nicosia等[12]对中老年UI女性实施瑜伽干预的研究表明,患者瑜伽训练的自我效能与其自述的机体功能状态呈正相关。
3 女性UI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特异性评估工具
3.1 女性UI应对方式评估工具
3.1.1 女性UI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用于特异性评估女性UI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由吴臣等[21]于2012年编制,共有预防性、掩饰性和治疗性应对方式3个维度18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得分越低反映患者的应对方式越积极,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8。该量表已广泛用于我国中老年女性UI患者应对方式的评估。
3.1.2 女性排尿行为量表 该量表用于评估女性UI患者排尿行为应对方式的改变,2012年刘妍等[22]汉化引进,中文版量表共有排尿地点选择倾向、无尿意排尿、憋尿和排尿用力等4个维度14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低反映患者的排尿行为越积极,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4。该量表用于中老年女性UI患者排尿行为应对方式的评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2 女性UI自我效能评估工具
3.2.1 尿失禁自我效能量表 该量表用于评估女性尿失禁患者控制排尿意识和自信心,由Tannenbaum等于2008年编制,孙自红等[23]于2011年汉化,包括控尿意识、自我控制漏尿的信心、盆底肌锻炼及疗效的信心、克服阻碍盆底肌锻炼的信心等4个维度,共25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该量表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在其他年龄段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3.2.2 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 该量表用于评估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锻炼依从性和自信心,由Broome等于1999年编制,白雪等[24]于2015年汉化,包括预期自我效能和预期结果2个维度,共23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该量表计分跨度大,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介于0~100分之间,评分容易受患者主观影响。
3.3 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 该量表用于评估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Wagner等[25]于1996年研制的自评量表,王晓茜等[26]于2013年汉化,包括有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心理社会影响及自我困扰等3个维度,共计22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3。该量表在国内外使用广泛,已作为评估UI患者生活质量的特异性测评工具,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A类问卷。
4 女性UI心理社会问题干预策略
4.1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是女性UI患者常用的干预策略,其结合认知理论和行为干预方法,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效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女性UI患者存在错误认知,认为UI是人体自然老化或生育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患者因漏尿常常感到尴尬和难以启齿,不愿与人提及疾病和主动寻求帮助。我国学者王爱花[27]对女性UI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研究表明,通过评估患者认知、心理和行为,给予积极的认知行为策略,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和心理应对,增强盆底肌训练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2 自我管理干预 在国外,U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应用较成熟,Hoffman等[28]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在患者盆底肌训练3个月和2年时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基于移动应用程序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UI患者自我效能和盆底肌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助于UI患者长期实施自我管理。我国学者贾静等[29]建立以UI患者电子档案为核心的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失禁护理平台,对UI患者实施干预,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盆底肌训练的积极性,改善了患者的漏尿症状及生活质量。
4.3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 范国荣等[30]基于达标理论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依据达标理论,对患者个体、人际间及社会系统进行综合评估,护患双方感知健康问题,共同制订居家盆底康复训练目标、互动达标等干预,6周后患者盆底训练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改善了盆底康复疗效,促进了康复目标的达成。
4.4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 白亚男[31]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对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干预,对患者强调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的重要性,通过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微信、电话和门诊随访时进行督导,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盆底康复效果。
4.5 小组模式干预 Dumoulin等[32]对老年女性UI患者给予小组模式的盆底肌训练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干预后1年,小组模式的盆底肌训练较个体盆底肌训练对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异,小组模式干预节约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Howard等[33]对超重或肥胖女性UI患者实施并评估12周集体运动和健康饮食计划治疗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集体运动和健康饮食计划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患者对其满意度高,该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尿失禁的症状。
4.6 其他干预策略 Wang等[34]采用基于应用程序的音频引导盆底肌训练治疗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干预后结果显示,基于应用程序的音频引导盆底肌训练能显著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与传统的家庭盆底肌训练相比较,患者康复效果和依从性更好。国内学者对女性UI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疗法,达到了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支持性心理疗法以告知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及鼓励患者为主,患者得到来自医护人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35]。
5 启示
5.1 开发女性UI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特异性评估工具 女性UI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突出,目前已开发了女性UI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特异性评估工具,今后可考虑继续开发UI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的特异性测评工具,如病耻感、社会支持及适应等特异性量表,用于特异性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
5.2 加强女性UI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 以往我国女性UI患者的量性研究大多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调适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今后可考虑加强女性UI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纵向研究,以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5.3 制定科学规范化的干预策略 现阶段我国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研究者片面认为健康教育即为认知干预;自我管理策略缺乏循证依据支持,存在移动平台建立不规范、患者后期依从性降低等问题;基于护理理论的干预策略的制定,为UI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在今后UI患者干预研究中,我们应注重结合适应的护理理论,使干预策略更加科学、有效。
6 小结
我国女性UI患者由于疾病困扰存在诸多的心理社会问题,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开发女性UI患者适宜的特异性测评工具,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深化相关的理论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干预策略,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