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曲”的判别与测量
——“神曲”特征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1-03-26张珂嘉喻国明修利超

青年记者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曲维度效应

张珂嘉 喻国明 修利超 林 瑾

前 言

“神曲”通常被认为是富有个性的“洗脑”音乐,这些音乐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创作与审美同主流文化品位相恃,却都有着很强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尽管学界对“神曲”的概念尚无一致性的界定,针对“神曲”特征的测定,国内外尚无已发表的测量工具。不过,在传播学、心理学、音乐学等领域,已经展开了对“神曲”的艺术特征、发展历程、走红原因、文化批判等方面的研究探讨。

首先,关于“神曲”的艺术特征,有学者概括为以下五种类型:创新的音乐形式,简单易学的节奏,主题明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歌词,怪异、戏谑、恶搞的音乐风。[1](彭雅洁,2016)有学者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神曲”《忐忑》的文本分析认为,它的音乐材料的凝练与集中,它的动机、素材的简洁流畅与器乐化倾向的复杂性相得益彰,说明“神曲”并非“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而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新艺术歌曲”,它的创新深深扎根于传统,它的成功也必然对当前歌曲创作带来深刻的启示。[2](2012,李国伟)但在传播学中,大多研究把“神曲”归为叛逆的声音,认为它是“非主流”的亚文化破圈,是互联网亚文化现象的一个产物,认可其传播价值,忽视其艺术价值。通过对歌词的文本分析,认为“神曲”是对社会的嘲弄和讽刺。

其次,“神曲”的走红离不开它在内容创作、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上的“病毒式”营销。“神曲”之所以在中国内地流行,也有其艺术、文化、时代与社会的诉求。[3]“神曲”的传播机制包括三个关键性的因素:作为“病原体”的传播内容、传受主体的易感人群,以及作为病毒扩散渠道的传播途径,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病毒的“传染”,即信息内容的无限复制和增殖过程。[4](2013,孙喆)其中,“神曲”内容生产者与受众具有社会边缘性;“神曲”现象代表着主体的反抗性——是一种草根的逆袭、精英的旁观;“神曲”的发展具有历史性以及社会局限性,互联网与新媒体助力了“神曲”的快速蔓延,同时也由于全球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为“神曲”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5]然而,作为亚文化产物的“神曲”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协商的特点。(2014,徐鹤群)

再次,抛开“神曲”的艺术价值、传播价值、社会环境,“神曲”的洗脑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耳虫效应”(Earworm),也被称为“脑虫”(Brainworm)、“黏人音乐”(Sticky Music)、“单曲循环综合征”(Stuck Song Syndrome)或是“不自主音乐想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其实“耳虫效应”是一种大脑神经活动,指的是一般长度为15-20S的音乐片段在人脑中不断重复,有研究发现,这种大脑活动是自动的,人本身无法控制[6], 而且曝光频率越高,“耳虫效应”也越明显。另外,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Jakubowski教授团队,通过对近200首“耳虫”音乐进行研究发现了影响“神曲”洗脑性的三个关键特征:节奏欢快、旋律简单、音程特殊。[7]我们发现,这些特征也是流行“神曲”的普遍特质,具备这些特质的音乐让听众产生“洗脑”效应,所以将这一类音乐称为“神曲”,也就是说“耳虫效应”是“神曲”的一个重要特质。

综上,本研究拟在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神曲”本身的艺术特性(歌词、旋律)、传播价值(内容、场景)以及“洗脑”特征(耳虫效应)对“神曲”的特征进行更为详尽的测量,拟编制出结构明确、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神曲”特征评价量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测量工具。

方 法

1.参与者。初测量表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网络发放,最终共回收有效量表116份。在参与填写的被试中,男性32人(27.59%),女性84人(72.41%)。被试年龄在20-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02±7.52岁。学历构成方面,初中及以下0人,高中2人(1.72%),本科68人(58.62%),硕士及以上46人

(39.66%)。

2.量表编制。根据对既往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参照耳虫效应相关的研究和量表,立足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典型的个案,编制了“神曲”特征量表初稿,确定了9个维度:“歌曲曲调”“歌曲歌词”“歌曲情绪”“歌曲信息量”“歌曲审美”“歌曲熟悉度”“耳虫效应”“歌曲传播范围”和“歌曲理解”。围绕9个维度编制了包含53个项目的初测量表,其中,“歌曲曲调”有5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曲调多变”;“歌曲歌词”有6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歌曲情绪”有5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活力四射的”;“歌曲信息量”有5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结构简单”;“歌曲审美”有5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曲调好听”;“歌曲熟悉度”有5个项目,如“我常常不能完整地听完这首歌”;“耳虫效应”有11个项目,如“我会不自主地回忆和循环歌曲”;“歌曲传播范围”有6个项目,如“我经常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这首歌”;“歌曲理解”有5个项目,如“我能够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主题”。

对9个维度进行了焦点小组讨论,焦点小组由6人组成,男性1人,女性5人,讨论时长为2小时,讨论主题为:你认为带有哪些特征的歌曲可以称为“神曲”?最终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编制了包含9个维度、55个项目的初测量表。计分方式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方法和正反项计分结合,请被试就项目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作出判定: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 3=不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

基于初测量表的测量数据,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进行项目分析,验证了其中7个维度的合理性,并对初测量表进一步修改,保留32个项目,形成正式量表。计分方式同样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方法和正反项计分结合。

结 果

1.因素分析及命名。在初测量表中,共55个项目,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项目间偏相关性的KMO值为0.762,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4930.217(p<0.001),表明项目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项目删除遵循以下原则:负荷较小的条目,以及双重负荷的条目,即在两个或者多个因子上的负荷都超过0.4的条目,进行逐项删除,直到无法删除为止。根据碎石图检验法,确定提取7个因素比较合适,7个因素的累计贡献率为69.782%。

最终形成了7个维度,32个项目的“神曲”特征量表,并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因素命名。7个维度分别为:“歌词信息”“易理解性”“熟悉程度”“情绪感染(“耳虫效应”的积极因子)”“重现干扰(“耳虫效应”的消极因子)”“传播场景”“旋律特性”。其中,“歌词信息”有6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结构简单”;“易理解性”有5个项目,如“我能够理解这首歌表达的情感”;“熟悉程度”有6个项目,如“我通常只记得传唱度最高的几句”;“情绪感染(“耳虫效应”的积极因子)” 有6个项目,如“当我感到愉快时,我更容易回忆和循环这首歌”;“重现干扰(“耳虫效应”的消极因子)” 有3个项目,如“回忆和循环这首歌令我做事效率降低”;“传播场景”有3个项目,如“我经常在逛街时听到这首歌”;“旋律特性”有3个项目,如“我认为歌曲音调很高”。

2.信度检验。本研究采取 Cronbach'salpha系数进行内部一致性估计,对回收到的初测量表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alpha = 0.94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表2:条目删除后量表的解释的总方差贡献率

表3:同质信度统计量

3.效度检验。结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种结构与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本研究量表各维度因子负荷量分别为:“歌词信息”0.648-0.833;“易理解性”0.657-0.857;“熟悉程度”0.517-0.827;“情绪感染(“耳虫效应”的积极因子)”0.514-0.829;“重现干扰(“耳虫效应”的消极因子)”0.804-0.903;“传播场景”0.613-0.793;“旋律特性”0.593-0.851。各条目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平均超过0.7,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

讨 论

本研究立足于传播学,结合心理学的“耳虫效应”来考察“神曲”音乐的特征,不仅可以丰富传播学、音乐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领域研究,而且有助于为音乐内容生产者、传播者的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关于“神曲”特征量表的结构,本研究在认真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访谈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出初始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构建了“神曲”特征的7个维度:歌词信息、易理解性、熟悉程度、情绪感染、重现干扰、传播场景、旋律特性。经过项目分析,剔除23个与目标维度无显著相关的项目,最终保留32个项目,形成正式量表。信度方面,Cronbach's alpha系数为 0.947,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量表信度处于可接受水平;在效度方面,各条目因子符合均在0.5以上,平均超过0.7,说明该研究量表具有一定效用性,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初步研究显示各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测量标准,有较好的信效度,值得推广。

音乐本身是一种伴随性强、渗透力强的听觉媒介,在移动化、智能化、碎片化、视频化的传播时代,音乐无处不在。“神曲”是具有“洗脑”传播效果的一种音乐,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中“神曲”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刻,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对大量的“洗脑”音乐(“魔音”“神曲”“网红音乐”)的研究,较为一致地认为这些音乐具有节奏欢快、歌词简单重复等特质。从本研究来看,首先歌词信息与旋律特性两个因子维度能够测量“神曲”内容的艺术特性,其中歌曲结构简单、歌词偏口语化、信息含量少、音调高、节奏快等问题与以往研究结果相近,有一定的交叉性,具有普适性价值。其次,在场景传播的时代音乐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人-音乐-场景”的联系更为密切,场景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等特点,人们的音乐鉴赏行为逐渐展现出非严肃性、非正式性,变得异常“随意”,这种“随意”的心理也决定了人们对音乐的碎片化接受方式。[8]也就是说,从受众信息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倾向于消费“快餐式”的音乐。因此,本研究中“传播场景”的因子维度对“神曲”出现的线上与线下场景又进行了细化处理,比如线下的商场、广场等公共领域,线上的社交媒体等应用场景、音视频媒体的播放场景。再者,“耳虫效应”与“神曲”的紧密关系。当人们听到具有“神曲”特质的音乐,就等于触发了人脑中“洗脑循环”的自动播放开关。艺术特质与传播场景是“神曲”的音乐传播特质,而“耳虫效应”是从人脑活动来揭示“神曲”形成的人内因素。其中“情绪感染”与“重现干扰”两个因子,分别从“耳虫效应”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测量。

概言之,本研究较为全面严谨地编制了普适性较强的“神曲”特质测量量表。从“神曲”音乐传播的媒介环境、内容特质、场景特征、传播效果等传播学视角出发,有效融合了心理学中的“耳虫效应”,从宏观到微观、由外及内地对“神曲”进行考量,这对未来“神曲”界定的细化、研究的多学科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价值,本量表在多领域、多学科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不过本研究尚存在些许不足。研究中将“神曲”音乐界定为一种媒介,多为传播学的考量,在音乐学本身可能有所欠缺,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深挖。

猜你喜欢

神曲维度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