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消毒,可能“越消越毒”
2021-03-25
消毒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种有效办法。不过,消毒需要适度、适量,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危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正确消毒?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消毒 钥匙、手机等个人物品可用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水龙头、门把手、电灯开关等也可参照这类消毒方式。擦拭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擦拭电器时需要关机并等儀器冷却,避免静电等导致起火;地板、家具等硬表面可用84消毒液兑水稀释后进行消毒。擦拭物体表面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再用清水擦拭,除去多余消毒剂。
餐具要用开水煮沸10分钟,或使用高温消毒柜;疫情防控期间去医院,或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后,应对衣物等用煮沸法物理消毒;不耐高温的布料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要小心使用;在户外,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清洗手部20秒以上。回家后要及时洗手,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
哪些行为属于过度消毒 全身喷洒消毒剂,给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轮全部消毒,给鞋底全部喷上消毒剂,对室外环境表面反复喷洒消毒剂,给人工湖或者水塘投放消毒粉,室内有人时喷洒化学消毒剂……这些都属于过度消毒,残留的消毒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健康。
关于消毒,这些误区要避开 一是居家每天都要消毒。如果没有外人到访,也没有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者,不需要每天消毒;二是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很多强效消毒剂刺激性很强,浓度过高时可能伤害人体;三是蒸食醋可杀菌消毒。食醋中的醋酸含量一般较低,远不能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四是免洗洗手液跟用水洗手的效果一样,还更方便快捷。许多免洗洗手液都有一定刺激性,可能造成皮肤过敏。洗手还是应该尽量用流水,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常见消毒剂中毒如何急救 呼吸道吸入接触者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皮肤黏膜(包括眼睛)接触者,立即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冲洗10分钟以上;口服接触者可喝牛奶、米粥等保护胃肠道黏膜。如果患者接触剂量较大或症状持续不改善,应立即就医。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