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
2021-03-25罗新成
罗新成
摘 要:小规模学校在农村越来越多,这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象征,也是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的一个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小规模学校既要直面这个事实,又要在管理和教育教学上抓质量。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小规模学校学生少,管理简单,当然教学质量也更高。其实不然,小规模学校有自己的管理难度。首先,老师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认知不高,他们教学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减弱;其次,学生少,班级就会显得混杂,管理教育也就会出现大规模学校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小规模学校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也肩负着我国整体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责任,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都不能马虎,且还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小规模学校的管理,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制定适合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制度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现在好多农村小学的师生不足百人,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老师比学生多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学校,管理制度一定要区别于大学校,要灵活,更要有效。首先,制度既要有大局意识,又要有针对性,要切实能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做好自己,完善自己;其次,制度要从大到小,有学校制度,也有班级制度,有考勤、考核制度,也要有学习、成绩和表现制度等;第三,还要制定能约束学生在校行为的制度,比如,针对学生打架、不帮助同学、不交作业等的制度,这些小制度,比较细化,能让小规模学校的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能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也要有针对老师的教学和考核制度,这就能从根本上督促老师教学,使他们本着提高教学质量这个目标,实施灵活化、个性化的教学。
二、观念要跟上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要么带孩子到自己务工的城市上学,要么就直接到附近的县城、镇子上上学,导致一些偏远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师资流失严重。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者的心理,使他们对自己的学校产生认識上的偏差,觉得自己学校真的不行,从而影射到内心,对于管理表现出消极、应付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小规模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要认识到人们认知上的一般性。不要说学校,就是医院,大多数的信任度也是逐层上升的:觉得县上的医院好过乡里的医院,市里的医疗水平好过县上的医疗水平等。家长选择就读学校也是这个心理在作怪。所以,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第二,要有责任心。作为管理者,责任心的呈现不取决于学生的多少或学校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学生本身。大规模学校有大规模学校要负的责任,小规模学校也有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担当,要以生为本,发展性地教育好学生,管理好学生。总之,在观念上,只要管理者能正确认识,更新观念,采取适合小规模学校的措施,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也是管理的关键
不管是大规模的学校,还是小规模的学校都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质量都不能马虎。小规模学校,势必出现小班额的情况,管理时要求老师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入手,发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用自己更喜欢、对自己更有效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学习,这可能要比统一的教学效果更好,质量更高。我们知道,对于小规模的学校来说,老师的积极性也会受管理者的影响,也会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教学质量是关键,用适合小规模、小班额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小规模学校管理的根本之一。
四、建设小规模的校园文化
硬性的管理永远都比不了耳濡目染的感染和影响。对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老师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感觉到温暖、关注和体贴,所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构建。比如,文明墙,用图文的形式展现一些教育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还可以在墙上贴一些如“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的鼓励性标语,不知不觉间强化学生的心理认知,提升师生的综合品质。
总之,小规模学校有它自己的管理特色和难度,但无论如何,在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师生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从建制度、立新规、树目标、建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管理,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关注,让老师感受到责任、义务,从而在工作、学习中有更积极的态度和目标,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世禄.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之我见[J].山西青年,2018(24):188.
[2]王秀萍.教学点的现状分析与管理策略思考[J].学校管理,2014(3):29-30.
[3]尹清周.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