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古籍编辑出版分析

2021-03-25李晓文

科技资讯 2021年3期

李晓文

摘  要:民俗古籍记录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等内容,对研究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应重视对民俗古籍编辑与出版工作的分析。该文明确了民俗古籍出版意义,即民俗古籍的出版能够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对民俗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此外,该文还根据民俗古籍编辑和出版现状,提出了现阶段做好民俗古籍编辑与出版的侧重点,以期为相关书籍的创编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古籍  整理出版  编辑要点  出版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672-3791(2021)01(c)-0196-03

Abstract: Folk ancient books record customs, history and humanities, which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in China.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folk ancient books. This civilization confirm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ublication of ancient folk books, that is, the publication of ancient folk books can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history.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folk ancient book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folk ancient books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related books.

Key Words: Folk ancient books; Sorting and publishing; Editing points;Publishing analysis

众所周知,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历代都十分重视整理并保存文化典籍。而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大量有关民俗的古籍文献流传至今,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古籍文献是人民睿智的结晶。在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通过整理、编辑并出版民俗古籍的方式,对现代民俗活动探本溯源,使其服务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1  出版民俗古籍的意义

我国民俗古籍的数量和涵盖内容,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在社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当下,对民俗古籍进行整理、编辑和出版,其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1.1 延续发展历史

任何民族立于文明之林的前提都是理解该民族文化,延续并发展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增强。编辑并出版民俗古籍,为现有古籍提供全面保护和大力弘扬,其现实意义有目共睹。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古籍出版,对其精粹进行研究,确保民族发展历程、绚丽文化和广博哲学均可得到真实反映,为文化繁荣提供支持[1]。事实也证明,这样做所带来的影响十分积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为不同思想文化提供交流平台;第二,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1.2 弘扬传统文化

民俗古籍是组成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文化交流与传播,具有无法被替代的价值取向作用。而优秀古籍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自身,而是代表某个领域乃至某种文化。现有民俗古籍,为人们对各民族文化风貌和历史源流加以了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优秀古籍不仅是一本书,更象征着一种文化,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又为民俗古籍增添了神秘感。这也是民俗古籍始终作为世界研究热点而存在,并被用来对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的原因[2]。

而对民俗古籍进行编辑并出版,一方面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支持,使民俗研究具有全面且真实的资料,另一方面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通过妥善保存的方式,避免民俗文化走向失传。研究表明,民俗古籍内容极为丰富,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鲜明,其中,大量资料均没有汉文版本,这也表明对汉文书籍而言,民俗古籍十分新鲜并充满了生命力。随着出版工作的持续推进,文化宝库也将更加充实。

1.3 推动文化前进

古籍是各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所形成文献、书册与典籍的总称,其中,民俗古籍所记载内容以民族习俗为主。研究表明,我国民俗古籍可被分为无字类和有字类,其中,无字古籍又被称为口碑古籍,主要是指各民族口耳相传的史料,其内容大多为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形式以歌谣、神话及传说较为常见。有字古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文所记载文献,另一类是少数民族文字所记载文献。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在《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特别强调,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较高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进行资助。民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国人地域性性格的差异,形成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对民俗古籍的整理出版,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推动中国各民族、地域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进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2  民俗古籍编辑要点探究

2.1 编制古籍目录

出版民俗古籍的难度较其他书籍更大,这是因为民俗古籍不仅与当今社会存在着时代距离,还与编辑存在着语言障碍。要想避免上述困难所带来的影响,在选择古籍编辑人员时,出版社应提出如下要求:(1)精通古代汉语;(2)对基本经典有大致的了解;(3)能够快速且准确地阅读古籍。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对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强化[3]。

在确定编辑人选后,便可由其结合民俗专家的意见,对民俗古籍进行分类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完成目录编制工作,为古籍选题策划奠定基础。以河南某出版社为例,近几年,该出版社借助田野调查、合作征集信息和走访民间民俗艺人等方法,对河南民俗古籍现状有大致的了解。民俗古籍类型包括典籍、考古资料、谱牒、宗教经书和摩崖石刻等。对民俗内容进行记录的古籍,主要以文人文集、地方志书为主。上述信息为古籍目录的编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确定古籍目录后,编纂人员根据专家所给出意见,对学术价值及历史价值突出的资料加以选择,综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条件,可以对民俗古籍分类编辑出版。

2.2 确定古籍底本

即便是内容完全相同的民俗古籍,通常也有多个广为流传的版本存在。在前期准备阶段,编辑应对各种版本加以甄别,确保出版的民俗古籍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民俗古籍涉及范围很广,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就民俗学研究的范围达成一致,因此,就广义的民俗古籍来讲,上自远古先秦,下迄清末,古籍文献汗牛充栋,还不包括金石铭文以及卷帙浩繁的方志。因此,做民俗古籍出版,应有针对性地分类来做,这样在选择古籍底本问题上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笔者根据现有研究和结论,对民俗古籍底本基本按照这样3个原则来选用:一是资料完整;二是文献价值;三是地域特点。

2.3 遵循正确导向

编辑可以不是民俗领域专家,但要肩负起为民俗古籍出版提供导向的职责,要想扮演好把关者的角色,前提是尊重各民族信仰和习俗习惯。由此可见,对民俗古籍进行编辑,其價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传承文化遗产;第二,凸显民族平等政策。综上,只有将编辑工作视为文化工作与政治工作的综合体,才能使民俗古籍的出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少数汉文古籍描写其他民族时,使用了不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称谓,编辑遇到类似情况时,应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相应称谓。在整理民俗古籍时,编辑应当给予各民族习俗以尊重,切记不可被猎奇倾向影响,导致古籍丧失了应有价值。例如,理解并尊重藏族的天葬习俗,做到不渲染、不亵渎;在介绍摩梭人等特殊婚俗时,最大程度地减弱猎奇心态所带来影响,文字处理应做到张弛有度[4]。如果某宗教存在不同教派,在对其进行介绍时,编辑应做到公正客观,不对信徒行为进行指向性明显的描述,不褒此贬彼,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才能使民俗古籍出版价值导向性得到保证。

2.4 拟定出版体例

按照出版形态和出版目的,可将古籍分为3类,分别是普及本、影印本及研究本。在对民俗古籍进行编辑时,可供使用的编排体例很多,要想使古籍价值得到应有实现,编辑应以社会效益、出版经费、古籍文种和整理能力为依据,对可用体例加以选择。

2.4.1 普及本

将普及民俗作为主要目的,由专业人员编辑并出版的书籍,便是普及本,也称大众读本。对民俗古籍普及本进行出版的落脚点,通常是普及民俗,强调利用相关知识,使古籍读本白话化,让读者轻松获得相关民俗知识。另外,在编排体例方面,普及本往往需要大力创新,确保民俗古籍与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保持一致。在出版民俗古籍时,编辑进行了如下创新:第一,通过编者按的方式,对编撰体例进行说明,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第二,内文采用原文、注释、译文方式,三位一体的体例,使普及本更接近大众化、时代化,民俗古籍出版也体现了相应的价值[5]。

2.4.2 影印本

为使古籍原貌得以保存,利用印刷仿真及其他现代技术,在保存原有行款及版式的基础上,对古籍原貌进行恢复的书籍,便是影印本。《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系列等古籍,便对影印出版的模式进行了利用,真正做到了印旧如旧,这也是珍本秘籍能够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2.4.3 研究本

供业内人士进行研究的研究本,强调以影印为基础,通过点校等加工方法,确保长期流传所形成增删可得到订正,随后,由专业人员以文字为切入点,对古籍内容进行挖掘并给出注释。由此可见,研究本是对民俗古籍进行考证、辑佚和辨伪所得到成果的直接展示,可被用来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目前,研究本所用出版体例,主要是译注和校注,对民俗古籍进行出版时,整理者应以独特校注理念为指导,融考据、辑佚和辨伪为一体,真正做到有参校的实用性。例如,古籍有大量年代久远且鲜为人知的人名或地名存在时,编辑应尽量查证并标注出处或对应当今对应地区,如果无法查证,标注“未详”即可;民俗古籍中涉及不详或在当时尚未厘清的情况,可以佐以考古资料或最新研究成果来补证[6]。只有这样的研究本才值得出版。

3  古籍编辑工作展望

鉴于民俗古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古籍内涵的优秀内容对当代价值观导向具有显著借鉴意义。未来,在推动民俗艺术发展和传承中,应对古籍编辑工作形式进行创新,关注书籍装帧设计规范性与合理性。另外,在编辑与出版中,应结合中国民俗特色文化,对书籍内容进行翻译和出版,并关注民俗古籍的国际化传播,制订科学完善的传播发展计划,使得民俗古籍出版更加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

4  结语

由上文所叙述内容可知,在民俗古籍编辑与出版中,应认识到古籍编辑的重要意义,明确古籍编辑在延续发展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前进中的应用价值。此外,该文也对民俗古籍编辑与出版中的工作要点进行了论述,提出相关人员应注重编制古籍目录、确定古籍底本、遵循古籍出版正确导向,并拟定出版体例,凸显民俗古籍编辑出版的社会效益。未来,在古籍编辑与出版中,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出版形式创新和现实内容设计上,确保民俗古籍编辑与出版合理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建义.《民俗艺术的活化与传承研究》书籍装帧设计[J].科技与出版,2020(7):145.

[2] 刘志江.略论古籍重复出版的原因及对策[J].出版参考,2020(2):36-38.

[3] 赵鹰.探析新时期古籍图书编辑工作的坚守与求变[J].传媒论坛,2019,2(5):134,136.

[4] 李爽.潜心磨砺精益求精—— 古籍整理编辑工作体会[J].出版参考,2019(2):17-19.

[5] 徐晨星,李亚军.注重古籍保护促进文化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4):128,133.

[6] 徐华龙.具有探索社会生活专门史研究方法意义的一套丛书——《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策划与编辑出版历程评述[J].文化学刊,2016(1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