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厚重地域文化 营建新学校办学特色

2021-03-25徐正烈

中小学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六艺公民班级

徐正烈

对于一所新建校而言,如何找准特色办学的切入点,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作为沂蒙老区的一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山东省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建校伊始就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丰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资源,确立了公民教育办学特色。四年来,学校扎根沂蒙大地,聚焦公民培养目标,以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点,通过系统设计构建起公民成长教育体系,在立德树人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基于对区域文化的深刻理解,构筑学校特色办学体系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合格公民?这要求学校教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凝练共同文化价值追求,确立公民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把寻找文化基因和生长点作为办学的重要依据和逻辑起点。山东临沂是沂蒙精神诞生的核心地带。沂蒙地区还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弟子有七十二贤,其中临沂就有十三贤,他们曾在这里讲学,传播儒学思想,运用“六艺”课程进行“君子”人格培养,这为我们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遵循上述文化逻辑基点,结合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通过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中蕴含的教育元素进行合理转化,我们萃取出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明礼守法、尚美致雅、崇健图强、御正求真、知书悟道、得慧达变”(简称“公民六艺”,即礼、美、健、御、书、慧)。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培养“有根有魂有中华民族精神底蕴的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并将其分解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有自觉的社会公德、有集体主义精神、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2. 尊重学生发展阶段性,有序设计公民成长阶梯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应按照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设计,以彰显不同对象和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使每个人在每一阶段都能活出精彩。我校依托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天然优势,将学生在校的九年划分为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衔接的四个教育阶段(1-2年级是第一阶段,3-5年级是第二阶段,6-7年级是第三阶段,8-9年级是第四阶段),并按照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形成“六艺星-班级小公民-学校小公民”的成长阶梯。

其一,以月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争当“小院士”为目标,按照“六艺星-社团团员-小院士”的培养路径,让学生通过在学校“六艺院”进行“演、画、练、剪、写、造”等方式的学习,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实现个性化发展。

其二,以班级争先活动为载体,以争当“班级小公民”为目标,按照“六艺星-班级小公民”的培养路径,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内的卫生、体育、学习等管理岗位实践,培养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实现和谐发展。

其三,以校级岗位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争当“学校小公民”为目标,按照“六艺星-班级小公民-学校小公民”的培养路径,通过建立教师小助理、校长小助理工作岗位和机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依托课程教学主渠道,保障特色教育目标有效落地

为保证公民教育培养目标有效落地,我校确立了“九六三”育人方略,即“笃行九年,修习六艺,养成三德”。其中“修习六艺”是指依托学校“公民六艺”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即学会交往、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规划、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同时依靠“公民课堂”落地实施。

1. 系统构建“公民六艺”课程体系

实践中,学校如何将宏观的课程和教育目标落到学生身上,形成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校依据“公民六艺”价值取向,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的转换,形成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公民六艺”课程体系。

其一,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推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公民六艺”学科课程群。其中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与科技、艺术与人生、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社会与生活等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掌握公民知识、养成公民素养、弘扬公民价值、习得公民技能、达成公民能力。

其二,融合实践活动,构建“公民六艺”校本课程。学校以“六艺院”(明礼院、尚美院、崇健院、领御院、国学院、智慧院)为阵地,以月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公民六艺”校本课程,内容包括礼艺、美艺、健艺、御艺、书艺、慧艺课程,其中又分为必修课和个性化选修课。必修课设有礼仪、儿童画、跳绳、剪纸、吟诵、魔方等内容,选修课依托“六艺院”通过社团课程的方式实施,如明礼院下设仪彬社、鼓乐团,尚美院下设书法社、绘画社,崇健院下设竞技、球类社团,领御院下设剪纸、泥塑等社团,国学院下设文学、戏剧社团,智慧院下设趣味创意社、魔方社团等。

2. 全力打造“自主性、民主性、科学性”的“公民课堂”

学校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起以“自主性、民主性、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公民课堂”,同时依据学生在校四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采用教学、助学、导学、自学四种教学模式。如在1-2年级侧重教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3-5年级侧重助学(问题引领,同伴互助),在6-7年级侧重导学(学案诱导,任务驱动),在8-9年级侧重自学(精讲精练,自主生成)。除此之外,学校还围绕公民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需求开展问题化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重点处、难点处、展示处、拓展处设问,体现由易到难的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随着每个教学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自主能力也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策划多维度实践活动,助推特色教育走向深入

1. 开展全方位理念渗透,凝聚公民教育价值共识

为了在校内实现公民教育的最大认同,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念的宣传渗透。如针对教师群体,我们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利用周一研讨会、周五大例会、班主任会、党员大会、全体教师会、骨干教师集中学习等各种形式的会议,解读学校办学愿景,宣扬公民教育理念;通过定期举办“杏坛论道”“百家讲坛”活动,书写“经开师语”读书心得等,使公民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位教师心中。针对学生群体,学校每年的开学致辞和毕业致辞都围绕“公民教育”主题展开,通过“成长,需要不断唤醒自己”“让我自己来”等兼具激情和理性思考的宣讲,激发学生成长意愿和发展内驱力。此外,学校还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身边故事,举办校园手机摄影大赛,通过校报、校园网、学校公众号开辟“微故事”“微视频”专栏等方式,宣扬发生在经开人身上的温暖故事和奋进状态,引导师生将公民教育理念贯串每日的学习和生活中。

2. 实施多形式自我教育,唤醒学生生命发展自觉

当前,学生大多处于“被学习”“被管理”“被成长”状态,自主意识、自我教育能力显著不足。我校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中,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例如:学校按照分层原则将学生组织划分为班级、社团、六艺院、校级岗位等不同层级,依据学生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和岗位实践。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表现每周从班级中評选出明礼之星、尚美之星、崇健之星、领御之星、学习之星和智慧之星,从中择优推荐成为教师小助理(即班级小公民),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与监督;每月由班主任推荐两名教师小助理成为校长小助理(学校小公民),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如楼梯岗负责秩序维护、餐厅岗负责服务学生就餐等,任期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协商、参与民主决策等,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公民意识显著提高。

又如:学校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新生入学后,教师会指导学生在班级内自主制定小组文化和小组规则,然后共同宣誓生效;学校在出台各种纪律、规则,举办各种礼仪、文化活动时,也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和决策。通过参与相关活动的决策与实施,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显著增强。

(编辑 王淑清)

注释:

①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推进县域教育特色化发展”(课题编号:VZ15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题“中小学‘未来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CSDP18FS31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六艺公民班级
班级“无课日”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御风六艺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六艺”之“五射”新考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