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城市群商道发展演变及其对外传播研究
2021-03-25陈钰曦
陈钰曦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是东盟的重要结点,也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本文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商道文化层面对其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尝试厘清北部湾城市群商道的发展脉络。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面向东盟和东南亚各国开放合作的重点片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沟通交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部湾城市群作为沿海沿边地区,对外贸易频繁,从古至今的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商贸文化。
北部湾城市群商道历史发展特点
北部湾城市群恰好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当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也是历经曲折,经过不断地规划和政策实施,于2017年复批北部湾城市群这一国家级城市群,这也是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发展的肯定和鼓励。
汉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北部湾地区早期开发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合浦港等地划分为与东南亚各国开展大规模海上经济贸易往来的起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广西北部湾这一地区迎来了海上对外开放,开始逐渐与其他国家交流学习,并进入了早期开发期。但它不是一种地域性的自发行为,而是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和经济辐射的结果。
唐宋时期——北部湾地区对外交流的空前繁榮
追溯到唐朝,该时期政府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并重视和鼓励商人和市民大规模开展海外经济贸易,因此,广西北部湾地区也迎来第二次海上对外开放及开发的机遇。在唐宋时期海上贸易通道逐渐打开的背景下, 广西北部湾地区城市的经济贸易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快,其对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景象。
清末明初——北部湾地区政策转型与重构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正在进行转型。北部湾地区市场状态,是这种转型的一种折射。北海、龙州、梧州、南宁的开埠通商,使北部湾地区逐渐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系在一起,西方列强主要通过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来夺取市场空间。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交通、税制、环境、组织管理等要素不断完善,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市场的前沿阵地。
改革开放后——顺应改革新风,北部湾再续辉煌
北海市(含防城港)于1984年被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广西北部湾地区顺应这一东风,努力发展经济贸易,这一时期的广西北部湾城市再次崛起。紧接着2017年国务院复批北部湾城市群,该城市群的港口发展等一系列经济贸易措施成为带动广西及周边区域发展的新方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增长极逐步形成。
北部湾商道海洋经济生态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国务院于2017年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可见北部湾城市群具备一定地域优势和历史因素,经济发展在该区域应是核心工作,因此对这一经济生态展开探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北部湾城市群商道历时悠久,在历史文化的熏陶和积淀下逐渐形成可北部湾海洋经济生态,而这一“生态”的表征模式体现在北部湾经济的方方面面,北部湾地区经济生态表征系统是成系统性渗透的直达内里的。
生态表层——各项经济政策
各项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政策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货物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在世界科技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即大力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中国临海经济带发展,促进国内外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交融互通,从而达到互惠共赢的交流模式。同时为促进国家间有效交流,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在政府和市民们的支持下顺利开展,作为北部湾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南宁”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生态内里——经济文化熏陶
基础的经济政策的下达让北部湾地区民众能够明显感受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变,如何将经济文化有效地传承下来也是民众们思考的重心。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产业的带动,同时也需要不断将经济发展深入民众生产生活中去,在经济和本土文化地交相辉映下,衍生出一系列的符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特色的节日,如钦州国际蚝情节、北海珍珠国际节等。
生态中心——地区民众经济文化内核
为丰富研究的科学严谨性,研究发放问卷对北部湾地区海洋文化的民众了解度进行了探究。民众大多对北部湾地区的第一印象为景色优美、尚在发展中,可见对北部湾地区的初印象大多停留在经济表层生态层面。在研究发放的问卷调查中,根据设置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半数以上民众对于广西富有经济特色的节日还是比较了解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北海珍珠国际节占比37.17%,其次则为灵山荔枝节占比36.28%,可见广西的特色经济产物以然逐渐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北部湾地区的沿海贸易商业,70.8%的民众认为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是贸易市场主流,同时民众认为海洋养殖业也很重要,在问卷中占比66.37%,其次依次为海洋盐业、海洋装饰业、海洋矿业等。北部湾地区内涵多个美丽景点,现阶段都被政府及当地民众保存下来,在设置的问题中,绝大多数民众对于北部湾地区美丽经典的认知度还是比较高的,如北海涠洲岛认知度占比84.07%,北海沿海红树林占比第二,达66.37%,钦州三娘湾、防城港白浪滩、南宁青秀山也是民众所熟知的。在对北部湾地区基础的海港设置的问题中,问题设置为“北部湾地区地处沿海,正是我国与邻省、周边邻国进行贸易的窗口,请问北部湾港由以下哪几个港口组成呢?”北海港、钦州港和防城港在民众的选择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却仍有近十分之一的民众选择了选项中不正确的崇左港、玉林港,可见少部分民众对于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
中国海洋经济生态建设与对外传播
基于对北部湾海洋经济生态的分析和考究,我们可从对外翻译的视角对中国海洋经济生态建设提出一定建议。对于海洋经济中,与民众生活最为贴近的则是滨海旅游这一贸易产业,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世界各国以及泛北部湾国家的旅游交往日益密切。然而,从北部湾的各旅游胜地现状来看,目前北部湾地区的国际化水平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如果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存在不足,不仅会造成国外游客的误解,更会影响到北部湾城市群这一国家级城市群的对外形象传播。在新时代国家倡导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北部湾地区的商业发展愈发得到重视,然而,受限于商业发展的历史曲折因素,外语宣传仍然较少,对外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建议政府支持一批具有活力地当代传播学家、翻译学家参与传播和宣传,较多融合现代多媒体,打造现代化的宣传效果;建议传统和新媒体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将北部湾商业向世界展示;建议广大翻译爱好者、翻译专业学生将目光投向北部湾传统和新时代商业形式的对外翻译,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结 语
近年来,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如何加强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课题,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相关研究。中国要生存,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强对外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但对外传播不能仅仅只靠国外学者的努力,同样,中国翻译传播工作者理应义不容辞的挑起这份重担,为确保翻译质量,也可同时进行国内外协助合作,这也不失为一类好方法。
[本文系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W2020056)阶段性成果。]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