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03-25陶荟春

考试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

陶荟春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部分,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渠道。为了能够适应当下课程教学的形势,教师应当简化文言文的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能够正确指导学生展开分析。在课堂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深挖教材资源,确保课程教学的完整性。文章先说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再叙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最后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让初中文言文教学诗意绽放。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 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不断地推进,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开始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由于文言文的作品当中不仅涵盖着古人智慧,而且其还蕴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对提高初中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怎样有效开展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基于此,笔者将粗浅地探析初中文言文教学,希望可以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基本思考,并且尝试提供基本教学的方法。

二、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文言文涉及的文章大部分为历史经典,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抓住重点的内容,来梳理文章结构的脉络,以此来帮助初中学生了解作者思想感情。文言文具备复杂句式结构,能够表现出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这就是初中文言文教学重点,教师需要对其着重规划设计,指导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学习,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此外,除去一般句式结构和文章的层次之外,文言文难点还能够体现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虚拟词等,在翻译句式以及词语方面需要与整个段落相联系,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深挖和探索词语在文章当中的含义。同时,因为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类型比较多样,具有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定语前置等种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逐一为学生进行解释,加强对文章细节分析以及理解,突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以此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三、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缺乏阅读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文言文水平较低与阅读的习惯有关系,在中国现代社会学生均喜欢借助于平板等电子设备辅助学习,借助于现代信息工具提高学生学习速度,对纸质版教材不会产生兴趣。每天均按时展开阅读活动的学生较少,每天坚持阅读语文文言文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他们会缺乏良好阅读的习惯。然而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学科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初中的学生来说,其是不能够放弃的,否则中考要想拿到高分不能够实现的。语文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其阅读的习惯也略有不同,他们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阅读,循序渐進地将文言文的知识点有效使用在生活实际中,感知比较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二)课堂参与度低

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情况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只是在座位上听,整堂课均没有多少互动,学生只知道记笔记,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刻,还不能够举手进行发问,使得教师也不能够很好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文言文与初中学生所处的时代较久远,其很难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欲望比较弱。加之文言文篇幅比较长,其中还会含有通假字与词类活用等,将其记住是比较难的,在考试过程当中,文言文的题扣分较多,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失掉信心。

(三)忽视学生差异

因为初中生的语文基础以及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语文文言文理解还会各不相同,初中语文教师如果只是按照统一教学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长此以往,初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就会降低。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其会希望语文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文言文知识,丰富文言文的知识面,以此来获取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会希望教师可以加强关于文言文方面的基础教学,适当指导这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技巧。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实际的学情,按照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均能够有所进步,这样才能够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四、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诵读教学,加强对意境的理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不仅会“其义自见”,其“情”也会自见。在文言文当中,隐藏着丰富的情感、优美的音律,倘若不经过深刻吟咏以及反复地诵读,又如何能够具有深刻体会呢?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丰富情感的体验,强化内涵体会。教师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当中应当重视形式的多元化,譬如小声诵读,上课之前预习时应当默读,下课之后需要根据记忆进行诵读。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采用配乐读、对读、分角色读以及自由读等方式。初中语文教材挑选文言文往往都为篇幅比较短的文章,通常经过多次诵读,再结合课文的注释,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基本能够理解文章大体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指导学生来诵读文章,培养学生文言的语感,加强他们对文言意境理解。在指导学生诵读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字音要读准,文言文中一些字读音与现代文当中字的读音略有不同,这类文字被称为“通假字”。这类字读法不同,含义还会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通假字。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执教《论语》这一内容时,该篇课文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譬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中的几个“知”字,其含义就是不同的,其读音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倘若教师不加以提醒,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混淆,对语句理解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在字音的方面多加指导和留意。第二点,断句应当准确。准确断句对文章句子理解还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重要的细节。譬如,在《陈涉世家》当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这一句话。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此句话时会不知所措,不可以准确地停顿。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断句:“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如此断句,学生很快明白此句话的意思,清楚“渔阳”就是地名,“闾左”就是指人。所以,通过准确断句才可以理解篇章。最后,需要品读神韵。文言文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之美、情感之美以及情怀之美,这些“美”元素需要细细品读才可以体悟。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