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

2021-03-25李双青

新型工业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技能

李双青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0 引言

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和真善美的结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每个专业领域里,都天然地蕴含着真善美元素;所有的真善美元素,又都自然地归属于各个专业知识的领域。这是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一段精彩论述。而高职学生多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即在思政课程中,系统地接受价值塑造;专业课程的品德塑造作用,历来都有,但多是无意识的、随机的以及不系统的。在当下“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国家教育战略环境下,工科类课程也急需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协助培养具有科技报国情怀的人才[1]。

1 课程思政背景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装备制造大类的专业课程属于工学类课程。笔者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采用适宜的授课方法和渗入途径,在课程知识点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致力于达到德技并修、育训结合[2]。

2 确定课程思政目标

2.1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为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核心知识的获取、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精神的养成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专业教师、实践教师以及思政课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采取以下方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一、团队集体备课,转变思想认识。团队成员集中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课程思政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内涵和开展的必要性。二、汇总各自教学过程中的思政素材,案例、图片、视频和微课等能体现思政元素的资源,把零散的思政资源集中起来,并且与专业知识点相对应,充分利用每个教师的资源为整个课程所用,丰富课程。三、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逐个项目逐个任务详细分析,对知识点再次系统梳理,挖掘其中蕴含的却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渗透的思政元素。四、加强日常教学和生产实践中的积累,动态调整课程的思政资源库,及时更新和完善[3]。

2.2 确定思政目标及所结合的课程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以及课程团队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确定了《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的思政目标,并且经过系统地分析和梳理课程内容,列出了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见表1(为概括性总结)。

表1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蕴含的思政目标与对应课程内容

3 课程思政融入途径

课程思政要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渗透,而不是简单的语言描述与PPT播放,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一定量的技能训练等适宜的方法,在教师的带领、引导、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练习、分析、训练和考核,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自身得到相应的结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思政融入方面,经过教学实践以及调研,不断调整完善教学方法,总结了该课程的思政融入方法。

3.1 爱国情怀

采用案例法、启发式教学,通过《中国制造》《走进主战坦克超级工厂》等素材,以及校企合作的兵工企业中大国工匠攻坚克难解决技术问题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

3.2 科技报国

采用启发式引导、技能大师现身说法,通过身边的榜样“车出金箍棒绝活”的某型号大炮中细长轴的车削为例,以及观摩技能大师镗削某型号火炮的炮筒,引导学生热爱专业、致力科技报国。

3.3 工匠精神

采用案例法、大国工匠现身说法、技能训练过程中融入、言传身教的途径,在技能训练中练就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品质;教师言传身教体现工匠精神;身边的大国工匠开展讲座,讲授自己的成长经历;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学习中,典型零件加工案例中渗透工匠精神[4]。

3.4 兵工精神

采用案例法、启发式引导,结合院系的发展经历、兵工特色文化,以及校企合作的兵工企业中典型产品的加工所需的刀具、机床和加工方法的选择为例,渗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兵工精神。

3.5 职业素养

采用技能训练过程中融入、言传身教的途径,在教师言传身教以及学生实践训练中环境熏陶。

3.6 科学的思维方法

采用研讨式解决问题、技能训练的途径,在刀具几何角度、刀具的材料等知识点讲授中,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更高效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

4.1 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

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并不能深刻认识课程思政这一方法的重要性,仍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高校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者、建设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功能,不能充分利用专业课这一主战场,不能守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因此,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备课、分组讨论和公开课等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育人功能的认识,强化专业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认识。使专业教师积极主动承担起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学科育人。

4.2 正确认识高职学生的可塑性

大学生群体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接受信息和新鲜事物快,很容易受不良信息、负面思想观念的侵害,出现道德失范和诚信危机等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构成威胁。但是这一群体可塑性强、心智逐步成熟、思想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仅凭借思政教师的力量并不够,还需强化专业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专业课占比80%左右,专业教师学科育人有先天优势,把好课堂教学这一关,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格完善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5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方式探讨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如何评价,是一个新兴的复杂的评价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结合专业,认为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虽然很难用数据进行量化表达,但评价方式可采取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课程期末考核、在校表现以及顶岗实习和就业后岗位中的表现来多维度评价,评价主体结合学生、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自我评价和用人企业评价等多元评价,尤其是用人企业评价,应该是长期性的跟踪性评价。评价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要求专业中多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考虑理论考试、技能竞赛、综合展示与调查问卷等方式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层面的改变[5]。

6 结语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专业教师而言,即是要学科育人,通过专业课程尤其是课堂教学,在注重学生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对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专业课教师可在工作态度、教学素养、价值观渗透等方面来体现,在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来具体展现。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路径,还有待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这将是笔者课程建设中的一大任务。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