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消费品中的典型设计创新案例赏析

2021-03-25赖顺发苏惠斌

新型工业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赏析设计

赖顺发,苏惠斌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0 引言

新时代,新事物,新的定位、定义和方式。新环境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变化,设计类行业对于市场风格潮流趋势和用户生活方式等研究的深入,实体类新品的设计与开发更加重视消费和审美品位升级、体验层次和价值维度升级、质量和功能提升、时代热点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现状诉求的适应或引导。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引领下,生活消费升级使得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无论是工信部在政策上大力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全领域深度合作,还是商业设计师群体的消费品新品类创新设计释放,以及设计大赛对于优秀概念创意类生活产品的挖掘等,都为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让人心动且欲购买的优秀创意产品,蕴含诸多价值和启发意义,值得设计工作者去不断研究和实践、借鉴及转化。

1 产品赏析对象选取的方式

产品赏析即对特定产品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解读,其有助于考察和培养设计人员的观察思考、分析梳理、审美鉴赏及设计思维逻辑等方面能力,对积累设计创作的灵感题材来源也大有裨益。此次作品案例的选取途径来源,第一,线上电商网购平台现有的典型热销商品,热销表现如高销量品牌形象产品、潮流网红爆款、特色潜力品、日常高频率用品、市场迫切需要、塑造新的体验、有价值且有益,分析这些已经投入市场使用的商业案例,实际应用性更强且主打特色优势卖点和升级之处较为明显;第二,设计大赛获奖的典型概念性强的优秀作品;第三,工业设计行业相关平台的热点报告中宣传的产品,从以上途径中亦可发现痛点问题、寻求多方借鉴。以上赏析对象都具备作品特质,且属优秀作品,值得设计人员用心研究、汲取经验智慧。

本次赏析所选取的具体产品案例,品类上属于家居与户外环境下皆便携的生活消费品;性质上属于市场消费规模和用户需求潜力较大、相对优秀的刚需型创新作品。案例的特点,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及休闲方式,体积小巧便携、空间尺度的灵活适应性强,易于使用和清洗,体验令人感到更贴心周到、健康愉悦等[1]。据上品设计微信公众号在今年10月推送的“DT财经联合天猫小黑盒发布的《2021新品消费调查报告》”提到,在日常消费品中,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比重较大的新品类新品依次倾向于衣服鞋子、饮食、化妆护肤、手机电子、玩具收藏、家居家电、配饰、户外运动类产品。于此,本次赏析选取的具体案例对象为化妆护肤类商品男用有色潮流剃须刀,同时也是参赛获奖优秀概念设计作品,关注特定目标用户生活方式、生活状态、背景问题及需求本质。

2 产品鉴赏标准确定的依据

在进行赏析案例前应有一定的赏析评价标准,包括从何角度、哪些要素分析,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以便更自觉地去理解认知设计。目前对于优秀设计品评价鉴赏的标准有很多,有相对或绝对的(国内外大型设计竞赛评奖标准),有个人研究或实践经验下的设计标准,这些评价鉴赏标准在整合包容性、协调性等方面有较大的优点,但在设计评价要素的逻辑思路次序上欠缺一定的统一明确性,有待进一步探索、调整以更加明确。本次鉴赏标准确定的依据以几大设计竞赛作品获奖的评价标准为主,适当结合好设计十原则、设计评价相关文献、案例分析及归纳总结等方法途径。设计大赛类型结合iF、红点、IDEA、G-Mark、K-DESIGN、红星奖、设计智造大奖、亚洲设计奖等,征集的获奖作品性质包括概念创意设计、商业性商品设计等类型。因此,所确定的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客观,整合考虑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的切实真需,涉及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售后服务者等角度;重点塑造和体贴用户使用过程前、中、后的整体舒适体验(生理、心理、思维);重视多维度的价值创造,创新价值与精神人文价值、用户层面的物质实用和审美及情感体验价值、商业发展层面的经济价值、社会层面的和谐及可持续价值等[2]。

3 产品多维度鉴赏要素的逻辑思路次序

关于优秀创新设计作品的关键设计要素鉴赏逻辑次序,站在使用者角度来看,由内而外的排序方式,依次包括立意的创新性、技术的适应性、人机的易用性、外观的审美性、价值的延展性等几方面要素,各自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及特点。

立意的创新性,一般着眼于背景原因、高层面、深内涵、鲜明独特、新颖典型等特点,结合品牌及营销策略,涵盖了设计师对特定主题的破译或定义[3-4],重视有效解决生活实际刚需和潜在需求的本质、高质量高品位升级需要、积极符合时代趋势与社会热点、细微情感感悟等方面,奠定作品的中心思想、设计目的及目标基调。创作之前的立意几乎决定创意设计品能否成为优秀作品。

技术的适应性,指向的本质是人的物质需求(生理、行为),首先最基本的是在内部结构、机电技术、材料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合理可用性、安全性、功能及品质良好、稳固及耐用性、巧妙性,然后就是实用性、价格合理经济性等。

人机的易用性,反映了使用方式、整体体验的创新,需注重用户在特定环境场景中使用过程(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人性化、健康性、舒适宜人需求,塑造身心的荣誉感、愉悦感及幸福感(温暖、治愈、安宁祥和、效率),如轻量化、易于拆装等。

外观的审美性,要求对造型独特、美感的创新,造型可以在平衡市场可行性、用户需求可行性、生产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基础上超越时间、空间及尺度的限制。艺术美感方面指向的本质是人的精神需求(心理、思维观念、感官、情绪),首先注意外观形态的正确、整体、和谐统一,表现在设计风格、造型艺术语言、大轮廓形态、线条空间走势等方面;然后是美感的生动感染力、高端大气档次感、时尚趣味等品位,展现物品外在光荣的高颜值、美学传播价值。

价值的延展性,反映对社会热点现象的关注,关怀弱者、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再生价值、文化印记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产品终要被废弃,我们无法完全保证一个产品能一直使用几十年而不出现问题,但我们可以在设计阶段尽可能周到地去考虑使用前、中、后及废弃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基于既定鉴赏要素逻辑的典型设计作品案例赏析

设计赏析是产品调研与定位、产品造型设计等过程完成之后的评价环节,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产品设计创新表现思路的进一步反思、完善。设计创新的方式一般基于特定用户使用场景,以同理心和爱心对真实用户的行为习惯、心理偏好、思维、感官等方面需求进行较为体贴的关怀、适应或引导。创新的具体方法,常见典型且运用较广的有技术整合创新型设计、仿生设计、国潮风格、小而精新品类创新设计(捕捉时髦生活方式,关注人的行为细节需求)、简约型设计;不太常见的如逆向思维型设计。接下来基于上文既定鉴赏逻辑及个人护理产品案例来简要赏析,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有个护商品,男用有色潮流剃须刀(见图1),佳简几何公司设计的有色潮流“MINI”剃须刀,展现文化、时尚、生活、技艺和品质之美,促进小而精品类消费品发展,实现现有消费品工业的升级创新、高质量发展,月销量高达十万台,获创新创意消费品金奖、日本优良设计奖等。主题立意的创新性,整体把握了新品定位、定义、取名等的独特和巧妙,结合品牌营销策略主张“打造都市个护潮牌,满足美好生活的潮流个护新体验,设计年轻时尚潮酷、小巧精致、有趣百搭、有声有色的剃须刀,给年轻人的成年礼”,迅速且合时宜地受到Z世代和千禧一代年轻人(追求敏感而多样、融合精神文化内涵及给人眼前一亮的精美体验)的生活状态、心理等特点的欢迎,方寸之间表达时尚趣味且好玩的艺术形式作为大学生、初入职场年轻人和更多品质生活爱好者的成年赠礼,也隐喻了希望生活进程有声有色[5-6]。技术适应性和人机易用性,提升了用户使用中的人性化、舒适性的美好体验,该剃须刀的内部结构高度集成设计,全身防水性能;电池寿命长、续航持久且安全、快速充满电、正反盲插Tpye-C充电口、电机噪音低,有防止过充等误操作安全保护;合金刀刃剃须稳定利落;开放式刀网更贴合面部,剃须效率全面升级;整机为高品质锌合金结合电镀烤漆,口袋携带方便、握持手感贴合轻松。外观的审美性,62mm*52mm的尺寸与AirPods Pro充电盒差不多大,视觉和触觉及空间感的轻量化;通体形态轮廓圆润优雅,多样化简约风格配色及包装更显“体面”,新鲜活力主题色贴合年轻人消费调性和个性偏好,电镀银、熔岩橙、复古绿、太空白等题材的间接转化。价值的延展性,用起来有声有色,握在手中展示时更像精美潮物、时尚符号,美化和增添生活情调、带给人产品本身以外的愉悦和幸福感,彰显主人品味,兼具创新、实用、审美、经济及社会文化等价值。

图1 有色潮流剃须刀商品

用户对创新产品需求多样,设计者需加以区分可行的基本需求、必要的升级需求及痛点需求,新品首先的影响要素立意很关键,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购买欲和印象好感,认知的新鲜度及好玩有趣、品质体验好不好、物质性和精神性及情感情绪价值方面值不值、艺术美感的魅力大不大、潮流风格趋势方面火不火等要素共同为优秀新产品新设计的市场、用户及社会文化欢迎度打下基础。

5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体会此次产品案例赏析,设计品的评价鉴赏逻辑其实也可看成是产品设计创新的思路逻辑,由内而外的方式不是一种唯一的评价或设计创新方式,但对于培养设计认知理解的自觉性、设计创新的流畅性、设计塑造的整体性、设计价值及体验形成的相对系统性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使用起来相对简单,无论是资深的一线设计师或经验青涩的初级设计师,大都可以比较迅速地适应、运用。通过大量有效的鉴赏分析优秀设计作品,有助于积累丰富的创意题材、提高设计审美借鉴能力,不断完善设计创新及表现力。

猜你喜欢

赏析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书画作品赏析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