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3-25左育红郭娟华谢毅强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吉安市设施

左育红,郭娟华,谢毅强

(吉安市农业农村局,江西 吉安 343000)

吉安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市,蔬菜资源及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具有发展优质蔬菜的良好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永丰、泰和、新干、吉安县等为主的蔬菜种植区。蔬菜产业作为吉安市 “六大富民产业”之一,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城乡“菜篮子”供给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吉安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为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吉安市蔬菜产业现状

1.1 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市围绕“菜篮子”供应保障和特色蔬菜产业,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61万亩,总产量261万吨,产值53.3亿元。

1.2 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农户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巩固老蔬菜基地的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新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进蔬菜钢架大棚以及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生产设施建设。目前,全市设施蔬菜面积12.58万亩,其中2020年新增设施蔬菜基地面积6.03万亩。

1.3 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吉州区、青原区等中心城区为主的城郊蔬菜集中产区和永丰县、吉安县、泰和县等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区,形成了县(市)近郊精细商品蔬菜带和远郊特色蔬菜产业带的良好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了“井冈系列”“吉安系列”“县域系列”三大系列共11个蔬菜大品种。

1.4 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2020年全市新增蔬菜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8个,有机转换认证产品2个,富硒食品1个。目前在有效期内的蔬菜绿色食品9个,有机农产品1个。永丰蔬菜、泰和竹篙薯、泰和酱菜已获得地理标志商标保护认证,登龙粉芋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曙标”牌竹篙薯、“永丰”牌蔬菜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菜粮争地凸显,产业发展受限

2020年以来,为了确保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政府出台文件规定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且2021年江西省下达了吉安市粮食生产任务为960.15万亩,比上年度增加了16.5万亩。而蔬菜种植对土壤性质要求比粮食作物更高,且设施蔬菜一般需求集中连片耕地,菜粮争地矛盾凸显,可用于发展蔬菜种植的耕地不断减少。

2.2 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蔬菜种植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产业,易受种植管理、价格波动、设施条件和自然灾害等多种风险因素影响。设施种植虽然可以抵御部分自然灾害,延长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能,但是由于前期建设和投入成本较大,绝大部分种植经营主体建设设施大棚积极性不高,此外发展设施种植对地形地块要求严格,大面积推广难度大。吉安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在蔬菜种植面积中的比重不大,大部分蔬菜基地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落后,对不利气候和复杂的市场需求应变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2.3 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吉安市大部分蔬菜种植区规模化种植水平还较低,主要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农户自身经营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有限。龙头企业少,贮藏、保鲜、加工等环节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产后增值能力不强。分散性的经营,种植的随意性大,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建立稳定畅通的供货渠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有时货源紧缺,价格提升,有时供大于求,价格大跌。

2.4 产销信息滞后,经济效益不高

县区蔬菜产品销售习惯单打独斗,在供求关系上未形成有效信息对接传递,产销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未经市场调研,易造成产品滞销积压或产能供应不足的现象。如2020年上半年种植辣椒的经营主体因上年度辣椒销量好,扩大种植面积,碰上上半年疫情,基本上都亏损;下半年因全国辣椒种植面积减少和天气影响等原因,辣椒价格突破近五年来新高,而全市辣椒种植主体因上半年亏损减少了种植面积,未能赚取这波辣椒种植红利。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品种轮作方面跟不上市场需求信息,受市场供给及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淡季蔬菜供应不足,菜价偏高,市民难以接受,致旺季“菜贱伤农”。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基础设施

连续稳定的政策扶持是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保障。吉安市应将蔬菜产业发展纳入财政扶持范围。围绕区域优势品种,制定产业扶持措施,重点扶持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鼓励蔬菜种植、加工企业提升基础设施化水平,建成能排能灌、产业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的标准化基地;协调金融机构设立设施蔬菜小额贷款,保障主体生产投入;将蔬菜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增加蔬菜参保品种,加大政府保险补贴力度,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3.2 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研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心城区等蔬菜主要市场的周年供应缺口,合理计划安排种植茬口,充分发挥设施蔬菜春季提早上市、夏季避雨栽培、秋季延后栽培和冬季保温栽培的优势。建立健全蔬菜流通体系,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统一规划,试点示范集中连片发展,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等蔬菜产业经营模式,推进订单农业稳步发展。创新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模式,尝试以国有资产推进设施蔬菜建设,由县属国企融资建设蔬菜基地大棚,通过招商引进龙头企业进行产业服务,由职业菜农租赁经营,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立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蔬菜基地,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页专栏,或借助互联网专业平台,实施设施蔬菜产销信息共享,使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提高吉安市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培育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育,经常性地组织市、县、乡技术干部、蔬菜大户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经验,切实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养一批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才、蔬菜种植能手、蔬菜产业发展带头人以及农业企业管理人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蔬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柔性聘请产业专家和技术能人成立蔬菜产业技术专家组,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带动提升本地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先行扶持一些蔬菜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进行特色蔬菜、设施蔬菜生产集群试点,全面总结生产经验,搭建蔬菜产品成果交流平台。

3.4 推进品牌建设,畅通流通渠道

一是突出品牌建设,注册蔬菜产品县域商标,积极推动蔬菜基地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二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县域蔬菜品牌。二是推广蔬菜商品化处理,支持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建立预储、分级、包装等初级生产线,对蔬菜产品在上市前进行分拣、净化、包装,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和产品形象。三是强化宣传推广,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交易洽谈会;加大在数字媒体和平面媒体上的广告投放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全面开拓市场,重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需求消费市场,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与出口食品原料基地。

3.5 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

建设一批集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市场开拓、运营管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完善蔬菜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引进、扶持一批蔬菜营销、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加工业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延长蔬菜产品产业链。建设一批农业生产体验园、鲜果采摘园、农业科普基地等,衍生出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型农家乐,将蔬菜产业示范园与生态、科普、康养、观光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旅游”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实现三产融合。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吉安市设施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民生设施非“摆设”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