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村”越来越红火
—— 记省人大代表吕湖泳
2021-03-25通讯员
/ 图 晓 理 通讯员 小 敏
“今年,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作为一名任职逾十年的基层村支书,我全程参与了脱贫攻坚,也亲眼见证了这几年农村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今天,就今后乡村振兴工作提两个建议。”在汕尾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会场上,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充满自信,侃侃而谈。因为,在他的带领下,原来的省定贫困村新山村通过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基层组织强起来了,农村经济旺起来了,乡村面貌靓起来了,红色记忆也“醒”过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的建议有这些年脱贫攻坚实践的支撑。
施六策壮大村集体经济
真正振兴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化农村“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吕湖泳认为应从六个方面着手:
措施一、以政策补贴、银行放贷优惠形式设立启动资金,指导村集体建立土地流转中心,统一规划布局土地流转。措施二、鼓励在产权明晰基础上,通过合作制(村级)和公司制(乡镇级)等形式,成立农业、建筑、运输、外销等经营实体,通过集约经营解决缺劳力、技术、资金问题,引导外出村民回村建设。措施三、土地流转给集体,村民可收取流转费用,还可集体耕作使用,分配上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确保农民充分享有合作社决策权。措施四、扶贫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应尽可能支持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将村集体落实为扶贫的主体责任人。措施五、制定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扶贫干部主要职责中应纳入发现和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一项,带领共建集体经济。措施六、加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大保险补贴力度,同时,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对接,推动农产品品牌培育。
用五招继续建好“红色村”
我省有60个省定贫困村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后续规划不明晰、人才资金短缺、产业发展未跟上等问题,不同程度制约着红色村的进一步发展。吕湖泳认为有五个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加强规划衔接保障。加强整体统筹,建出特色、串联打造。如以成型红色村为中心,串联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规划路线、支持配套,并列入政府、学校、企业等党建计划,加强发展后劲。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将规模较大、建设成型的红色场馆列入事业单位,由当地文化单位统筹管理,专职讲解员、宣传员等纳入正式编制,定期组织培训、交流、调研,推动更好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专项资金保障。参照设立脱贫后五年过渡期,将红色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日常维护,列入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减轻衔接期资金压力,集中精力规划发展村内产业。
加强文旅产业发展。着力解决各村在发展特色种养业、观光农业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统筹指导与企业合作,做好文化景观创意、产品开发、文旅融合规划,进一步增强特色,丰富产业结构。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大对外宣传对内教育力度,统筹开展视频拍摄投放、新闻采写刊发,完善沿途指示规划,调动村民积极性,提升村民文化综合素质,实现乡风民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