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表通道:3分钟发言背后的“履职轨迹”

2021-03-25

人民之声 2021年2期
关键词:潮剧粤菜

本刊记者 晓 理

谈疫情防控、谈文化建设、谈乡村振兴、谈科技创新……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只在1月25日下午安排了一场“代表通道”,9位站上“代表通道”的省人大代表每人只有3分钟的时间回答媒体提问。3分钟虽短,但有这些年来扎实履职的沉淀,每位代表的回答都是“干货”满满,都有一段值得回顾的履职“轨迹”。

周 琳:打造公共卫生的“精锐部队”

去年春节期间两次写下“请战书”申请驰援湖北疫情防控前线,作为广东省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首批队员,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周琳是广东援鄂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她在发言中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记得当时在荆州,有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病得特别重,我们在大后方的有力支持下,十几位医生和护士轮番抢救和治疗,终于将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病愈之后,她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跟我们的医务人员合唱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她说“没有祖国,就不会有广东医生千里驰援湖北,救了我,救了我的全家”。

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周琳很清楚,很多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尽管一开始可能跟我们相隔万里,但对“地球村”而言,其实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广东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所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只有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保障,才能更好应对重大疫情的挑战,才能真正保护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抗疫前线归来,周琳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马不停蹄地到省内外多地作公共卫生方面的调研。去年底,广东在全面总结抗疫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周琳是主要推动者之一。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防控救治能力短板,对标对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高地,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真正筑牢广东公共卫生的防护大堤。

按照周琳的设想,作为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广东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项目的定位是既具备平战结合、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又兼培训实训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功能。而省高水平疾控中心综合建设项目,目标是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省级高水平疾控中心。周琳期待项目尽快立项建设,以打造一支公共卫生的精锐部队,更好地服务广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好人民的生命健康。

郑舜英:为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再次“登台”

郑舜英

周 琳

继2019年后,郑舜英再次站上“代表通道”。作为潮剧传承人,潮州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主任郑舜英今年的主题继续聚焦在弘扬潮剧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相同的主题,郑舜英有了新的演绎。因为,她更有底气了。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潮州视察,强调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履职是建言更是行动。两年来,郑舜英的履职有了新的进展。依靠潮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发挥老一辈艺术家的作用,通过收徒拜师、剧目传承、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一批新人开始担当大梁,潮州市潮剧团先后推出了《背妹上京》《晨钟惊梦》《韩江纸影人》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获奖作品,为潮剧发展注入新动力。大力推动的“潮剧进校园”活动广受青少年学生们的欢迎。2020年,潮州市潮剧团专门组建一支“老中青”精干演出队,在全市几十个中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很多学生在近距离感受潮剧带来的魅力后喜爱上了潮剧。“不少学生原来只是抱着不妨看一看的想法,演出结束后,就追问我什么时候再组织到学校演出。”这让郑舜英颇感欣慰。除了报纸、电台、电视等主流媒体外,郑舜英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对潮剧以及潮剧知识系统性普及和宣传,让潮剧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我们推出的不少介绍潮剧的短视频,在几大移动互联网社交互动平台上大受欢迎,有很高的点击量。”郑舜英介绍说。

郑舜英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潮剧等岭南传统戏曲的保护和支持力度,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旅游部门和企业要推动传统艺术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开辟出更大的空间,让传统文化出新出彩。

梁思桥

张雪莲

梁思桥:“粤菜师傅”不仅仅是炒菜的

“遂溪虎头坡村种植海割米历史悠久,但稻谷收购价一直不理想。我们研发了海割米系列菜品,收购价从3.5元提高至7.5元,农户种植热情高涨。”“虎头坡村有一户贫困户承包了近30亩海岸滩涂,每年仅靠种植海割米就增加了两万多元纯收入。”湛江市饮食服务业商会、湛江市烹饪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梁思桥分享了他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工程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自2018年4月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梁思桥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湛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粤菜师傅”工程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1+N”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新路子。通过“粤菜师傅+农户+乡村旅游”相结合,农村可以因地制宜地发掘和培育像海割米这类有特色的“一村一品”。长期从事餐饮业的梁思桥很清楚,一名经验丰富的厨师知道种植什么样的蔬果最受食客欢迎、什么时候收获才会卖出好价钱,而不是产量越高越好。因此,“粤菜师傅”还可以为农户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提供市场营销指导,打造从“菜园子”到“餐桌子”的直销机制,把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直接向周边餐饮集团和超市供货,并通过“粤菜师傅”创新菜品提升附加值,从而达到稳定增加村民收入的目的。同时,农户如果通过培训成为“粤菜师傅”,还能顺利就业,实现家庭收入的大幅稳定增长。近年来,梁思桥的企业创建了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创建了市级乡村旅游基地——“螺岗小镇”,培养轮训粤菜人才400多名,大大拉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

“粤菜师傅”作用大。梁思桥建言,要继续加大对“粤菜师傅”工程基地建设投入,积极打造人才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继续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张雪莲:拓宽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通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雪莲结合自身返乡创业的经历,谈了几点体会。

从仲恺农学院毕业,在广州工作8年之后,张雪莲2014年选择回到家乡梅州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如今,她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从当初的数十万元增长到如今的数千万元,吸引了65个返乡青年加入,辐射带动了1 000多个农户。“首先要有政策的引导扶持。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逐渐把年轻人的创业注意力引向农村。现在应出台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利好政策,在流转土地、融资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支持。”“有好的政策扶持,更要有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规划来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政府可以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项目方面加强引导和投入,这些产业都可以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张雪莲说。

“便利的交通是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张雪莲至今还记得当初创业时的第一个挫折:农场一批优质黑皮冬瓜运往广州销售,因为交通不便,运输费用竟然比产品的售价还要多。“建议加快完善粤东西北地区交通体系,让乡村优质农产品快速销往大湾区和国内其他市场,把更多城市游客吸引到乡村旅游,让年轻人看到农业产业大有希望、大有奔头,愿意回乡创业。”张雪莲补充道。

许 珊:培养发掘科技创新企业中的“单项冠军”

“科技企业是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要强化创新主体地位,首先要加强科技企业自身研发平台的构建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许珊一直在企业搞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也曾担任过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委员,这让她对目前广州科技创新发展的情况有着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截至目前,广州累计获批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占全广东40%。这些技术平台的建设,既夯实了产业基础,又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其次,科技企业要在创新链条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发挥技术成果转化、升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东省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高校里通常拥有最扎实的基础研究和最前沿的技术探索,企业应该积极捕捉机会,努力促成科研资源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让这些科技资源能够发光发热,服务地方经济。”

许珊认为广东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需要从三方面着力:第一,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和各领域单项冠军企业的创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省创新体系和创新产业链条的形成。第二,持续加大产学研合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省内乃至国际上的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第三,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的相关政策,例如持续加强对战略性行业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的政策倾斜,不断优化相关落户、职称评定及其他配套政策细则,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国家工信部每年都会公布一批各个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如果能通过精心培育,就会带动引领形成一个地方的优质产业集群,各地的相关部门要把这些企业都找出来,做好分析研究,加强沟通联系,提供政策服务。”“如果不做实做细这方面的工作,可能这些单项冠军企业就会被别的地方挖走。”许珊特意为有关部门提了个醒。

许 珊

高艳春

吕国林

高艳春: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

如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跟基层的工作相结合?有十多年基层法律工作经验的广宁县司法局局长高艳春介绍了广宁县点面结合,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致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的经验。

广宁县把1 122名党员村干部全部纳入人民调解队伍,壮大了人民调解力量。近几年平均每年有1 700多宗纠纷都是在村一级调解处理的。在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方面,成立了肇庆市首个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室——“德叔调解工作室”。德叔是广宁法院的一名退休法官,如今是工作室专职调解员。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他,可以很清晰、快速地把握矛盾纠纷的争议焦点,提出法理情融合的调解建议。“德叔调解工作室”自2019年9月设立以来,调解了250多宗案件,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在普法方面,除了一些常规方法,广宁县普法办在工作中融合了一些新媒体的手段。与本地青年联合打造了普法专题动漫“小叽说法”,以“原创动漫+本土语言”形式开展法治宣传。通过系列动画、漫画、表情包等独特方式,解“说”了宪法、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小叽”形象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广东普法领域很有知名度。2020年推出的“小叽”防疫微信表情包、QQ表情、搜狗表情,下载量达95万次、发送量达1 870万次,给广宁的普法工作增添不少亮色。这个创新经验得到了国家、省的充分肯定。

这些年来的基层工作实践,让高艳春清醒地认识到,要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基层,更加深入群众心里,还有一些短板必须补上:首先是解决基层法律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希望省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让专业人才愿意到基层去,去了之后留得下。其次,建议省加大基层法治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说在村一级可以建设一些公共法律服务站或人民调解室来服务群众。他同时倡议,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利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平台,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法律法规,为广东的法治建设贡献人大代表的一份力量。

吕国林:从“走得了”变“走得快”到“走得好”

“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一万公里,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高铁建设总里程达到2 100公里……”“我的老家在湛江,从深圳开车回家不堵车的话大概6小时,2018年国庆假期回家我开了足足14个小时。现在深圳至湛江通了高铁,回家只要3.5小时!”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吕国林以“十三五”期间广东交通发展的成就和自己近年来返乡交通状况的变化作为开场白。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背景下,未来应重点围绕湾区高质量互联互通,在加速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吕国林就广东交通建设应该如何发力给出了她的见解:目前在城际铁路建设、跨市轨道对接上,仍存在审批建设模式制约、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难题。建议借助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探索跨区域统筹协调体制机制,明确省市事权、责权划分,按照“一个城市”的规范标准去推动区域轨道建设,为市民提供“公交化、便捷化”的城际服务,使湾区以后的出行从“走得了”变“走得快”。

未来,还要借助智慧化、信息化的手段,让湾区群众“走得好”。吕国林的设想是重点推进一批智慧枢纽、智慧高速的建设,推动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数据互联互通,为市民出行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出行服务。例如,率先让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先行示范,打造出都市圈交通“最亮双眼、最强大脑、最快双手”的样板,实现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货运一张单。

刘文华: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的“突破方向”

15年前,因为一则刊登在著名国际科技期刊杂志上的招聘广告,让从事海洋生态与管理研究的刘文华从香港应聘来到汕头大学理学院。如今,作为汕头大学副校长和一名“新潮汕人”,刘文华已经融入和爱上了这个地方,多年的工作交流和近年来的代表履职让刘文华对汕头发展存在空间资源有限、企业模式传统、普遍规模偏小等方面的短板有了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汕头如何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刘文华为此作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

刘文华从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了三个“突破方向”:第一是构建创新生态。在新时代语境下,创新通常指科技创新与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创新的结合,汕头应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与之匹配的创新生态,来推动汕头提升区域内的比较优势。第二是丰富创新要素。创新要素包括人才、平台、政策环境等。政府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研发团队和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另一方面牢牢依托本土高校、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创新平台的人才引育、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构建大学科技园、创新合作区等重要平台,促进产研深度融合。第三是探索创新模式。实际上现在汕头在创新模式方面有很好的契机,就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已经在四年多前落地汕头。以色列一直以来都推崇创新,其政府推动民间创新的不少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刘文华

梁俏筠

梁俏筠:化解“用工荒”与“就业难”之间的矛盾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后,作为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俏筠的工作和履职更加忙碌了。她广泛走访开平市的企业了解稳就业情况,结合自己省人大代表的履职,梁俏筠数次到珠三角一带调研企业用工需求,并参加了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省人大代表关于稳就业约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会,从而对我省稳住就业“基本盘”这项工作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为了做好稳就业,广东及时推出“免减缓返补”措施、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得到了大家的纷纷点赞。例如江门市就推出了“彩虹计划”创业项目,只要考取了“粤菜师傅”资格证书,按照相关规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就可以获得10万元的创业扶持补贴。目前,全江门已有40家“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创业店,带动了3 000多人就业。这些措施给去年受疫情影响的群众雪中送炭,不仅降低了创业扶持的门槛,还进一步帮助群众无后顾之忧地拓展新岗位。一位“90后”的内向小伙子,在参加“彩虹计划”前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出去打工,父母都发愁他怎么养活自己。身兼开平市就业服务专员的梁俏筠在一次走访当中偶然得知这一情况,根据他本人自身条件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建议他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帮助他结合当地特色创建自己的品牌门店,现在生意十分红火。梁俏筠在发言中提到了一个她本人经手的案例。

结合自己的履职实践,梁俏筠认为结构性就业矛盾是当前稳就业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企业“用工荒”与群众“就业难”之间搭起一道顺畅对接的桥梁,对广东进一步稳住就业“基本盘”将起到关键作用。她建议,首先应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灵活就业。其次,应重点抓好高质量就业,充分发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的稳就业作用。特别是广东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要结合本省的产业实际,充分利用技校和公共实训基地等载体,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着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猜你喜欢

潮剧粤菜
“一带一路”背景下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潮剧《情断昆吾剑》为例
《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非遗项目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纪实作品《粤菜大师》 定档6·25深圳卫视播出
职业发展行动计划
庄臣:粤菜师傅工程打造未来名厨
中国粤菜产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