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奇葩发明
2021-03-24概略北方
概略北方
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绝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大炮、坦克、毒气弹和齐柏林飞艇,这些武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不过对于大部分参战的士兵来说,他们每天见得最多的,并非这些当时的“高科技产品”,而是泥泞不堪的堑壕。
在日复一日的对峙中,这些士兵为了保命,充满想象力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武器,给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一些黑色幽默。
伪装和诱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中,狙击手开始大行其道——交战双方往往隔着数百米对峙,两军中间是铁丝网封闭的无人区,于是,各类弹坑、防御工事便成了狙击手活动的最佳战场。
这些看不见的狙击手往往能一枪毙命,实在可怕,各国军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纷纷派出了自己的狙击手,意图先发制人。可是消灭对方狙击手的前提条件是要知道对方在哪儿,除了用潜望镜仔细观察之外,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引诱敌方狙击手开枪,让他自己暴露位置。
于是,1915年,英军一个名叫普理查德的少校设计出了一种假人,用以诱使敌方狙击手开枪。最初这种假人设计得比较简单,只是用一把枪顶着一个钢盔,不过这种把戏很快便被德军识破了,于是英国人在木板上画起了人脸,作为诱饵。
英国人画出来的“木板人”虽然神似,但缺乏立体感,引诱效果并不好,于是他们再接再厉,又开发出了立体感很强的3D人像,这种人像先由硬纸板做出框架,然后糊上纸,再在上面画上五官。为了增加逼真度,人像的嘴部往往还会叼上点东西。
只要德军狙击手上当,先开了枪,英国人就可以根据人像上弹孔入射的角度以及开枪时的火光、烟雾判断出德军狙击手的位置,然后召唤己方狙击手或者干脆用大炮将对方消灭。
除了假人以外,假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也大行其道。这种假树其实是一个观察哨,整体跟枯萎的真树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它内部是中空的,侦察兵可以藏在里面观察对面的动静。
制作假树简直像是在制造一件艺术品:首先要在战场上选择一棵合适的真树,从各个角度拍摄照片,然后士兵们需要制造一个和这棵真树几乎一致的复制品,要和真树有着一样的树皮和枯枝。
假树做好后,会被悄悄运往战场,然后士兵们趁着夜色把真树锯倒,再把假树装到原位,这样第二天敌人醒来时,根本不会发现战场上有什么异常。他们想不到的是,原本的那棵真树早已变成了假树。
防护装备
在那个没有防弹衣的年代,要想不被子弹打死,要么得躲进堑壕里不出来,要么就得自己想办法,打造一身坚固的盔甲,于是士兵们各想奇招,打造出了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防护装备。
头部当然是最需要保护的,但当时军队配发的头盔往往只能挡住一半脑袋,脆弱的面部毫无遮挡,于是脑洞大开的士兵们开发了多款面甲,比如这种“一体式面盔”。
面部护住了,身体自然也不能忽视,于是各种钢板防弹衣随之诞生。德国人比较严谨,采用了整体式的冲压钢板胸甲,不管效果如何,起码看起来会觉得踏实。
奇葩武器
面对敌人狙击手的枪口,探出脑袋射击实在太危险了,于是堑壕枪架被发明出来——把步枪放在枪架上,用潜望镜进行观测和射击。这种武器由一等兵威廉姆·毕琪在1915年发明,并首先在格力浦力战役中使用。
為了避免投掷手榴弹时脑袋探出堑壕,继而被敌方狙击手狙杀,法国人还发明了“十字弩”投射器,它可以将F1破片手雷发射至110到140米的距离外。
为了让投弹更精准,法军还发明了带刻度的投掷器,通过卡槽位置来改变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真是发挥了工匠精神!
这些奇葩的武器虽然看起来可笑,但确实都是满足当时战争需要的产物,在战争中切实地发挥过作用,也为后来更先进武器的问世奠定了基础。也许未来更高级的武器,也要依赖如今的士兵在战场或训练场的灵光一闪呢!
(整理王宜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