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03-24王叶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示范村旅游发展

王叶

【摘 要】 本研究以2019年6月山西省文旅厅遴选的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法以及空间分析法对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特征与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地域上呈现聚集性分布,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其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产业优化与提升建议,从而为乡村旅游地的成长与发展、助力乡村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地域分布特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1-0063-03

随着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省内各村积极盘活村内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特色与内涵,带领村民实现脱贫增收,努力落实产业兴旺、风景秀丽、人民富裕的美好愿景,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9年6月山西省文旅厅公布了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已有许多学者为山西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建言献策。朱鹏亮(2020)等认为山西各旅游示范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同质化和产品同质化现象,需要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注重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马慧强、谢东伶(2020)认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并以兴县蔡家崖村为例设计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刘圆圆(2019)等认为目前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要以发展自身特色为主要建设目标,并从旅游产业、旅游产品和空间优化上给出建议。同时,很多学者也从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入手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原因。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复杂系统,它对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旅游开发同质化、创意产品稀少、生态环境受损、空间分布不均衡、各利益主体间矛盾突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对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急需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本研究以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对目前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特征、现存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研究结果为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可持续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一、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特征

地域集聚性分布明显。在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呈现出西北地区少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多的情况,临汾、晋城和阳泉的聚集性最为明显,这三市是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的高密度区。

沿河沿谷集中分布明显。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主要分布在河谷和山谷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呈带状分布。分布在汾河谷地、沁河谷地和太行山山谷间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占60%以上。高海拔山地地区鲜少有分布,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极少数乡村旅游示范村坐落于高海拔山地地区,源于人类活动在高山闭塞的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貌与人文生态系统。

沿重要的交通干线分布。交通通达度的高低与乡村旅游业是否能兴起与存续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旅游业的发展与否产生重要影响。交通通达度高,则意味着景区可进入性强,与外界的连接度高,进而为游客的到来提供了媒介。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多分布在高速公路与国道两旁或其附近,整体呈现带状分布。在交通干线30km以内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占到了90%,充分说明交通对其影响较大。

以其所在中心城市为核心呈现集聚分布。城市对农村的发展会产生辐射效应和扩散效应。城市的先进生产方式与思想观念吸引农村人口前来就业并学习,从而为农村带回先进的生产观念与优秀人才,促进农村产业类型与结构的优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人口对农村优美生态环境与独特民俗景观的向往与追求,是乡村旅游业的客源地和重要市场。因此可见,城市在农村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中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其所在中心城市,或其距离最近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呈现向心性集聚分布。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现存问题

(一)旅游示范村分布不均衡,影响联动发展

由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得到,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集聚性明显,各市域之间分布分散,且山西地形复杂,村庄之间交通通达性存在差异,使得近距离地区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略显不足。以长治市岳家寨村与西沟村为例,两村之间驾车行驶距离为73km,需行驶2小时才能互通,若两者间联动发展,不仅需考虑游客偏好、游客时间、特色资源联动等要素,还应考虑交通路线的选择与游玩时间的衡量,这将会给联动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与困难,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开发同质化严重

笔者在前期调研中统计得到,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依托特色村庄文化和民俗风情发展旅游的村庄有54个,占到总数的54%。这些村庄均以本地特色文化为主要资源,其主要旅游开发项目以特色文化体验观光、农业采摘、农家乐体验等,大多雷同,新意不足。在历史文化挖掘过程中,并未真正活化利用相关文化,仅以观光游览作为其主要利用方式,缺乏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更有一部分旅游经营者不顾自身环境因素,缺乏長远发展眼光,回避不易回收成本的特色文化创意项目,照搬照抄一些网红旅游项目,例如玻璃栈道、网红桥、滑草项目等,这些均不利于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利益相关者间博弈激烈,旅游生态系统矛盾突出

乡村旅游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因子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各个因子之间协同运作,但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由于利益驱使,“各自为政”,便会出现与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之间的矛盾。就村民来说,村民参与度与旅游就业者素质高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否产生一定的影响。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一部分村民的市场参与度并不高,其对村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东道主意识不强烈,导致其对村庄的文化存续和保护意识不强,不利于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长治市岳家寨村78口人中有一半多人在外谋生,对本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概况并不了解,尤其年轻人的迁出以及村内老龄化问题,不利于旅游就业者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企业来说,缺乏长远眼光,着重眼前利益,选择较快收益的产品支撑旅游开发,例如长治壶关大峡谷镇内多数村庄不顾景观和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建了多幢中层现代楼房,钢筋混凝土架构严重破坏了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遭受游客的厌恶,降低旅游吸引力。对旅游者而言,乡村旅游景观的观赏价值是否得到肯定、基础服务设施是否满足需求等,会影响乡村旅游吸引力和未来发展;文明的游客行为,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中仍存在游客在农田和山林里随地扔垃圾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影响游客舒适感的体验。

(四)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影响可持续发展

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乡村旅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子,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平顺县岳家寨村为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旅游商店、饭店、旅游厕所不足;该村厕所均为旱厕,影响村容村貌。目前只有一个小型停车场,游客一旦增多,就会出现无处停车、回车不便的问题;缺少标识解说牌。通往该村的道路为盘山道路,路况不佳,尤其石城镇至岳家寨路段,路面较窄,雨雪天气会使行车危险性增大。结合访谈记录得出:该村吸引游客的关键在于特色石屋民居,游客对其餐饮、购物、交通等方面的需求中,75%的游客表示并未获得满足,这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三、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完善交通网络,逐步构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均衡化网络化发展

完善交通网络,增建相邻村落的旅游通道,组成特色游线,将市域内乡村旅游示范村串珠成线,形成区域内循环顺畅,又能与市域范围外黄金线路有效对接的精品旅游线路;充分挖掘省域范围内西北地区的资源潜力,优化调整原有资源的开发现状,充分发挥现有示范村的示范与辐射效应,以交通网络为廊带,进行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乡村旅游均衡发展。

(二)创新开发旅游产品与营销策略,改善同质化问题

创新旅游思想理念,强化生态意识。可实施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借鉴陕西袁家村成功经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袁家村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经营管理模式,至特色资源的挖掘、旅游产品的设计,均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各具特色,具有创新开发旅游产品的优势,应学习袁家村兴村旅游创意思想,发展多元立体产品体系,全方位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新形式和新业态,构建专题旅游模式,例如通过新媒体方式,抓住现今抖音直播热潮,增加游客体验类节目,为游客量身定制体验类小视频,增加游客兴趣和旅游地吸引力。同时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开发过程中不得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不切实际地设计旅游开发产品,切忌照搬照抄、生拉硬套。

(三)改革经营和管理体制,协调好旅游参与者的利益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示范村应从产业角度改革经营体制,将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相结合,增加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旅游市场参与度,从而增强村民参与旅游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回村创业,带动乡村旅游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村落自身状况,探寻一种适合本村发展的旅游经营体制,实现各利益主体之间互利共赢。例如长治市岳家寨村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由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才环境的限制,中高端酒店邀请专业旅游公司前来设计与经营,采用村集体制和私企制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既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特色旅游创意的设计与开发。

(四)完善基础设施与后备储蓄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且落后。乡村旅游示范村应因地制宜建设与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构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要求并严格执行,从服务态度与观念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品牌。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空间分析法,研究得到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呈现聚集性分布,且山西南部和中部地区为聚集高密度区,在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村落间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不均衡、旅游产品开发同质化、利益相关者矛盾突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根据研究结果对旅游示范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由于目前各界对乡村旅游地的认定标准还存在争议与偏差,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也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中,今后还需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朱鹏亮,邵秀英,翟泽华.资源同质化区域乡村旅游规划差异化研究:以清漳河流域为例[J].山西农经,2020(2):37-38,40.

[2]马慧强,谢东伶.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山西兴县蔡家崖村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1):130-137.

[3]刘圆圆,冯旭芳,班纬.乡村旅游主题下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山西省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9,19(12):34-40.

[4]李伯华.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43-48.

[5]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2):181-185.

[6]胡美娟,李在军,侯国林,等.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J].经济地理,2015,35(6):204-210.

[7]伍乐平,肖美娟,苏颖.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重构:以日本乡村旅游为例[J].生态经济,2012(5):152-155.

[8]劉敏,郝炜.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学报,2020,75(4):878-888.

[9]王莹,许晓晓.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J].经济地理,2015,35(3):203-208.

猜你喜欢

示范村旅游发展
2022年山西将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陕西新评定20个旅游特色名镇3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数字化”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