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研究

2021-03-24谢燕鸿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翻译

谢燕鸿

【摘 要】 传媒新词热词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对外宣传、展示中国面貌的重要窗口。文章研究界定传媒新词热词的概念和内涵,厘清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特点和意义,探讨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误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发现: 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要抓准热点,关注基于热点的外宣翻译方法、原则和策略;要重视外宣翻译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语用、文化、语言和语篇翻译错误;要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和合作,推动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研究的持续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 传媒新词热词;翻译;外宣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1-0087-04

近年来我国关于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研究广度、深度和热度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廖光蓉等人将新词热词界定为“借自其他语言、汉语方言、行业语的词语与产生了新义和新用法的旧词语”。张健作为国内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对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进行了系列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认为“外宣翻译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是严肃性、准确性与灵活性的多元关系的统一体”。杨红燕等人研究并展望了国内新词翻译研究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将其界定为“在特定时期产生的能够反映新观念、新事物、新发现的词语”。

传媒新词热词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对外宣传、展示中国面貌的重要窗口,因此对传媒新词热词进行正面、积极、有效的外宣翻译,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有助于为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一、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开展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策略的实证探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新词热词外宣翻译实例,归纳错误类型,指出误译原因,灵活运用翻译手段,克服文化差异问题,满足译文读者对外宣新闻的实际需求。研究将功能翻译理论融入个案分析之中,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适量数据统计的定量研究,两者互为补充。

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新词热词”并含“外宣翻译”为检索词,以“摘要”为检索方式,筛除重复及无效数据,检索时段为2015年-2020年,检索结果得出近五年国内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研究论文225篇(检索时间:2020年9月10日17点),在语料遴选上兼顾质化与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近年来我国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变化,进而探究其外宣翻译误译原因和采取的翻译策略。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19年12月2日发布了“2019年度国内字、词”“2019年度国际字、词”“2019年度十大新词语”“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见表1)。

二、传媒新词热词的界定及其外宣翻译特性

当今的中国正向全世界敞开对外开放的怀抱,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外宣效果的最佳化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特殊需求。

(一)传媒新词热词的界定

所谓传媒新词热词,指的是在特定时期源于其他语言、方言、行话、现象或事件,具有新语义和新用法,反映新观念、新事物、新发现的词语。传媒新词热词通常可以分为几个大类:谐音型、字母缩写型、象形动作型、数字型、行业专用型等几个大类。

当前的新词热词在传播媒介上充分利用了包括印刷媒体、广电媒体、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内的传统的及新兴的媒体,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等各个维度都以史上空前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得以极速传播。

(二)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特点及意义

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需要译者把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新词热词准确、严谨、简洁地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外发表和传播。当前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时效性:讲求鲜度和热度,历时性不明显,共时性突出。专业性:讲求语义的多元性和专业的可信度。理论性:国内传媒新词热词翻译大都以对等论、目的论、生态翻译学、顺应论及文化框架理论为基础。集中性:研究焦点主要聚焦在英译、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方面,研究热点逐步向政治文献、政治新词热词的翻译转变。分散性:研究人员以高校外语专业人员的独立分散研究为主,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创造性: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没有前例可循,需要译者对其进行出色且灵活的处理,不断创新改进。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国际话语权就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在此过程中,外宣翻译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担负着宣传国家、为国家树立正面形象等历史和政治使命,旨在以艺术的、文化的方式向外国人介绍一个真实、进步、开放的中国,不断增强针对性、亲和力、说服力,做到可听、可看、可信”。

三、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误译及对策

根据诺德(Nord)的功能翻译理论,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归纳为四种不同层次的类型:语用翻译错误、文化翻译错误、语言翻译错误、语篇类型翻译错误。以下我们将根据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中的这四种主要错误类型进行举例分析,结合其外宣翻译涉及到的方式策略、文化差异、传播途径、意識形态等方面,探究其误译原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避免语用翻译错误(pragmatic translation errors),讲究方式策略

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语用翻译错误是指译者因为不熟悉译文的正确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单纯按照原文的思维表达习惯直接套入译文中,在解决具体翻译问题时使用了错误的翻译策略,从而破坏了外宣翻译环境中的语用平衡,使得译文无法符合译语的语用规范,无法满足译文读者的语用需求。

例1.“是个狼人”误译:be a wolfman

分析:中文语境中人们常常把“凶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称之为“狠人”,所谓“是个狼人”言下之意是“比狠人再狠‘一点”,用来调侃某人做事果敢厉害,不按常理出牌,却又能取得奇效。误译中的“wolfman”虽然参照了superman、batman等词的构词方式,但是并没有表现出该人凶猛、强悍的特点。而“badass”虽然由看起来贬义的两个词bad + ass构成,但其既是贬义词(刻薄、好斗、令人反感等)又是褒义词(厉害、强悍、果敢、酷炫、狂拽、拉风等)。所以将“是个狼人”翻译成“be a badass”可谓恰如其分。

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源文的字面表达往往不是其真正用意,因此译者除了了解该词语所包含的字面意思外,还要理解话语的言外之意,根据语境来辨认原话语的真正含义,以避免出现语用翻译错误。

(二)避免文化翻译错误(cultural translation errors),正视文化差异

传媒新词热词的文化翻译失误常常源于译者对源语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缺乏了解,例如对不同价值观中的阶级分层、美丑取向、时间概念、生活方式、职业定位、家庭关系、行为准则等了解不足,因而未能真实地传达或调整源语和译语两种文化的特有规范和惯例,影响了译文的可接受度。大量反映中国当代特征、传递社会语境的文化负载新词,在译语文化中没有对应义项的表达,成为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中的难点。

例2.“996” 误译:nine,nine,six

分析:虽然英语中对钟点时刻的表达可以用基数词表示,但是“nine,nine,six”明显没有将传媒新词热词“996”的文化内涵翻译到位。“996”代表了当前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overtime culture in companies),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经常从早上9点持续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work from 9 am to 9 pm,six days a week)。所以正确的译法应该是“996”加上“the schedule”用来补充说明这是一种工作时间“the 996 work schedule”。

可见,译者在对传媒新词热词进行外宣翻译时应正视文化差异,以文化为基本的翻译单位,自觉对比了解英汉文化的不同,在进行翻译处理时能够采取增译、减译、编译、述译、缩译、并译、改译等翻译手段,做出清醒且理智的选择,尽量避免在风俗习惯、礼仪范式、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出现文化层次上的误译。

(三)避免语言翻译错误(linguistic translation errors),探索传播途径

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中的语言翻译错误通常由于译者的中英文语言能力欠佳,语法不精,在外宣翻译过程中望文生义,脱离了新词热词的上下文语境,断章取义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处理语言结构,从而造成语言翻译错误,译文搭配不当,词不达意,使得外宣翻译的传播途径受阻,影响外宣效果。

例3.“柠檬精(我酸了)”  误译:lemon monster / red with envy/ be sour

分析:中文语境中“柠檬精”的意思是:柠檬成精,眼红他人,酸溜溜地嫉妒别人。但是如果直接将“柠檬精”译为lemon monster,将“眼红”译为red,将“酸了”译为be sour就大错特错,贻笑大方。英语中的“眼红、羡慕、嫉妒、妒忌”可用相应的green-eyed或jealous来表达。所以“柠檬精(我酸了)”应该译为:green-eyed monster,be jealous of,envy at,envy of,be green with envy,out of envy,be lost in envy,feel envy at等。

可见,译者在对传媒新词热词进行外宣翻译时应该具备过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避免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等低级错误,规避违背译语语言习惯和规范的现象,扫除外宣传播障碍,扩大外宣的传播途径,巩固外宣翻译成果。

(四)避免语篇类型翻译错误(text-specific translation errors),关注意识形态

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中的语篇翻译错误通常译者不了解语篇的基本特征,对具体的语篇类型问题处理不当,造成译文语篇在逻辑上思路混乱、语义不清,在形式上信息冗余或流失,滋生歧义。译者应采用更贴近译文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英译,处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时,可以采用异译的翻译策略,提高译文的接受度。

例4:《国安法》 误译:The Security Law

分析:《国安法》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原译文虽然按照源文的结构形式亦步亦趋地传达出源文的基本内容,但是作为一部法律,其自带严肃、严格、严正的色彩,译者不能为了追求结构简洁或形式工整而放弃其应有的内容阐述,造成信息流失。相反,译者必须准确无误地将其完整地译为: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或者简写为HKSAR。

译者在对传媒新词热词进行外宣翻译时应该避免逐字翻译或死译,避免不当重复或粗暴断句,避免画蛇添足或丢三落四,避免语篇割裂以致翻译错误。当然,译者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关注意识形态,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

四、结语

本研究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在理论演绎和语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宣翻译自身的学科特点,结合一定数量的外宣翻译实例,探讨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误译的原因及对策,使两者实现合理对接,也使传媒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策略得到一定的理论依托和逻辑支持。研究发现: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1)要抓准汉语传媒新词热词在不同时间段的热点,关注基于热点的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的方法、原则和策略,推动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研究的发展;(2)要重视外宣翻译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注重翻译方法的多元化,讲究方式策略、探索传播途径、正视文化差异、关注意识形态,避免出现各种语用、文化、语言和语篇翻译错误;(3)加强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研究团队的建设与合作,推动传媒新词热词外宣翻译研究的持续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廖光蓉,黎辉燕.汉语新词新语超常及其典型性与规范化研究[J].外语教学,2019(1):47-52.

[2]张健.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12):110-115.

[3]杨红燕,姚克勤,廖甜甜.国内新词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6):92-98.

[4]教育部.汉语盘点:2019年十大网络用语发布[EB/OL].(2019-12-2)[2020-08-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12/t20191202_410477.html.

[5]习近平.創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B/OL].(2014-07-09) [2020-08-10].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9/c40531-25256140.html.

[6]张健.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对外宣传交际效果刍议[J].上海翻译,2020(4):52-56.

[7]诺德.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

[8]黄蔷.当代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对策研究[J].外国语文,2019(6):111-117.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