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汉字书写技能训练课程内容的探索研究
2021-03-24吴彩虹陈开政
吴彩虹 陈开政
【摘 要】 汉字书写技能训练课程是师范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必修课之一,书写技能也是教师专业技能中一项较难、较为重要的专业技能。这项技能的提升和课程教授的有效性,需要依赖任课教师对学情、教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索,并积累丰富的经验再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来得以实现。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某些笔画的写法创新与称谓改进,二是竖与斜钩的书写要领的探索,三是国字框、反犬旁和左中右结构字书写规律的探究。其间涉及书写技能训练的笔画、结构、偏旁部首三方面主要训练内容。
【关键词】 写法;称谓;书写要领;书写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1-0040-04
汉字书写技能训练这门课程是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必修课,书写技能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之一,在校大学生没有走进一线进行课堂实践的机会,对于教材、学情、教法等教学技能方面的把握会有些难度,但是语言表达、书写技能等这些教师基本技能却可以利用在校学习期间进行提升,因此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课程的开设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是该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逐渐形成一套既适应时代发展又能推进课程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汉字发展过程孕育而生的是书法艺术,因此,人们在提到汉字书写技能时想到的总是书法艺术,其实这两个学科虽然有着关联,但却不属于同一学科范畴。“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理论的‘讲还是实践的‘练,都要把内容严格限制在以‘规范、清楚、整齐、熟练为要求的实用书写范围之内,不必也不宜强调‘艺术性”。以实用为中心的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就要围绕着这一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留一些传统的内容和方法,又要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让这门课程起到上能传承汉字文化,下能提高书写技能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该门课程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对用笔、结字、篇章安排等基本要素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某些笔画的写法创新与称谓改进
中小学的汉字书写教学一般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汉字笔画名称表》进行的,所使用的教材、教参也都是统一的,但是高校中的教材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境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結合自身的体验探究,对一些能够促进教学的书写方法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且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而为课程的改进开拓出新的方向。在现有的课程资料基础之上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下:
首先是弯钩。部分字帖中处理弯钩弯的部分都是在笔画的上三分之一处,而下面的三分之二部分弯度就要小很多,这种写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很不容易把握,而且用在字中也不是很匀称。如果把弯钩弯的部分平均分到整个笔画的行笔过程中,学生既容易掌握书写规律,用在字中又能体现汉字的对称美。当然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将弯钩写正,这个笔画才算成功,弯钩所在的字也才是端正的。要想写出这一点,就要把握弯钩的起笔和钩的转折点位置一定要写在一条垂直的竖线上这一规律,否则弯钩的书写还是会失败的。
其次是一种介于弯钩和竖钩之间的钩,也可以把它归属为弯钩。这种钩在大多数的字帖和教材中都没有提及,但是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这种钩的使用却是频繁的。例如“得”“村”“票”等字中的钩,把它们处理成垂直的竖钩字会显得很生硬,把它们处理成有弧度的弯钩,则字又会显得过于柔软,所以将竖钩和弯钩综合起来写成上四分之三的部分为垂直的竖,下四分之一即将要钩的部分写成向左下有弧度的弯钩,这样的写法在字的结构中更为适合一些,这样的弯钩既体现出字中竖向笔画的挺立,又彰显着笔画的柔和。
再次谈竖弯钩。大部分字帖和教材中的竖弯钩都是写成急转弯的弧度,且向右转过去之后的弧度较小,甚至是呈接近水平的形态。这样的写法对于没有写字基础的学生来说较难把握,很容易将急转的弯度写成竖折,而向右转弯的弧度写成了横,这样就把竖弯钩写成了名副其实的“竖折钩”。如果将转弯的弯度写得大一点,向右转的部分弧度也较为明显一点,这种写法不仅学生练习过程中较好把握,同时弯度和弧度部分可以增加字势的柔和度,使得写出来的字显得更为亲和,看上去也更加舒服。当然这种写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书写要点,就是转弯的位置要和钩的转折角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否则竖弯钩这一笔画就会往上或者往下倾斜,进而使得整个字都会有倾斜不稳之势,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
第四是竖撇与斜撇的划分标准。一般的字帖在划分这两种撇的时候都是以竖直倾斜80°以上就算作竖撇,倾斜80°以下的算作是斜撇。这个角度数值的划分很不利于学生们掌握竖撇的倾斜角度,学生们在写带竖撇的字时,一般容易犯的错误都是将竖撇写得不够竖,大多数竖撇写得都是倾斜的角度过大,最后导致整个字都是呈宽扁的结构,像一个人劈腿分叉站立不起来的样子。如果明确地告诉学生竖撇的写法就是有三分之二是竖,到了最后三分之一才是向左撇出去,这样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就容易掌握多了。至于倾斜80°左右的撇可都归属为斜撇一类,只是书写时倾斜的角度比一般的斜撇倾斜角度较大而已,这样学生在学习竖撇和斜撇的时候就不容易混淆,临摹的时候也可以清楚地判断该使用哪种撇合适。
最后是有些笔画的名称可以在介绍国家规定的笔画名称表的同时,将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称谓进行拓展。例如“九”字的第二笔,国家通用的名称叫横折弯钩,其实结合竖弯钩和这一笔画的相似度,这个笔画叫横竖弯钩更为贴切一点。“没”字的第五笔,国家通用的名称叫横折弯,结合竖弯和这一笔画的相似度,把它称之为横竖弯更为妥当。学生既好理解,又好记,还可以结合已知的、常见的笔画进行学习和练习,但是与此同时又要掌握国家通用叫法与实用叫法的区别,这样才能不会错误地引导学生。
二、个别笔画的教法探索
任何一个学段的学习,教师的教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也不例外。虽然学生都属于成年人,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教师所讲授的方法适当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汉字书写技能训练这门课程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最终学习成果,因此这门课程的教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更新,寻找到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提升书写技能的规律和有效方法。下面以个别笔画的书写方法和用法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是垂露竖与悬针竖的用法区别。钢笔字与毛笔字一样,楷书的竖分两种,一种是垂露竖,一种是悬针竖。体现在书写方法中,两种竖的起笔和行笔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收笔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垂露竖是顿笔收笔,体现在笔画形态上是圆形,悬针竖是笔锋收笔,体现在形态上是尖的。因为这两种不同的收笔方法,两种竖的用法也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悬针竖用在当一个字的最后一笔是竖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悬针竖会为整个字增加一分率意之气,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也会觉得很顺畅,例如“市”“升”“中”“个”等字。反之,当字中所写的竖不是最后一笔时,用书法美学中“气流呼吸”之感来诠释,一般用垂露竖字会好看一些,这时的字有一种内敛之气,例如“木”“门”“不”“书”等字。确定了两种竖的用法区别之后,再写包耳旁时就很容易区分左包耳和右包耳了。因为左包耳的竖不是一个字中的最后一笔,所以应该用垂露竖;右包耳恰恰相反,一般都是一个字的最后一笔,因此要用悬针竖。当然在个别特殊的情况下,垂露竖可以替代悬针竖,如“干”字,最后一笔是竖,但是这个字的竖写成垂露竖要比悬针竖好看些,这是极其少见的一种情况,与此字结构极为相似的“千”字就要写成悬针竖,字才会有一种一泻千里的畅快之感。一般情况下,悬针竖不能替代垂露竖的书写效果,因为不是最后一笔的竖需要敛住整个字的气韵,否则字会显得松散无神。讲清楚了这些原理和规律之后,学生在写竖、用竖的时候就不会把垂露竖和悬针竖用混,在写包耳旁时也不会写得随心所欲、五花八门了,而这些原理和规律在一般的字帖和教材中都很少有涉及,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是很难做到的,这个时候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是斜钩的讲授。在各种钩中,竖钩像一个人直挺地站立着,弯钩像一位年迈的老者勾腰驼背,卧钩像一个人半躺半坐的姿态,只有斜钩是没有参照形状可练习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斜钩是一个难点。讲授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三点:一是斜钩的弧度。这个弧度是斜钩的难点,有些学生在写斜钩时总是把它写得很直,这样就导致整个笔画显得很生硬,整个字也缺少了必要的柔韧性。而有的同学又把斜钩的弧度写得过于夸大,尤其是接近钩的部分直接写成类似于竖弯钩的形态,这种写法明显是错误的。二是要注意斜钩的倾斜角度。之所以被称之为是斜钩,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倾斜的钩,而有的同学要么把它写得过于竖直,要么就把它写得过于平斜,如果把斜钩看成是一个简笔画的人形,它明显已经站立不起来马上要躺下去的样子。其实可以把它的倾斜角度看成是一个人正在靠着墙壁或者大树思考的姿势,这样形象的比喻更方便学生对这一笔画倾斜角度的理解和把握。三是要注意斜钩的长度。大多数有斜钩的字中,其主笔一般都是斜钩,所以在这样的字中书写斜钩时一定要将斜钩写得长一点,斜钩的起笔要在这个字的最高点上,斜钩钩的位置要在这个字的最低点上,这样整个字的主笔才会显得突出,字的结构也会好看许多。如果将上述书写斜钩时需要注意的三点方法教给学生,相信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练习好斜钩的进度。像这样的方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地發现和总结,渐渐更新现有的教法,推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重要,教师采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入为主听懂具体的书写标准和适用的方法,这对学生后期实践的练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终身的奋斗目标。
三、国字框、反犬旁和左中右结构的书写规律探索
古语说“字如其人”,虽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写字的确是与人或是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研究笔画的书写,还是结字的规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练字理论与真实可感的生活实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写字的规律,尤其是字的结构规律,字的比例大小、笔画的■侧角度、结字的整体字势等,这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是难点,也是练字的重点,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理解透彻,那么就为书写成功打下了一半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结构的书写规律可以沿用古人的经验积累和观点说法,有些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探索来完成,对于规范汉字的书写规律,现代人的探索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方便学生学习使用的结字规律。
首先是国字框结构的字。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提醒学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国字框的字宽和字高的比例。很多学生都觉得国字框的字不太好把握,不是写得窄了字显得瘦长,就是字写得宽了字显得矮粗,总之看起来比例不够协调。其实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究,国字框的字如果写成勾股定理的比例就可以将上述两种不合适的比例结构一扫而光,也就是将字宽和字高的比例大概控制在3∶4这样一个比例上,当然这里强调的是大概,因为这其中还包含着规范汉字书写的另一个书写要点,就是两个竖要左短右长,所以只要是字宽和字高的比例大概符合三比四这样一个比例,这个字的结构看上去就会比较协调。二是在写国字框的字时要注意大小。因为国字框的字在书写时将整个格子的边框都占用了,所以在视觉效果上它是一个比较饱满的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在格子中所占的位置要比一般的字往里收一点,也就是在写国字框的字时,字的边线与格子之间的距离要比一般的字的边线与格子之间的空隙距离要大一点,这样整篇字的视觉效果才是每个字的大小都是差不多的,否则国字框的字就会显得很突兀。
其次是反犬旁的正斜问题。很多学生在写反犬旁时都会把它写得是倾斜的,要么往左倒,要么往右倒,其实反犬旁可以有很多种写法,因为它的两个撇的长短、角度是可以根据书写者的审美喜好任意搭配的,而且无论怎样搭配这个偏旁看上去都是符合规范汉字书写规律的,但是只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弯钩,要让第一笔的撇和弯钩的交叉点与钩的位置在一条垂直的线上,这样反犬旁就会是端正的,不会倾斜,整个偏旁也就平稳了。
再次是左中右结构字的规律。左中右结构的字一般笔画多、结构复杂,学生书写时不太好把握,可将其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中间最短的,书写时一定要将其中间的部分写得比两边的部分短一些,向内收紧。另一类是中间最长的,书写时要将中间部分写得比两边要长一点,且左右两边的部分要适当上下收紧一些,这样才能突出中间的部分是长的。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中间的部分上面是长的,而下面是短的,例如“街”“微”字等,这样的字可以把它们归属为中间长的部分,因为它们上面要探出去才会好看,这样学生在自行练习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把握字的规律,书写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四、结语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这门课程既不同于书法艺术课,但又担负着书法艺术审美特征的表现和实用书写相结合的重任。在教授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沿用古人的技法和理论,又不能完全脱离先贤留给我们的精华。这门课程的讲解和教授留给现代人一个严峻而富有挑战的课题,而这个课题又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作为技能课,它是有着通识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导课,它又承载着对书法艺术审美趣味的延伸重任。因此本门课程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并熟记理论知识点是前提,掌握和操作的方法是保障,提升汉字审美认知是目标。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到师范生毕业后的书写水平和能力,而这些师范生走上一线任中小学教师之后,又影响到几代人的书写水平和能力,这个影响力是极其广泛和深远的,所以研究和探索规范汉字书写技能训练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也是任重而道远的,还需要更多的从事此项工作的高校教师参与进来,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1]曹长远.规范汉字书写方法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