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在日本:另一个时空的“新年”

2021-03-24松泽

看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江户年糕习俗

松泽

日本东京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实际上是迎接“年神”的节日。

家家户户从农历腊月廿四开始,便要操忙年终扫除。宋朝吴自牧的《梦粱录》有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之后更是祭灶、祭祖、贴春联、放爆竹等等春节习俗的按部就班。上自帝王宫廷,下至乡村陋野,到处都浸透在春节隆重而热闹的节日气氛中。

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实同样会过民俗气息浓厚的春节。只是从明治时代开始,他们把原应旧历正月初一过的春节,挪到了新历的1月1日。

明治这个年号,来自《易传·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当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大肆改革,试图“脱亚入欧”。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为了促进西化进程,立法废除旧历,全面改用西方新历—格里历。

所有的旧历节庆习俗,按照新历日期执行庆祝;新历的1月1日被定为日本新年,直至今日。

日期不同,但旧俗依旧,同时也因为历法的改革,日本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像是冲绳这样的偏远地区,会在新历元旦过日本新年,又在旧历正月过中国春节。

日本春节的中国根源

日本的春节历史,可以追溯至7世纪的飞鸟时代。

当时百济战败,贵族远逃日本,为日本带来了中国的旧历历法—元嘉历。在推古天皇的推行下,日本开始沿用元嘉历并效仿唐朝节庆习俗。贞观十年(636年)的《隋书》便已有关于日本春节的记录:“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戏饮酒,其余节略与华同。”

射戏饮酒是日本贵族节庆必备的风雅乐事。此外,日本春节仍有祭祖迎神、祈求来年五谷丰收、风调雨顺的重要传统仪式。

平安时代初期,自嵯峨天皇开始,天皇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四时便要更衣沐浴,于神嘉殿举行“四方拜”的祭祀。

宫内君臣先礼拜伊势山皇大神宫方向,那里供奉着日本神话中孕育万物的天照大神的神体—八咫镜,继而依次礼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祈祷国泰民安。

民众要在元日之前完成大扫除,清洁屋居,打扫神龛,准备迎接“年神”到来。

日本有川柳(“川柳”是一种诗歌形式)调侃:“元旦除尘用手扫”,意思是元日打扫卫生只能用手,若是动用扫帚会把幸福扫走。此外,他们还要在除夕夜准备名为“御灵之饭”的山状饭团,迎接祖先魂灵归家祭奠。

日本女生的定例春节游戏—“羽根突

“四方拜”祭祀

随着佛教兴起,祭祖活动逐渐转移至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吉田兼好于1332年成书的《徒然草》就有载:“除夕夜本为逝者返魂时,然祭魂之俗已于京都湮灭,仅关东有人行之。”到了现代除夕,祭魂更是了无痕迹。

明朝才出現的贴对联,日本便没有沿袭。

《徒然草》里面还有载:“京都大路两侧,户户摆放门松,生机勃勃,望之喜气顿生。”门松是在平安时代流行于上流社会的春节装饰物,到了室町时代则普及到民间。

这一习俗源自唐朝:在门前竖起装饰竹子的松枝,寄望“年神”路过时得以停留片刻,祝福自家。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树是神圣的存在,神灵也会居住在树木之上。所以,门松其实有请神的意味。而松树本就常年青绿,俗语有称“青松象征千岁,翠竹代表万代”,所以门松表示神灵永佑。

人们除了竖立门松,还会悬挂注连绳,这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演变出的春节习俗。

《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有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如今,挂鸡和悬苇索习俗在中国已经消失,只有桃符流传至今。而悬苇索到了日本,就演变成注连绳。

屠苏酒也随着历法传到了日本,在那里有春节正日(即正月初一)饮用屠苏酒的习俗。

这由多种草药泡制而成的药酒,有着驱瘟避厄的作用。嵯峨天皇在春节正日,用屠苏酒宴请前来庆贺的文武百官,按顺序从年幼者开始一一饮用,三天后将剩酒倒入井中。

前往东京浅草寺祈福迎接新年的市民

从这些与中国无二的习俗,足以看出日本春节和中国春节的一脉相传。不管如今中国的春节与日本的元旦庆祝日期是否一样,这种刻在血脉之中的春节文化印记始终俱在,永不消亡。

日本自发的春节风俗

日本学习中国春节习俗的情况,持续到镰仓时代。

当时中国正值南宋末期,蒙古铁骑一骑绝尘,南下灭宋。幕府执权(“执权”是幕府时期的官职)北条时宗,拒绝承认元朝皇帝忽必烈政权,与之断绝往来。自此,日本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春节习俗。明朝才出现的贴对联,日本便没有沿袭。

室町时代开始,则流行忘年会和吃杂煮。这也是少有的流传至今的日本春节习俗。

忘年会最先见于贵族活动,大家齐聚一堂,饮酒和歌尽情娱乐。歌中有着“年忘れ!”的词语,表示“忘掉今年所有不愉快的事情”。

之后,忘年会就成为了日本民众的年前习俗。现在,日本公司大多会自行操办忘年会,喝酒依然不变,吟诵和歌则被卡拉OK取代。

杂煮其实就是年糕汤,最初是武士宴席中招待客人的贵重料理。

室町时代晚期,杂煮演变成春节限定的食物,会在被称为“三贺日”的新年头三天食用。杂煮里面所用的年糕,是除夕供奉给神明的食物,加上“若水”—本命年男子在新年正日当天打来的井水—烹饪而成。

杂煮并没有固定形式,是充满各个地区浓浓本土风情的地方料理。在年糕的基础上,广岛人会添加牡蛎,岛根人会添加蛤蜊,山区地方的居民们则会添加蘑菇和野菜。日本各地的口味也会有所不同,关西多用味噌,关东多用清汤,出云(岛根县城市)还会用小豆汤打底。

之所以食用年糕,是因为年糕由洁白的大米所制,对农耕制度的日本来说非常珍贵和神圣。甚至俗语有说:“一颗米中住着七个神明。”

有日本学者曾说,圆形年糕是正月里供奉岁神的供品,或者是岁神的附着物。进食年糕汤,被看作是人与神一同享用的神圣进餐。在这样的进食中,杂煮被视为神明赏赐的食物,人们得以祈求来年的丰衣足食。

江户时代的春节是日本现代春节的雏形。

另一种供奉至正月十一的年糕,非常具有日本特色,被称为镜饼。

镜饼的形状,模仿了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镜外观。大小两个圆盘形状的年糕上下堆叠,上面还会放上表示世世代代繁盛长隆的橙子,只因橙子在日文中谐音“几个世代”;加上用神圣的稻米所制,同时展示了日本的太阳信仰、稻米信仰和蛇信仰,实在是适合不过的供奉品。

镜饼必须在腊月廿八日供上,正月十一才能撤下,此时还要举行名为“镜开”的仪式。

当时的镜饼,是武士家族才能供奉得起的供物,所以武士会避免使用刀子切开镜饼,因为那样容易联想到切腹自尽的禁忌。因此,“镜开”的仪式要用小槌将镜饼敲碎,添加红豆煮成红豆年糕汤分吃。

江户时期:现代春节成形

江户年代的春节,已经和中国大不相同,祭祖迎神的仪式接近消失。春节更像是辛苦一年后奖赏自己的盛大假期,被称为“寝正月”。

人们会早起观赏新年的第一个日出,传说这样做会长命百岁。而在元日,各大商铺都关门休业,唯独澡堂开业。这也是江户年代庆祝春节最重要的活动。

前往澡堂泡浴,被称为“初汤”。

“初汤”还要额外支付“纸捻”—在白纸中包裹钱币或是米粒,讨个吉利彩头。澡堂则会回赠泡澡盛水用的贝柄杓,作为“御年玉”。

过年时,用以祭祀神明的年糕—镜饼

“御年玉”其实就是压岁钱,但不像现代直接给予现金,而是给吉利的物品。

“初汤”后,男生的春节游戏是放风筝。风筝上面多为吉祥的花纹或贺喜的文字,寓意一帆风顺。女生的定例春节游戏则是“羽根突”:她们手执长方形的花纹木板—“羽子板”互相击打毽子,毽子落地的一方要脸上涂墨作为惩罚。

荞麦面也是在这时成为除夕必吃的过年料理,人称“年越荞麦”。人们相信荞麦面易断,除夕之夜若是一口咬断荞麦面,便可以切断旧年的厄运,从而迎接新的一年。

江户大部分的春节习俗,都被后世继承了下来。可以说,江户时代的春节是日本现代春节的雏形。

到了江户末期,形式已经大致固定,再往后只有金钱代替物件作为“御年玉”这样的替换风俗,或是在江户的基础上增添新的传统。

当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新年习俗“初诣”,指的是在除夕和“三贺日”这段時间,到神社和寺庙进行新年首次参拜,祈祷新年万事大吉。

古代的日本春节,人们会在家中静待年神降临,到了现代则改为出发到热热闹闹的神社,这里面有质的不同。这段全民参与的习俗,实际上仅有140年历史。

1880年的年末开始,皇室宫中的新年拜贺习俗向下渗透。经由官公厅(相当于内阁)的拜贺和学校教育,拜贺习俗传入民间,“惠方诣”演变为新年参拜的“初诣”。由于符合国家神道信仰,又因为参拜能给自己带来祝福,有着现世的功利性,“初诣”很快就成为全民狂欢的春节风俗。

此外,明治中期高速发展的铁路建设,让各地民众前往神社和寺庙更加方便,使得“初诣”成为了可能。

再到之后的1951年,第一届红白歌会正式举办。当时还没有电视,红白歌会通过电台播送。如今这已经成为日本的“春晚”,一家大小围坐电视前面,一边欣赏红白歌会,一边享受一年以来难得的团聚。

纵观日本现在的春节习俗,在历史的变迁和改革中,已无多少古代遗留的痕迹,祭神的性质更是趋向淡薄。

但其承托的,依然是人民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自身过去一年里辛勤劳动的肯定与奖励。

猜你喜欢

江户年糕习俗
居酒屋的诞生
年糕
年糕
“飞檐走壁”
巴铁
为我代“盐”
日本江户时代史学发展受中国史学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