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疏解群众“心头事”
2021-03-24许幼飞
许幼飞
“有了电梯之后,上下楼方便多了!”近日,綦江区文龙街道菜坝社区的居民喜上眉梢。
菜坝社区位于綦江老城核心区,辖区内的20多栋老旧单体居民楼之前没有安装电梯。多年来,乘坐电梯上下楼成为很多居民梦寐以求的事情。
夙愿之所以实现,得益于綦江区大力推行“走村入户排忧解难”闭环机制。
2019年6月,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綦江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群众、检视自身问题时发现,还存在“群众上来多、干部下去少”等问题。
“长此以往,我们和群众之间就多了一些陌生感、距离感。”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綦江在全区上下开展“走村入户排忧解难”活动。其后,区委将其总结固化为“走村入户排忧解难”闭环机制,该机制涵盖收集、研判、解决、反馈四个环节。
“闭环机制贵在一个‘闭字,只有件件事情有着落,群众才有真微笑。”如今,在綦江,干部“大下访”已是常态。
搭平台建机制:勇闯“吐槽大会”
——让广大党员干部意识到“坐班”的弊病、“串门”的优势,从而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晚上7点30分。
位于东溪镇一角的文化茶园座无虚席,不少居民甚至提前来抢占位置。
大家为何如此热情?
“因为今天是每周一次的‘茶园夜话时间,镇村干部会来到这里跟大家一起摆龙门阵,我们有啥问题都可以给他们说。”二居社区居民兰昌平乐呵呵地说。
几个月前,兰昌平在“茶园夜话”上反馈了小区院坝十几年来未硬化的问题。
不到两个月,泥巴地就变身为水泥地,一直困扰居民的出行问题就此解决。
“这样的交流方式很接地气,现在大家都盼着周三呢。”兰昌平称。
这样的夜话会模式源于2019年6月。为了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东溪镇党委书记陈波将目光瞄准了镇上的80余家茶馆。
喝茶,是东溪镇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
一张八仙桌,再摆上几杯热气腾腾的盖碗茶,大到方针政策、小到家长里短,所有信息都可以在茶馆里捕获。
“我一开始也很忐忑,担心走进了‘吐槽大会。但后面我发现,居民话语间离不开对家乡的爱,大家对东溪镇的发展很关心,好点子也不少。”陈波称。
自此,每周三的“茶园夜话”便被固定下来。
一年多来,“茶园夜话”共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239个——小小茶园成为通达社情民意的有效渠道。
除了“茶园夜话”,“皂角扁的龙门阵”、“红色加油站”等民意收集阵地也相继在綦江区建立,群众既当“考官”找问题,又当“参谋”出对策。
此外,綦江区还建立起区级领导攻难点、区管领导包重点和机关干部兜盲点的全覆盖、无遗漏遍访群众机制。
“原来我们是长期在办公室坐着,现在我们是长期在外面走着。村上的干部每个星期都要下村走访,镇上的领导干部每个月也必须下村。”陈波称。
聚合力解难题:“问题楼栋”大翻新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单打独斗”到“联动作战”
石壕镇逢春社区3号楼曾是当地有名的“问题楼栋”。
这是一栋由当地国有煤电企业——逢春煤矿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职工楼。由于房龄较老,不少房间早就出现厕所渗漏、墙体开裂等问题。
“好多人早把房子卖了,搬走了。”居民万泗超称。一旁的老伴忍不住插嘴:“楼上总是突然渗水下来,有时为了接水,我们跑去拿盆都来不及。”
2019年6月,綦江區主要领导在走访时,逢春社区的住房安全隐患引起大家的关注。
随即,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召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石壕镇、逢春煤矿等单位进行研究,形成会商机制。
“经过专业鉴定,房屋的主体结构没有问题,只需要对3号楼进行加固维修。”石壕镇党委书记池小伟称。
然而在初期,没有一户居民愿意让施工队进场维修。
“大家更希望把房子拆了,领一笔补助金。”池小伟苦笑道。
于是,石壕镇及社区干部多次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座谈会,通过讲政策、作引导、谈利弊等方式,打消群众的抵触心理。
“我是老党员,在这件事上应当以身作则。”明白原委后,万泗超第一个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正是这份同意书打开了突破口,让施工队得以顺利进场。
“从内墙到外墙都修整了一遍,不仅增加了隔热防热的材料,还更换了家里老化的电线。”万泗超修缮一新的老房,还成为样板房供其他居民参观。
“后来,居民都同意对房屋进行维修,有人为了这事还专门从外地赶回来。”池小伟称。
与此同时,区住房城乡建委还安排专人负责蹲点跟进3号楼加固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多次到现场调研工作推进情况。
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维修加固工程便顺利完成。
“在解决过程中,部分事宜由各级党委、政府一抓到底;部分事宜则引导群众自行解决,党委、政府从中协调协助,让广大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谋发展显成效:老旧小区迎新貌
——依靠群众攻克了一批疑难复杂问题,一些盘踞多年的“中梗阻”得以疏通,许多重要项目得以推动
在一个阳光充裕的午后,古南街道沱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成绍军照例来到华上新天小区走访。令他颇感意外的是,几位老人正提着油漆桶给栏杆刷漆。
“放在几个月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成绍军不禁眼眶一热。
华上新天小区是老旧小区,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物业,用电仍是价格较高的工业用电,用水也有困难。
“事情的棘手程度超乎我的预料。”成绍军第一次到小区走访时,就被数十名居民围了起来。
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政府,为此,小区开启自治模式。
“以前啥子都不管,现在就晓得喊我们交钱。”一听要出钱,部分居民不乐意了,甚至直接把上门的社区工作人员骂哭。
“虽然说门难进、脸难看,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成绍军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同时发动老党员一起,为小区的治理出谋划策。
一段时间以后,曾经固执的居民,开始慢慢听得进意见了。
与此同时,古南街道在华上新天小区试点推行“单体变连体,连体变小区”的创新管理模式——小区安装了新围栏,在主要出入口安装了门禁系统,切实将单体楼连结为一个整体,并成立临时业主委员会,形成了“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的组织体系。
如今的华上新天小区已焕然一新:空地上的农作物被桂花、玫瑰等香气四溢的植物取代;曾经随处可见的垃圾堆不见了,到处都是干净整洁的模样。
“接下来,我们将以华上新天小区基层自治模式为模板,全域推进‘单体变连体,连体变小区的创新管理模式。”古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腊梅对此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