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答卷”给世界注入信心

2021-03-24陈冰

新民周刊 2021年9期

陈冰

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发展大计,数千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中国如期进入“两会时间”。

这是处在重要历史节点的全国两会——

此时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此时的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

新的历史方位,标注新的时代坐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特殊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团结亿万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

颇具含金量的答卷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了一份扎实而精彩的“中国答卷”,不仅国人为之振奋,也给世界带来信心与力量。

這是一份很有含金量的答卷。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中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极其不易。“中国答卷”不仅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突破。这份答卷丈量着发展的力度,也传递着民生的温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鲜明的价值导向。正如波士顿咨询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所说:“中国经济的‘V形反弹不是意外,更不是靠运气,它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艰苦卓绝的奋斗。”千锤百炼,始得真金。新时代中国顶住了重重压力,中国经济展现了生机活力和强大韧性,写下了鼓舞人心的篇章。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经济仍在稳定恢复。

路透社报道指出,今年两会如期召开,昭示着中国已从疫情泥潭中成功抽身,社会经济渐归常态。

有人曾这样感叹,当今世界,最大的确定就是不确定性。这份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为世界带来的正是难能可贵的确定性。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市场规模优势,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未来10年累计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的商品进口额……巨大的中国市场,正以其澎湃动力和深厚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众多联合国官员和经济学家眼中,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火车头”,更打造了“未来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的新愿景”。

一列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驶经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段。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正是因为有着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中国与各国不断做大合作共赢的“蛋糕”。过去一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给各国企业创造了发展新机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2020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国FDI逆势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倡议和举措,再次为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写下生动注脚。“全球最有魅力的市场”“外商全球投资首选国之一”……面对中国张开的双臂,众多外企纷纷为中国投下信任票,表达着深耕中国市场、分享中国机遇的信心和决心。

“6%以上”体现自信与稳妥的平衡

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2021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向世界表达了推动经济持续复苏的决心信心。

3月5日,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在解读政府报告时说,今年提出GDP增速的预期目标为6%以上,有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是经济恢复的情况,预计今年的经济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其次是考虑基数的因素,从GDP数据上看,全年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最后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确定今年GDP预期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

2020年10月31日, 国产C919客机在南昌飞行大会进行动态展示。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宏观政策的配合。孙国君表示,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延续和优化去年的政策逻辑和着力点,不会急转弯。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加大对市县基层的财力保障。第一个是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而中央财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第二个是今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意味着财力更快到达基层,这是对基层落实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孙国君表示,在减税方面将继续执行一些制度性减税政策,对去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作一些优化调整。

孙国君介绍,经过集中攻坚,一批重大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因素影响,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置具体的GDP增长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敢于设置GDP底线目标,这本身就体现了自信和底气。同时,“6%以上”不仅是一个总量目标,也有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并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发展,让绿色清洁成为经济发展的底色。同时,从“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到“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都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将进一步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驱动释放更大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以上”的增长目标里,还包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正增长,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这背后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和“一切依靠人民”的力量源泉。

“6%以上”的增长也将是散发着民生温度的增长,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增长。“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继续扶持中小微企业;“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继续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6%以上”的增长将不仅体现公平正义,更具有更可持续的内需基础。

五年规划,中国发展的密码

这是一本140多页、A4纸大小的册子,翻开正文第一页开宗明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在这份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从创新驱动到乡村振兴,从绿色发展到区域协调,从国民素质到民生福祉,紧扣时代脉搏,国计民生皆有深谋远虑;从时间的衔接、空间的布局到重点领域的突破,环环相扣、相互支撑;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到专栏中的重点工程,再到一幅幅详尽多彩的示意图、规划图,美好蓝图徐徐铺展,目标任务和实现的“抓手”清晰明确。

从“一五”到“十四五”,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的编制实施,串联起、指引着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现代化进程。在一个个五年规划的接力中,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20年经济总量超百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拥有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五年规划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

读懂五年规划(计划)这个“密码本”,就会明白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敏锐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果断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事求是明确目标任务,亿万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中国将建设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容西片区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未来之城加速生长……

这个春天,未来之光照耀神州大地。

走向下一个5年,展望2035年,代表委员眼中的未来中国什么样?

2021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首次以代表团名义提交了2件议案和2件建议。两件代表团议案分别是“关于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和“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修改《公司法》的议案”。

以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议案,意味着全团半数以上代表共同希望在该领域加强立法。

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已取得不少成就,从各方面促进了残疾人、老年人及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不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工作相对滞后;二是依然存在无障碍设施不健全、被侵占的现象;三是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营造。

据统计,当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群体,2.4亿60岁以上的老龄人,对无障碍环境需求日益增多,因此亟需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法律制度来保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成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是展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权保障成就的重要内容,正当其时。

1993年颁布、经历五次修订的《公司法》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规范关联交易、完善公司董事和扩充公司合并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如何平衡,公司的注册地址不对,进入诉讼后,人难找,财产难查,怎么破?

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公司法》的重要宗旨。在现实中,中小股东对公司持有股份數量较少,对公司的控制力和支配力与大股东差别较大,由此便会产生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小股东由于其地位、控制力、影响力有限,往往在这种冲突中处于劣势地位。

“公司法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代表们认为,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维护始终是法治关切的重点。2019年修改的《证券法》在强化信息披露义务等内容的同时,专设“投资者保护”一章。《公司法》在修改中需要加强衔接,更好地体现对股东,特别是对中小股东的保护。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伴随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新应用落地,未来中国经济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企业将紧抓中国经济新机遇,推进数据共享、绿色物流等”。

数字化大潮下,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带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通过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路,甘肃陇南“长”出网店1.4万多家,销售总额达200多亿元,帶动22万人就业。“下一步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乡亲增收。”梁倩娟说。

在来自产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邢京龙看来,未来实现转型升级,关键在人。“我建议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出台政策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鼓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全国两会高频词。数据来源: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

热词里的两会

依法治国、社会保障、乡村振兴、“打虎拍蝇”、绿水青山、金融风险、教育改革、住有所居、数字化生活、社会治理……历经20多天,超过520万人次网民投票选出的2021年全国两会热词排行榜,日前由人民网正式公布。

网民积极参与投票和留言的热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备受瞩目。

2021年高居热词榜首的是“依法治国”一词,投票人数达到342万。这也是自人民网开展两会调查以来“依法治国”一词首次登顶,展现出过去的一年我国一系列法治建设举措深入人心,以及全社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关注与期待。不少网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并施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印象深刻。

民生向来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社会保障”连续三年位列热词榜前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展望未来,网民留言大多涉及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与之相对应,“教育改革”“住有所居”“数字化生活”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热词均位列榜单前十名。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庹必光始终将目光聚焦于贫困山区基层医疗。这几年,他的足迹遍及贵州60多所县级医院,详细了解其发展痛点,努力推动县级医疗“强筋骨”。

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精准帮扶昭觉县梭梭拉打村发展养蜂产业,总队驻村扶贫干部布哈(中)和村民一同展示丰收成果。

“西部贫困山区基层医疗水平依然不高,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庹必光说,今年将重点关注县级医院建设和完善基层医保政策,帮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老年人数字生活方面,我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在“切实减轻女性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提案中提出,要同步谋划减轻生养负担的措施,解决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的顾虑。

丁磊建议,从生育成本高、产假过短、儿童医疗短缺、托育体系欠发达等实际痛点入手,减轻女性及其家庭在生育、养育、教育全环节上的负担。酌情推出夫妻共用产假制度,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国家承担女性生产费用,提高儿童医疗保障,增加婴幼儿托育机构数量等举措。

回顾近三年的热词榜,2021年最大的变化是“乡村振兴”的高关注度。数据显示,“乡村振兴”获得313万票,占投票总人次的60.2%,首次进入热词榜前三名。这是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最好回应。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网民留言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受期待。

2021年,马化腾在《关于积极利用数字科技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享发展的建议》中提到,他所做的2021年最新的问卷调查显示,没有特色产业、缺乏人才,是农村网民认为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网民对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诉求迫切,超过九成网民希望尽快在农村推广互联网技术。

基于过去一年的调研和实践,马化腾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包括: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针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和乡村治理基层骨干,加强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技能培训;在乡村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的“数字化”领域,系统化推广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乡村特色等平台;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等。

正风反腐领域热词,在此次调查中依然热度不减,“打虎拍蝇”位列第四名。网民投票认为,2020年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取得实效,并且重点关注金融领域反腐。谈及对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期待,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高压惩腐查办“大案要案”两项内容得票最高。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绿水青山”“金融风险”“社会治理”等热词因此上榜。

两会热词反映的是时代大势,折射的是民意期待。一个个热词,既勾勒出奋斗的坐标,也标注着幸福的刻度。

从这个春天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