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养生智慧对城市公园疗愈景观的启示

2021-03-24李舒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拙政园景观设计

李舒萍

摘 要:在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城市居民面对的压力需要寻求释放的途径,对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公共健康在2020年尤其受到重视,构建以“健康”为切入点的公共疗愈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的转型方向。文章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分别对疗愈景观的定义,公园的新价值,古典园林与疗愈景观的关系,古典园林景观的布局、氛围、五感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养生智慧进行探索,结合疗愈空间特性引发对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的更新思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养生智慧;疗愈景观;拙政园;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当代城市绿地环境疗愈空间研究——以桂林为例”(2019KY0060)研究成果。

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压力容易导致亚健康甚至是疾病的发生。从人类和城市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城市里具有疗愈功效的绿地空间愈显重要,现代城市公园在疗愈这方面缺乏做专门的设计和研究。

一、疗愈景观的定义

疗愈景观就是运用景观环境因素,创建能保持并促进健康的环境,使用者和景观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提高人体机能,减轻使用者的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舒适感和人整体的健康感;也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人的需要有意识地将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中有益的元素发挥出来,设计成为景观环境[1]。

二、现代城市公园的新价值

康复景观最早出现在医院,以疗愈花园的形式出现,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专类的花园。随着时间的发展,疗愈花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普通的公园、社区当中,起到预防、疗养、释压的作用,从康养医疗的视角呼吁人们注重自身健康和缓解压力。城市绿地拥有成为疗愈空间的巨大潜力和能力,原来服务于医患康复人群的功能性花园,可以以城市公园等公共绿地作为载体,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让疗愈性景观造福更多的民众,成为普遍性的社会资源。

三、古典园林的养生哲学与现代疗愈景观

“疗愈景观”这一名词本身翻译自英文,其研究和实践改变了现代医学理论重治疗轻关怀的理念,从生物和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亲生物假说”(Biophilia Hypothesis)、“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和“减压理论”(Stress Reduction Theory),提出在自然环境中,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现阶段疗愈景观的主要理论基础。同时也建立了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环境建设指标和评估体系。相较于西方的系统论,东方文化在典籍中对“环境与健康”具有更加内化的见解。“养生”一词最早可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中:“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顾名思义,“养生”反映了人们守护健康、希望长寿的美好愿望。在中国养生文化里,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和道家哲学思想,养生是以“治未病”的愿景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养生智慧中注重将人、时间与空间合为一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3],不以人体为万物尺度,将人与环境置为一体的动态系统观。

孟子云:“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古人注重养生,并将其贯穿于饮食起居中。本文研究古典园林养生智慧的意义在于与古为新,重新审视风景与园林在健康方面的价值,从文人园林养生思想与造园的相关性角度,探讨古典园林疗愈景观实践对未来中国公园疗愈景观的发展和影响,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让科学研究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

四、拙政园的养生景观智慧与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

研究表明,在人对外界认知的心理形成过程中,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在疗愈景观设计中,必须要使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兼容并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更利于压力的释放和精神的康复。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疗愈景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注重居养结合的中国空间美学范本的江南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四大园林之首的拙政园,很值得剖析和借鉴。

(一)注重空间选址与布局——以人为本

压力大的人需要安静的区域,因此,疗愈景观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址。计成在《园冶》中说,“市井不可园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4],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讲求理想环境,包括清雅的山水环境。拙政园选址“不出郛郭,旷若郊野”,很好地符合了相地的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乡野变城市,拙政园位于闹市之中,周边环境较为嘈杂,但园中却没有喧嚣之音,原因是拙政园与外部道路之间有大进深的住宅加以过渡,形成了噪声缓冲区,闹中取静。

公园选址多数也在城市之中,注重可达性的同时需要保证环境的幽静,“林园相依,山形水系”为佳。若是公园将疗愈空间作为某一功能分区置于一隅,要选择离街道较远之处,若条件有限,可以用植物进行隔音处理。

拙政园的布局中体现了养生文化中的“静以养神”和“动以养形”,动静结合,符合生命运动的规律,有助于强身健体。在拙政园的景观空间布局中,是有动静分区的。东园开阔,适合举行活动,是动区,中园“一池三山”格局和西园的景观丰富,适合观赏,是静区。不过园林也讲究动观,道路曲折有序,整体形成环路,保证安全的同时既增加了运动量,又通过步移景异的手法强化了人与自然的深度接触。现代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不同的人群的释压需求和方式都不一样,有人通过音乐、舞蹈、运动来排解,也有人赏花、观鸟、喂鱼、散步、静坐就能够放松。因此,在现代公园的疗愈空间设计中也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提供充分接触自然并能开展各项运动的机会,让不同性格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排解压力的方式。布局也可以根据养生时令进行设计,北京的二十四节气公园就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开放式公园,将养生文化内涵与景观结合,值得借鉴和学习。

(二)强调空间氛围的营造——情感疗愈

根据场所精神与精神感知理论,园林中的养生文化既包含物质功能的建设也涵盖精神层面的颐养。从康复医学角度来说,文化和美学对疾病的治疗和压力的释放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意境的营造,常能触发有益身心健康的精神体验。

空间氛围的营造容易唤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是诗、画、园三位一体。疗愈空间的设计可“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方式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从而把物质空间升华成为情感唤起的意境空间。诗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创造舒适放松的疗愈空间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大多是与建筑和植物密切关联的,拙政园中园的梧竹幽居是一座四角上翘的方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景点。亭子设了四个圆形门洞,形成漏景,可观赏春花、夏荷、秋叶、冬竹,这个景点对应了养生学中“四时摄养”的观点。另外,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一座扇形小轩亭,轩虽小,但联想到与清风、明月、好友同坐于此轩,赏景乘凉,把酒言欢,带动了心中的期许。古人喜用植物象征人的品格,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竹子是文人气质的写照,是清高、气节的象征,紫玉兰寓意富贵祥和,柿子树寓意事事如意等等。古代文人和造园家寄情于植物,以植物作为抒发宣泄情感的媒介,借物言志,寓意造景。

现代公园不乏真山真水,亦可通过诗画入景的艺术化手法,如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烟雨,展现的是漓江上的小岛“訾洲”在细雨濛濛,烟波渺渺之时观看到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意境美可以通过地域、生态、主题、情感等方式进行营造,以唤起人内心真善美的情感,让人轻松愉悦达到舒缓压力的作用。可用类似手法创造出具有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的景观作品,将亭台楼阁与山水景致相融合,题匾作对,点题升华思想,让人在放松的游赏之中疏解心结。当然,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在不断的变化,设计的形式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例如运用模仿、抽象、隐喻、象征的手法等,现代公园里的雕塑和公共装置艺术也是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手法。而雕塑就像拙政园里的景石一样承载了文化与哲学思想。因此,公园景观意境的营造对疗愈景观发展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空间五感的体验——立体释压

自然减压实质上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获取自然信息的过程。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多以观赏性为主要考量,但人对景观的认知是五感的綜合作用。观景时可闻花香听鸟鸣,亦可感受清风拂面,雨湿霓裳。南宋诗人释志南《绝句》中提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是诗人结合了触觉书写风景的写照。

1.视觉景观

在景观中对人视觉最主要的刺激来源于植物的色彩和形状。研究表明,自然形成的植物比几何型植物更利于引导积极情绪,而不同的色彩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觉刺激。

拙政园林木繁盛,园中多数景点的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常绿树种有桂花、圆柏、罗汉松、杜松、黑松、山茶、香樟、枇杷,常绿灌木有小叶黄杨、桅子花等,彩叶树种有毛白杨、国槐、栾树等。在树叶的色彩上,彩叶树种应用较少。全园景点植物或以深绿或以浅绿为主,从布局角度来看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让园中人都能找到喜欢的色彩环境。部分景点如海棠春坞、浮翠阁等以浅绿色树种为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部分景点如十八曼陀罗花馆、松风水阁等以深绿色树种为主,使人产生静谧安稳的心理感受;部分景点如玉兰堂、枇杷园中深绿、浅绿树种体量相当,形成协调的色彩感受。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大自然的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人的精神尤为舒适,心理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4]。从释压角度测试人们对色彩的喜爱,结论是绿色>白色>黄色>粉色>杂色。在对公园疗愈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开花或季相树种的选择可以此为参考考虑色彩的搭配。以绿色植物为主要基调,满足绿视率理论的要求,人们行走其间能够舒爽平和。

2.听觉景观

听觉景观即声景,强调人对于声音环境的感知与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将颐养目标落实到了园林的声景营造,实现了园林降噪、声音美营造乃至静谧境界经营的整体把握。声景有以风声、雨声、流水声等结合建筑或植物形成景观主题,如雨打芭蕉;也有以鸟鸣、蛙鸣等动物声音以及钟声、戏曲声、琴弦声、读书声等声音进行声环境的营造。

不同的植物在雨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声音,或悠扬雅致,或气势磅礴,别有一番韵味。人具有亲水性,对雨声和水景有天然的喜爱,适合静心养性,众多植物中,以荷叶和芭蕉最受文人喜爱。拙政园中的留听阁,静听窗前雨滴残荷;听雨轩有一湾池水、几片荷叶、数株芭蕉。雪香云蔚亭上的那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直白地通过蝉叫鸟鸣声来反衬岛上的幽静。以水景取胜的拙政园,风起时,清波缓缓拍打驳岸,也让人有着不同的声音享受。

在公园疗愈景观中,声景的营造往往比视觉景观更复杂,水景可人工设计,鸟鸣、蝉音则需要在植物配置时选择榕树、樟树等浆果类植物。驳岸的材质可以多样化,还可以配合景致设置音箱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声音更丰富。同时,生态多样性越好声景内容就越丰富,在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公园或滨水公园,可用声景作为疗愈的重点或特色。

3.嗅觉景观

嗅觉作为人的五感之一,除了迷人的香味能给人以愉悦感,嗅觉景观在疗愈中也有其独特的功效。芳香疗法在现代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古人在拙政园建造时,也从颐养的角度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拙政园内的植物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植物种类约有85种,其中白玉兰、腊梅、桂花、梅花、荷花、松柏、含笑、栀子、月季是芳香型花木,所含的酯、酮等物质可以使得血压及体温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嗅觉景观在现代公园中也有应用,常以芳香园的形式出现,如桂花园、兰花园、梅花园等。植物群落就是"天然氧吧",种植带有功能性的芳香植物对于代公园景观来说是集功效、养生和休闲一体的综合疗愈手法。。

4.味觉景观

味觉景观在古典园林中也是有体现的,一般是通过品尝植物花、叶、果实来实现的。而甜味食物能够使人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6]。古典园林中常种植可食用的植物,拙政园有枇杷园这类以药食同源的植物为主的植物配置,也在景观中配置荷花、石榴、海棠等寓意吉祥的植物。现代疗愈空间中也出现了园艺疗法,既通过种植、食用蔬果起到释压的作用。现代公园疗愈空间中可以设计种植果蔬类植物,如有条件可以让人参与,受条件限制也可以通过果实“暗示”味蕾的方式达到刺激大脑、愉悦身心的效果。比如“望梅止渴”这个经典的故事所展现的就是味觉对心理的触动。在公园疗愈空间的植物配置中,适当加入果树类的配置,利用植物的特性,创造出健康适宜的疗愈景观。

5.触觉景观

触觉,是人们较容易忽视的一类感官,触觉景观可以通过感知景观的肌理而产生情感上的变化。在疗愈景观理论和实践中,提到了很多次的园艺疗法就是要接触自然,泥土也有疗愈的功效。拙政园中提供了很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可爬小山登高望远,攀登触摸石头肌理,小憩时停靠在木结构的亭台楼阁;植物种类众多,可以触摸不同种类、质感、叶形的花木,还可以采摘瓜果;鹅卵石和青石板铺装肌理的切换,多样化的触觉感受对于综合疗愈效果的实现是有助益的。

现代公园很多景色都停留在观赏阶段,在疗愈功能的提升上需要增加触觉景观的设置,特别是参与性的景观。

除了以五感为出发点的立体疗愈特色景观要素,还有时间这一重要的元素要考虑,四季景色多变幻,公园需要满足春夏秋冬疗愈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疗愈特性,打造适宜的疗愈空间。

五、结语

在公共空间疗愈景觀和中国古典园林结合的道路上我们拥有比西方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与体系,古典造园方式的启发使我们可以在城市公园中营造出更加完善的中式疗愈景观。随着中国健康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大家在具有中式设计美感以及相应的康复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中释放压力、疗愈身心是做此类研究的出发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包容性和多变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公共空间疗愈景观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会吸收更多先进的文化形式,从而丰富我们的康复景观模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会从理论变成实践,富含中国古典文化的中式疗愈景观将会出现在现代城市公园绿地中。

参考文献:

[1]孙晓红,刘婷,戴晓昀,等.疗愈景观空间设计理论研究[C]//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7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2]许慧,彭重华.养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9(2):28-31.

[3]张登本,孙理军.全注全译黄帝内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1-10,147.

[4]唐真.苏州拙政园的植物色彩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3(2):13-15.

[5]李树华,刘畅,姚亚男,等.康复景观研究前沿:热点议题与研究方法[J].南方建筑,2018(3):4-10.

[6]LAU S S Y,YANG F.Introducing Healing Gardens into a Compact University Campus:Design Natural Space to Creat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Campuses[J].Landscape Research, 2009 (1): 55-81.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拙政园景观设计
再游拙政园
“园林之母”拙政园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书 画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