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2021-03-24王晓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青少年

王晓莉

摘要:青少年期一般指12 岁至18 岁这段时期,涵盖初中阶段的少年期和高中阶段的青年初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也是容易罹患心理疾病或情绪疾病的高危期,亦是自杀的高发期。中国是世界人均自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青少年自杀率高居不下,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青少年自杀是直接危害青少年生命及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对家庭和社会影响深远,是引起广泛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危机;预防措施

分类号:G448

一、青少年自杀的类型与动机

自杀的类别根据病理性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因长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诱发的自杀,比如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这类自杀往往是负面的自我评价和负面的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而诱发的,是一种负面下沉的螺旋式发展过程。这类自杀一般会经历萌发自杀意念,企图自杀或计划自杀,以及付出行动这三个阶段。这种经历三阶段的自杀类型,给了自杀预防足够的时间,往往是可以预防的。约70%~80%的青少年在自杀前曾向亲友暗示或表露过自杀意念,即大多数自杀属于这种类型。另外一种自杀则是由当下的负面情境诱发( 包括经验情境、情绪状态以及人际关系情境) ,因强烈的负面情绪冲击,如强烈的羞辱感或愤怒导致的自杀,通常被称作冲动型自杀。冲动型自杀往往是青少年在情绪冲动下突然意志力崩溃,一时冲动或愤怒,过程短暂,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大多数冲动型自杀结果都是无法避免的悲剧,近期这样冲动型自杀的个案越来越多。

相对于成年人,青少年在经验、能力以及年龄上处于弱势,他们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摆脱当下的困境,自杀可能被视为一种选择,以中止/逃避痛苦,逃避/承担责任,停止连累他人,重头开始。上述提及的计划型自杀往往被青少年视为中止痛苦或逃避责任的选择。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青少年可能因为沟通不善导致人际关系破裂。各种人际关系缔结实际体现为一种权力关系,当权力失衡时,作为弱势的一方,青少年可能视自杀为一种对权力失衡的抗争或权力的自我宣示,比如守护尊严,宣示清白,报复/控诉,自我惩罚/惩罚他人( 如父母)。冲动型自杀常是青少年以死来抗争权力不均衡的体现,或自我惩罚或惩罚他人。

二、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青少年自杀所涉及的个人危险因素包括身体健康问题、易感或脆弱的个性特征、酒精或精神活性物质、被虐待的经历、焦虑情绪或情绪健康问题、缺乏问题解决能力或压力应对能力、各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以及低自尊或低自我效能感所带来的绝望感和心理痛苦。其中精神障碍或疾病是诱发自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90%以上的自杀死亡者至少带有一种精神障碍或疾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症,且精神障碍共病的数量越多,自杀风险就越高。

家庭因素。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生活场域,如果无法为孩子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经济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积极的行为典范,则被视为功能不良或缺乏安全感的家庭。贫穷的家庭经济状况,疏忽照顾或家庭暴力,缺乏教养能力( 如父母因罹患精神疾病或滥用酒精和药物) ,不良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缺失( 单亲或准单亲),高水平的亲子冲突或家庭关系紧张,家人沟通不善,家庭成员的自杀史,以及父母过高的期望等因素都可能诱发青少年自杀意念或提升青少年自杀的风险。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域。青少年在学校中处处感觉不如意、不快乐、被排斥或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影響因素。比如,在学校里,强大的考试压力和不良的学业表现容易诱发青少年缺乏成就感和价值感,进而容易提升青少年的自杀风险;在学校中缺乏强有力的情感支持网络,如陷入紧张的师生关系,感觉老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遭遇同学( 同辈) 的排斥或欺凌,失恋等,很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产生孤独感,从而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可能提升他们的自杀风险。

三、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杀危机的策略

建立正向的情绪体验是避免青少年自杀的核心保护因素。从自杀意念到行为是一个累积过程,青少年自杀也可以说是危险因素和自我因素交互作用、博弈后的选择结果。以羞辱感、愤怒、内疚、孤独以及绝望情绪感受为核心的心理痛苦是引发自杀的直接原因。当个体经常体验到的正向的心理感受( 如轻松快乐、生活满意、成就感、自我决定感以及幸福感等) 大于心理痛苦的感受时,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自杀风险。显然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是避免自杀的基础。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或抗逆力,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懂得感恩,成功和快乐的过往经验,积极的自我评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情绪稳定和乐观的个性,朋辈心理辅导、宗教信仰,以及寻求帮助的意愿,是青少年避免陷入情绪困扰、对抗心理痛苦和精神疾病、降低自杀风险的保护因素。温暖的和高凝聚力的家庭,积极的亲子关系,支持的家庭氛围,积极的父母典范、教养方式与情感联结,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孤独感,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关系安全感以及温暖感,被认为是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的保护性因素。

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自杀预防工作模式。即以学校( 或校园) 为基础的自杀干预,针对自杀风险的不同层级,对不同对象分别进行普遍性干预、选择性干预和针对性干预。普遍性干预针对的是与青少年自杀相关的所有对象,普遍性干预的目的是宣传预防青少年自杀的重要性,提升青少年求助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创设无歧视、无障碍、支持的、友爱的家庭和学校环境。选择性干预则针对有自杀风险的青少年及其所在的班级和家庭,重点在于风险评估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并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针对性干预则是针对自杀未遂者,首先要做到让自杀幸存者安心和安全,多聆听,不指责,同理心和耐心并行; 其次安抚班级,令其他学生尽快安心下来; 最后与家长紧密联系,为家长提供尽可能的心理、资源和人力的支持,商讨弹性的停课复课安排,让家长安心。针对性干预则可能涉及深入的心理治疗、身体恢复、心理创伤治疗、各种关系的重塑等漫长的恢复期,专业团队包括临床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等。

参考文献:

[1]苏细清.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杀危机:家校合作模式[J].现代教育论丛,2020(05):16-28.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四川雅安 625000)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青少年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