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3-24洪华平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文

洪华平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实现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为学生创建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文章以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对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批注式  阅读教学

引言: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文本就批注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进行分析。

1. 明确疑难点,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将有疑问的地方、无法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然后确定学习目标,进行深入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在简单知识上浪费较多的学习时间,同时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与动力。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独自学习的空间,引导在自主阅读中进行批注,然后与教师、其他同学一同讨论,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同时可以调动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

例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讲述内容,并标注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这篇文章是一篇诗歌,虽然语言简单,但蕴含的情感丰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当学生阅读后,发现部分学生对生词“踮”、“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星星困得眨眼”等这些内容标注出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不理解。当教师看到学生标注的内容后,可以进行个性化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爱。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讨论标注的内容,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获得的感受写下来,提升批注式阅读的效果。不同阅读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养成读写思结合的习惯,为学生更好阅读文章打下基础。

2. 加强符号的运用,提升学习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文符号的运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使用符号标记课文内容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利用符号进行批注阅读。在阅读批注中,符号的运用,可以将阅读简单化,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快速了解文章描述内容。该方法的运用,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促使语文学习能力发展。

例如,学习《北京亮起来了》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直线、波浪线、圈、点、圈字码”等符号,标记自己阅读的内容,为深入分析提供便利。学生在阅读时,用圈字码将文章中的段落分成六个自然段,然后运用不同的符号,将文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如“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的雄伟轮廓。”这句话很多学生都画上了波浪线,认为这句话写的非常好。有学生则是在“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这句话上标注一个问号,表示不理解。当教师了解学生批示情况后,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及学生阅读批注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课本知识,感受作者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喜爱。通过符号的标注,使学生感受到批注阅读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语文技能,提升语文知识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提升批注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阅读学习中会展示出独特的个性与特点。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阅读内容,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疑问,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完成课本知识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强化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批注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以《陶罐和铁罐》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座位相邻的四名学生分成与一个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角色,然后在一起讨论,思考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进行批注,与小组成员一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很多小组都标注了这句话“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大部分的学生对这句话都存在疑问,不理解为什么铁罐要这样说话。课堂上,教师可以就这句话,结合文章背景进行深入教学,让学生了解铁罐这样说的原因,并思考铁罐和陶罐分别是什么樣的形象,自己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动力,促使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提升。

4. 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是拓展学生知识面与视野的重要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批注的方式将自己的阅读心得标注出来,并与其他同学、教师分享阅读感受。该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积累,为后续写作活动提供更多的动力。

例如,学习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鲁兵逊漂流记”这篇课外文章,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在文章的一边,为课堂分享做好准备。当阅读结束后,则选择一堂语文课,将此作为学生讨论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将批注的内容表达出来,说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并由其他同学与教师解惑。通过课外阅读拓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多种不同的写作题材与情感表达方法,以此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促使教育工作稳定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视,辅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批注阅读,使学生掌握批注方法,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向林.试论批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发展,2020(04):93.

[2] 康志琪.浅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六单元批注式阅读教学——以18课《牛和鹅》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17-118.

[3] 童勤娅.不动笔墨不读书  善动笔墨好读书——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21-22.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